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医药 > 医药要闻 > 正文

字号:  

药改后药店价格变化不大 医保放开更值得期待

  • 发布时间:2015-06-09 09:00:33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朱苑桢

  药改后药价“按兵不动”政策落地仍需时日从6月1日起,全国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这条消息也被认为是“药品价格史上最大规模改革”。

  那么,政府取消药品定价政策实施以后,对药价有何影响呢?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由于相关部门还未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市场上药品价格多数没有明显变动。

  药店价格变化不大医保政策放开更值得期待

  听说6月1日起大部分药品价格取消政府定价的消息后,65岁的谭大妈6月1日一早就来到药店,“我是想着常买的那些药可能会降价呢。”结果谭大妈失望而回,因为她常吃的降血糖药、老伴常吃的降压药,价格和此前购买的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

  6月2日、3日,记者走访了京城数家药店后发现,目前药品价格基本维持原价,药品价格并未发生大幅变动。

  在朝阳北路一家平价药房,记者看到,店里的药品价格标签并没有改动。店员告诉记者,除了部分药品的会员价比原价稍便宜外,大部分药品的价格都没有变化。“我们都是根据药企的定价来定的,如果药企没调整价格,我们也不会调整。”

  而在管庄的一家连锁药店,店员表示近期的药品价格变化主要是药店自己做的定期促销活动。之前偶尔也会有个别药品涨价,但最近并没有收到类似通知。“我们的降价促销或者调价都是总部通知的,总部没说调我们也不会调。”

  另一家药品连锁超市负责人也表示,虽然政府取消了药品定价,但是现在市场竞争激烈,药品经销商数量众多,随意地更改药品价格势必影响到药品的销售。药企和药店不会轻易抬价,将来药品价格与现在药品的价格大体上还是相当,应该不会发生药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事情。

  北京好得快医药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捷也告诉记者,从政府不断出台的政策来看,对药店的利好消息越来越多,但落到实处还需要时间,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北京地区的药店医保政策放开问题、医院处方的放开问题等。

  医院大都按兵不动扩大医保目录更迫切

  药店的药品价格没有大的变化,那么医院的药品价格会有变化吗?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由于药改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未出台,医院大多按兵不动。

  今年73岁的刘大爷告诉记者,他被高血压、冠心病和呼吸道疾病等慢病缠身近二十年,每天都得吃上一大把药,因此隔一段时间就得上医院拿药。刘大爷告诉记者,每个月他都要开1500多元钱的药,由于有三种慢病,医保报销大概是600元,剩下的钱都要自己掏。吃了多年的药,刘大爷对自己常服的药品价格也记得一清二楚:“别说五毛一块的,就算涨一毛或降一毛我都知道。目前医院我常服的这几种药还是原来的价格。

  而且现在医院有的药比药店贵,除了医保可以报销的药在医院开,其他药我都在外面药店买。”刘大爷表示,如果药品取消政府定价后,医院药品价格降低,自己就不用医院、药店两头跑了。

  煤炭总医院副院长王洪武告诉记者,在药改政策实施前,其实药品出厂价并不高,经过招标后就高价销售。6月1日起药品取消政府定价政策实施后,也即意味着取消了招标这个中间环节,不管是对医院还是患者来说,可能都能减少很大一笔费用。

  不过王洪武也坦承,虽然国家发改委宣布于6月1日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但目前卫计委还未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药品如何采购、如何定价都没有具体的措施,因此,目前医院的药品采购及药品价格基本都维持原样。

  一位不愿具名的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也告诉记者,目前只有发改委出台的这个政策,具体下面怎么操作完全不知道,“我觉得这个政策非常不接地气!”他告诉记者,患者老觉得医生给开的药很贵,“但其实医生才是最无辜的,因为他既在药品价格上没有定价权,在具体给患者选什么药上也没有什么选择权。”这名呼吸科主任告诉记者,由于医保目录上每种病可选择的药并不多,目前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要求,他呼吁相关部门在放开药品价格的同时,也能考虑扩大医保目录,让患者真正享受到利益。

  药价取决于市场供求三跌七涨可能成未来趋势

  和谭大妈、刘大爷抱有的“药改后药价会降”不同,今年45岁的宫先生认为药改实施后药价不仅不会降,反而还会涨。因此,在6月1日前,宫先生去药店买回一堆常用药品,“估计一年半载是不用上药店买药了”。

  那么,取消政府定价后药品价格究竟会走高还是走低呢?

  此前,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由于有招标采购机制的约束,医院销售的药品价格会保持基本稳定,但不排除部分药品价格因成本、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会有所变动,绝大部分药品市场交易价格不会上涨。

  但业内资深专家孙先生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市场上药品价格变化不大,但在半年后肯定会有变化,他认为药品价格会沿着“三七开”的方向发展,三跌七涨,也即是说大部分药品会涨价,“因为药品价格这么多年来一直由相关部门把控,压抑了太久,政府取消药品定价后,企业肯定会先把价格涨上去,如果市场不买账,再降下来”。

  孙先生还认为,药品虽然是特殊的商品,但其本质还是商品,应该遵循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绝大部分药品(除了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外)价格都应该由市场竞争来决定,而不应该由行政干预来决定。“此前发改委对药品降价少说也有二三十次了,但都是降下来没几天就涨上去了,因为降价后这个剂型企业不挣钱甚至亏本,他就换个剂型涨价后再卖,很多甚至比原来卖的还要贵,老百姓没享受到实惠,反而得多掏钱。”

  他认为政府取消药品定价后,大部分药品价格将完全由市场供求来决定,这意味着价格定位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一些大品牌、疗效好的药品即使涨价了,消费者也会接受,反之,一些亏损药企则将被市场所淘汰。

  而据有关媒体报道,为了保证取消政府定价后药品价格的稳定,有些地方的物价局已经提前开会劝诫药品企业,有了自主权后“定价不能太任性”。

  利润低纷纷停产廉价药有望重出江湖

  原来因为政府定价,多年降价之后,一些药效不错,但由于利润特别少甚至无利可图的药品,一些企业将其悄悄停产。“药价放开之后,那些因价格原因退出市场的经典老药,有可能在价格上涨,有所赢利之后,企业又会重新开始生产,市场也就又买得到了。”资深业内专家孙先生告诉记者。

  本报早在2011年就报道过鱼精蛋白断货暴露出的廉价药危机。鱼精蛋白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一旦缺货,许多常见的心脏手术就无法开展,如冠脉搭桥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以及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当时记者从部分医院了解到,因为缺药,一些医院已经停掉心脏手术。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鱼精蛋白在该院一度很紧缺,“紧缺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医院百分之八九十的病人都是外地的,我们甚至建议他们从外地买鱼精蛋白过来手术”。

  而鱼精蛋白之所以紧缺,原因就在于利润太低。国家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告诉记者,鱼精蛋白的主要原料就是海鱼,“原料在我国向来都不缺,主要是生产的厂家太少了”。因为制药工艺要求很高,当年全国只有三家企业有资质生产这种生物制剂。“紧缺的原因就是这个药太便宜了,利润太低了,厂家自然没有生产的积极性,干脆就停产了。”

  记者了解到,当年鱼精蛋白注射液的价格为一盒5支装11.18元,每支才两元多钱。后来,全国各地鱼精蛋白供货紧张局面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国家食药监总局协调要求原本已经停产的北京悦康药业重新生产鱼精蛋白。

  廉价药紧缺或消失并不少见。孙忠实告诉记者,除了鱼精蛋白,还有七八十种医院临床常用药常年紧缺,这些药物的共同点就是药价低廉。有的紧缺情况已经持续十多年了,根本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有的廉价药干脆就从市场上消失了。

  对于药企来说,性价比在新政下就显得尤为重要,“价格太低,导致很多企业不生产便宜又好用的药,最后只会使病人受损失。”在业内资深专家孙先生看来,性价比高的药品,适当逐步提价,对于病人和企业都是双赢的事情。

  □服务篇

  药店购药有讲究

  无论药改政策实施后药品价格是涨是跌,对于患者来说,药品都是必需的。那么,购买药品有何讲究,如何才能买到好药呢?

  别把药店买药当“看病”

  “一般伤风感冒,我都不会去医院,就是去药店买点药。”宫先生告诉记者,一般到了药店,说下自己症状,药店工作人员就会给自己推荐一些药,平时自己也会留心朋友说哪些药吃了管用。

  现在在药店买药就像在市场买菜一样方便,很多人有个头疼脑热总习惯性自己上药房买点药吃。宫先生认为药店工作人员经验多,有医学背景,推荐的人应该没错。但事实上,虽然国家要求药店必须有执业药师驻店,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指导,但现实中很多药店的执业药师常常不在,而销售人员就充当了药师的角色。这些销售人员并没有药师资格,可能存在推荐不当。

  孙忠实指出,消费者自行去药店买药前,最好有“首次经验”。这里的首次经验指的是:之前已经因为同样的症状去医院看过病,医生开过处方,这可以为患者下次购药提供很大的参考作用。

  孙忠实提醒,如果患者没有首次经验,最好不要自行购药,应先去医院看病让医生诊断后开处方,以免乱吃药反而贻误治疗时机。

  小厂药利润大易被推荐

  明明只想买个几毛钱的黄连素治拉肚子,最后却在药店店员的影响下,花30多元买了昂贵止泻药,这是近日读者林先生遇到的事情。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记者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品牌药都不受店员待见,反倒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药频频被推荐。业内人士指出,这已经成为药店经营的潜规则,关键就是利润在“作怪”。

  据了解,品牌药毛利润低,但话语权却大得很,很少有优惠,又经常被药店用来打平价,所以一般都是药店里不赚钱的产品。

  此前有媒体报道,据一位医药代表透露,目前有些药店将药品分为A、B、C、D四个类别。A类为自己代理的品牌或者贴牌品种(即从小厂家进货贴上自己的牌子),这种药品利润达70%到80%;B类为普通品牌,利润在60%左右;C类药品的利润也在40%以上;D类品牌药利润最薄。药店对店员的考核以卖了多少A类药为主,要求顾客来时店员必须先推荐A类药。除非顾客点名要哪种药,否则不主张卖其他品种。

  专家提醒,买药时可以听取店员对药品的介绍,但大主意还得自己拿。同时也要提高警惕,以免一不留神掉进推销员设置的陷阱,多花了钱还不见得买到了合适的药,甚至是买了临近过期的药品。

  专家还提醒,消费者不必太排斥店员的热情,因为普通消费者掌握的药品知识并不多,而药店销售人员相对来说这方面知识比较丰富,因为药品服务、药品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购药时多听听药师、店员的意见有益无害。不过最后要买什么药,是否要购买还由消费者自己决定。

  买药时请低头弯腰看

  记者采访中发现,药架上药品摆放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性价比高的药物都在药架最下面或是藏在不起眼的角落。

  据媒体报道,有药店的老板坦言,广告打得多的、价钱贵的药品,往往位于和视线平行的黄金位置;而价廉物美的药品要么蹲下来要么爬上去才能看到。

  此外,目前在我国,同一种通用名药品,常常有几十家甚至数百家企业生产,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专家提醒,买这类药品时,千万不要一味图便宜,因为虽为同一类药,但不同药厂选用的原料不同、生产技术差异等还是会造成产品质量上的差异。“药厂选用普通药材还是上等药材,购买普通辅料还是优质辅料,采用旧技术还是新技术,还是会造成产品质量上的差异。”孙忠实提醒消费者应首选知名药企生产的品牌药。此外,感冒了就买感冒药,牙疼就买止疼消炎类药,如果药店人员推荐的药品跨度太大,最好不要听。

  一些消费者在选择药品时往往认为价格高的、进口的药品效果会更好,但专家指出,这是一种认识误区。消费者应根据不同的疾病选用恰当的药品,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扩大治疗的正作用,这才是用药的基本原则。

  此外,现在药店一些店员面对上门来买药的消费者有时甚至会将保健食品推荐给患者,所以消费者还需睁大双眼,认清“药”字牌和“健”字牌。最好的分辨方法是首先找“OTC”标志。其次,无论药品还是非药品,都会在外包装上注有批准文号,注意识别究竟是“国药准字”还是“食”字、“健”字。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