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医药 > 医药人物 > 正文

字号:  

保障中药安全莫等闲

  • 发布时间:2015-07-02 10:57:5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吴兴人  责任编辑:朱苑桢

  日前,一位著名中医人士说:“中医将亡于药!”此话虽有点危言耸听,但也并非毫无根据。

  中药药效非常讲究采摘时间。三国时期黄疸病流行,华佗研究出用茵陈蒿嫩叶施治,十分有效,但必须是阳春三月的茵陈嫩叶,多卷曲成团状,灰绿色,全体密被白毛,绵软如绒。到了四月,茵陈则成“蒿”了。后世有首歌谣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可见时过三月的陈蒿会丧失药用价值,过了两月则跟烂木头没什么两样。中药市场放开以后,药材变成了“农副产品”,各地种药主要靠市场价格调节,哪个品种上涨种哪个,哪种赚钱多赚钱快就赶紧种哪种,甚至“抢青”,为的是抢卖个好价钱。

  这样一抢,毛病来了。比如,桔梗生长两三年才能达标,现在人工种植一年出货。杜仲过去选择的标准,皮必须有0.3厘米厚,树龄一般10—15年,折断后的杜仲丝拉不动。现在不管年限,也不问加工、研炒,当年种的,薄皮和枝皮的,一样拿来派用场。枇杷叶能入药,必须是去年从树上摘下来的老叶,用鬃刷把它背面的毛刷得干净,放在竹垫上晾到八九成干,现在落到地上随其腐烂的枇杷叶,随便捡来就能换钱。

  中药还十分讲究原产地,即所谓“道地”。例如,当归又称“岷归”,为药材界公认的“道地药材”。现在当归离开岷县,在全国各地“插队落伍”,当归长成萝卜,药效可想而知。鱼腥草要求生长在深山的水沟溪泉两边,现在各地都把鱼腥草扔在田里,生成后把泥洗掉,挑到集市上当蔬菜卖;当天卖不完,怕烂掉才晒干,卖出去做药。这种鱼腥草,能治病吗?

  不少地方的中药生产,为了增产灭虫,请农药来帮忙。中药和农药虽然都是药,但彼此是冤家。混在一起,中药药效大减。麦冬使用壮根灵后,单产可以从300公斤增加到1000多公斤,党参使用激素农药后,单产量也可增加一倍。许多中药不灵了,都是农药惹的祸。

  古代名医从华佗到李时珍,行医的内容之一,就是自己去采药。即便是现代,许多著名中医也得自己去采药。然而,过去三五服中药,疗效立见,现在十服、八服也没效。中医处方后,没有合格的中药,等于开刀的外科医生没有手术刀,巧妇要做无米之炊。今后,某些地道的药材也许要到日本、韩国去采购了。

  “民以食为天”,人们普遍关注食品安全。但是,请不要忘记另一种“食为天”——中药的安全。它事关治病救人,事关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切不可等闲视之。

  (摘编自7月1日《解放日报》,原题为《请不要忘记另一种“食为天”》)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