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O2O聚客不能靠补贴
- 发布时间:2016-05-04 07:1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吴起龙
诺贝尔奖引发的中医热催生了大量打着中医旗号的O2O企业,却大多在炒作概念,陷入伪需求之中。在出身中医世家的看中医CEO罗峰看来,门诊+上门是中医自古以来的模式,接入互联网让中医更具效率。看中医不会烧一分钱,而是把钱补给医生。“中医重在看人,医生是最重要的资源,目前生存处境却很差,大夫通过看中医每月能多赚2000元,这就已经足够了。先将医生留存下来,才能走得更远。”
从开始就不补贴
资本寒冬冰封了第一批O2O领域后,中医正在成为新的创业热土。短短半年,大批中医概念O2O进场,用老一套战略再玩资本游戏。出身于中医世家的罗峰却认为,烧钱圈用户的模式在中医玩不转,因为这是本末倒置。
谈及入局互联网+中医的原因,罗峰给出了两个版本的答案。“目前中医拥有极为广阔的市场,仅北京一个城市就有数百亿的市场规模,却尚未有一个‘互联网+’的中医企业出现,这一领域仍是蓝海。我在做看中医前本身就是做医疗的,在线下有门诊,有一系列的牌照,这是得以加上互联网的先决条件,医生也更倾向于门诊,对互联网企业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现在申请中医牌照非常难,按照流程跑下来也差不多要两年,单从卫计委这一关就筑起了行业壁垒。”同样的问题还有一个情怀版的答案。罗峰表示,“两年之前我在做养老,但却始终浮于概念,没能真正帮助到一个老百姓,太虚幻了。我母亲告诉我,现在很多互联网创业她不明白,觉得他们提供的服务没有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她希望我能做出一个真正让人享受到实惠的东西”。
看中医自成立以来,要求每项业务都要盈利,且拒绝大额烧钱补贴消费者,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用户积攒非常慢,开业一年仅留存了20万用户。但反观同一时期以烧钱圈用户的模式做中医的企业,一部分在资本寒冬中倒下,一部分卒于被叫停的轻问诊模式。罗峰认为,医药行业有它的特殊性,线上的价格与门诊价格并无二致,有需求且行动不方便的患者自然会选择。
让医生挣到钱
罗峰将在用户端省下和赚到的钱补在了医生身上。在采访过程中,罗峰讲述了一个很有画面感的故事,描绘了中医大夫的生存现状,“早晨6点,在离家乡数千公里的北京,来自广东的小中医阿城起得特别早,背诵着手里的黄帝内经。买了一套打工者最爱的鸡蛋灌饼,匆匆忙忙地跑向地铁,从宋庄到西北四环,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小中医阿城在北京季芳堂门诊部的第427个工作日开始了”。
“尽管看中医还没有融资,短期来看规模也不大,但看中医平台上的医生每个月能多赚2000元钱,公司还为他们缴纳社保和医保。有医生曾对我说老罗谢谢你,因为在看中医一个月多挣了3000元钱,有了这些钱能怎么样怎么样,我觉得这就没白做。情怀不是治多少病,而是养多少大夫,这是看中医最不同的点。连大夫都吃不饱穿不暖,又何谈振兴中医呢?”罗峰说。
完整中医链条
情怀的背后是罗峰对互联网+中医的深刻理解。在罗峰看来,中医自古就是坐堂+上门的模式,信任是基本前提。多数中医与患者的关系是从简单的问诊开始的,通过望闻问切摸清病症,再开方抓药,患者的病好了,会认可大夫的能力,再推荐给身边更多的人。看中医将这套传统的中医模式完整地搬到了线上,把繁琐的患者挂号和医生匹配在线上完成,发出的服务仍在线下。
目前,看中医拥有综合诊疗、脊柱、开方抓药、母婴和美容5个核心业务,与线下服务配合的是线上数据。罗峰解释,用户可以通过一套系统的问答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知道自己身体的临界点在哪里,从而对日常的饮食活动进行控制。与烧钱成瘾的O2O企业相比,清晰的盈利模式让看中医并不缺钱。罗峰透露,线下门诊不仅能为公司提供卖药出诊疗程挂号全套资质,本身也是个巨大的变现通道,一个月可以赚上百万。“公司还在赚钱,过早拿融资会透支股份,但我需要对资本和市场进行布局,大资本能对企业进行背书。”罗峰透露,将在6月底拿到一大笔融资。
模式之重是看中医无法绕开的问题。罗峰坦言,“投资人不喜欢过重的模式,早在一年前就有投资人建议我做轻问诊,一批一批签医生投入太大。但医生是基础,虽然很慢,但比较稳。在这过程中势必会有医生离开,也会有医生留下来,我会以他们为基础培育自己的医生团队,进入自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