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多点执业前景仍需观望
- 发布时间:2014-10-14 09:30:57 来源: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孔彬彬
医师多点执业将“名正言顺”,成为2014年医改中引人关注的话题。虽然政策的完全落地,尚需各地的配套政策出台。但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新政”不乏叫好声,可如果不进行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不改变行政分配医疗资源的体制,其前景依然需要观望。
执业医师是医疗卫生体系中最核心的人力资源,医师执业如果被严格限定在一家医疗机构,不利于医疗卫生体系的人才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自8月1日起实施,《管理办法》提出医师申请多点执业不再需要第一执业医疗机构批准,多点执业地点和数量不再设限等,在业界大为叫好的同时也不乏有反对和担忧的声音。可是在实际办理过程中,一些基层卫生行政部门仍要求医师提供第一执业医疗机构的同意书,使多点执业新政打了折扣。事实上,北京新版《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多点执业的医师“应当向第一执业地点所在医疗机构报告多点执业的有关情况,根据与相关医疗机构签订的协议,合理承担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恪守职业道德,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合理转嫁患者,扰乱医疗秩序,损害患者权益”。一些基层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医师多点执业需征得第一执业医疗机构的同意,其实应该就是要求医生向第一执业医疗机构“报告多点执业的有关情况”,只是这个要求可能执行得“硬”了一些,似乎是要求医师必须获得第一执业医疗机构的批准。
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是大方向,可是普通人最容易产生的疑问是:多点执业医师的第一执业地点以公立三级和二级医院为主,而恰恰是在这些公立三级和二级医院,优势医疗资源最为紧缺,医生的工作最为忙碌和辛苦,他们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别的医院多点执业呢?在本职工作上都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如果再到其他医院去坐诊(手术),一来影响专家自身的健康,二来也影响坐诊(手术)的质量,如果这位专家今天在“自家”医院里做了一个手术,第二天又到别的医院坐诊,那么,该病人的愈后工作谁来接手?如果因此造成了对患者的伤害,又该如何处理?还有,如果专家在执业的途中发生一些意外,谁来负责呢……这些问题,在推动多点执业的工作中,都需慎重考虑。
还有一些公立医院负责人认为,如果有医师选择去民营医疗机构执业,说起来是优质资源共享,其实无非就是医师想多赚点钱。目前,医师与医院的关系是封闭式的,医师的业务培养、职务晋升、工资奖金发放等都由医院承担,可他却跑到别的医院作“贡献”去了,这对医院管理者来说,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而且,医师不同于别的职业,它需要对人的生命负责,如果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患者健康服务上,而仅仅是为了给更多的患者看病,或是从中赚取一些经济上的利益,那么,这个医生肯定是不称职的,对患者更是一种伤害。
另外,对于符合多点执业条件的医师来说,许多医师或许心里想去多点执业,但却心存顾虑,观望医院会有什么政策,院长对此是什么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医生对多点执业的看法。医师多点执业涉及到的现实问题十分突出,涉及到医师所在的医疗机构,医师准备去的医疗机构,以及医师的处方权问题、工资分配问题、医院的本职工作如何能得到有效保障等问题。有关多点执业的管理规定,在落地的同时,需要尽量明细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以理顺、规范医师、第一执业所在医疗机构和多点执业所在医疗机构三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防止医师在利益驱动下盲目扩大多点执业地点和数量,避免医师疲劳执业、超负荷执业危害患者健康,防止医疗机构为降低成本过度“开采”医师资源,避免因上述三方责任不清和医疗秩序混乱,在“看病难”之外又加剧患者“维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