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医药 > 医药观察 > 正文

字号:  

各地奇葩“捆绑式管理”:献血加分献血领证

  • 发布时间:2014-09-28 07:13:24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孔彬彬

  父母无偿献血子女中考可以加分、申领驾照结婚证前应无偿献血一次、生育二胎要签订结扎承诺书、申领证件需到指定地方照相……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被一些行政部门强行捆绑在一起,不少群众深感无奈:如此“捆绑式管理”真的有用吗?到底是方便还是添堵?据新华社

  ■ 盘点

  奇葩“捆绑式管理”有哪些?

  【“倡议式”】陕西省宝鸡市今年10月1日起将实施新修订的《无偿献血管理办法》,规定市民在领驾照、结婚证、大学录取通知书前应无偿献血。宝鸡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李拴林表示,这是根据地方实际,细化了国家献血法等法规,操作性更强。宝鸡市卫生局官微“健康宝鸡”回应网友质疑称:仅是倡导,不是强制。

  【“奖励性”】浙江浦江县今年7月发通知,要求各地贯彻该县出台的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实施意见,规定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金奖(8000毫升)、银奖(6000毫升)、铜奖(4000毫升)的无偿献血者可获得直系子女中考加分等优惠政策。不少网友笑称,如今上学都要“拼血”了。

  【“强制性”】今年4月,广东不少地区单独夫妻反映,在开放单独二孩准生申请之后,准备好材料申请时却被要求写生育后选择结扎避孕的承诺书。对此,广东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称,根据有关规定,已生育两个以上子女的育龄夫妇,一方首选结扎措施,并不是强制,会进一步加强对相关人员培训。

  【“消费式”】有媒体报道,在湖北某县,领取结婚证时需要缴纳额度不等的照相费、相框费、DV拍摄费等,虽然指示牌上标明是自愿,但实际上“不交不行”。

  ■ 探因

  纷繁“捆绑式管理”怎么来?

  【好心办“坏”事】原本初衷可能是好的,却因为“捆绑”让人觉得怪怪的。“以最近被媒体关注的陕西献血新规为例,原本是自愿的倡议行为,在一纸行政规定下变成了‘隐形’强制。”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说:“倡导就是倡导,政府应该着力解决难题,而不是用行政命令将难题转嫁。”

  【无心办“傻”事】无实事求是调查、解决问题之心。今年小李因工作需要办理户口,却被告知要同时提供加盖档案保管单位或原户籍所在地计生部门公章的证明。“学校说从未开过类似证明,我一直在外地上学,老家的计生部门咋证明我是否生育过?”

  【存心“刁难”事】一些部门利用行政手段强行绑定项目。殡葬行业的强制消费、证件办理时的强制消费、异地就学时需出示各类证明……这些“土规定”让人多花钱、跑断腿,究其原因,或因利益纠葛、或因体制制约,有心无心“刁难”。

  各类政府机构的“捆绑式管理”案例,不同机构似乎有不同的理由。总结起来,不强制、不知道、不明白成了“万能答复”,似乎给人这样一种姿态:没人注意时必须“我说了算”,媒体聚焦时推得一干二净。

  ■ 观点

  添堵“捆绑式管理”怎么破?

  “正常的程序履行、材料提供无可厚非,关键在于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项被强制捆绑,必须用严格的审查和问责机制予以纠正。”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王郅强说。

  王郅强认为,捆绑项目频出的重要原因在于少数部门之间形成利益合作,通过草率的决策形成规定,给群众办事带来困扰。“解决的关键在于加强决策前调研和办理过程中的利益隔绝,用为民服务理念替换利益至上、不关我事的官僚作风。”

  “捆绑式”规定中最常出现的“应当、禁止、必须”等词语在法律上有着明确的含义,即便是“应当”也会让人误读。西北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李洋认为,政府之手伸得过长,容易混淆自身职能,公共服务的提供,不能建立在强制施加额外义务的基础上。

  李洋表示,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时必须进行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民意和履行听证程序,对一些不合理的绑定政策,要通过问责和监督进行修正。“可以发动网友,通过网络晒一晒身边的不合理绑定规定和部门,让他们知道‘抬头三尺有监督’。”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