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养老等改革快速推进 百姓大病不扛
- 发布时间:2014-10-23 08:21:00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晶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引下,养老医疗户籍等各项改革快速推进
攻坚克难 光景日新(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民生篇))
由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高新街道敬老院经“公办民营”改制而成的“颐寿轩”老人安养中心正式运营。
董乃德摄(人民视觉)
这一年,民生事业强基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覆盖面将过半,5亿农村人口将享受更高水平的县域医疗服务;
这一年,民生事业促公平。《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正式实施,为数以千万计的派遣工送去“同工同酬”的温暖;
这一年,民生事业补短板。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470万套以上,建成480万套,棚改迈入任务最重的一年……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指引下,各项民生改革快速推进,亿万百姓满怀希望奔向更加富裕的小康。
完善制度
百姓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陈伟其备齐材料来到长沙市工商局,一天内就办好了电力施工公司的营业执照。“放在以前,至少需要几个月先申请到许可证,才能再申领营业执照。”
这是新一届政府“简政放权”给全社会创业就业注入的新活力。一季度,尽管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就业表现却格外抢眼——超过300万人捧上新饭碗,好于去年同期,再创新高。
不仅仅是简政放权,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也正形成合力,为全体人民奔向全面小康注入动力、保驾护航。
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饭碗”更多,就业质量更佳。
“开网店也能享受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小额担保贷款了,资金难题这下能解决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田跃跃欲试。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面对727万高校毕业生,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包括开设网店等。“下基层补学费,想创业有优惠,随着政策落实到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稳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说。
健全大病医保和救助制度,“大病不扛”,就医负担更轻。
“多亏了大病医保,否则我要自付22万元。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办实事,解了燃眉之急。”青海省贵德县河西镇瓦家村48岁的村民王某,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作到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基本医保和大病医保报销后,近32万元的住院总费用,王某仅支付了5万元。
今年以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重特大医疗救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加快建立,极大缓解了低收入家庭“看病贵”、“三无”人员“就医难”问题。现阶段,全国28个省份开展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试点,大病患者的实际报销比例增加了10到15个百分点,患大病实际报销比例已达70%。新农合保障的20种大病实际报销比例最高已达78%,有效减轻了患者负担。
健全各类保障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百姓及时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马年一开年,多地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截至上半年,全国已有16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14.2%。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迎来“十连调”,平均上调幅度10%,月均养老金达到2000元左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40元,达到320元,补助标准实现“六连增”。
促进公平
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加快
3月26日一早,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居民刘思梅就赶到镇劳动保障所,为在郑州打工的儿子办理了居民养老保险。之前,刘思梅家人一直对参保很犹豫:参加新农保,觉得儿子老了未必回乡;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觉得未必能连续缴纳15年。
年初《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公布实施,养老保险迈出统筹城乡新步伐。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可衔接,权益可累计,免除了刘思梅一家的后顾之忧,“儿子现在参保,不管以后在哪儿干、在哪儿缴费,到时候都能像城里人一样按月领养老金了。”
“整合”“并轨”“统筹”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民生事业改革的热词和亮点。民生事业在“促公平”上迈出新步伐。
整合城乡基本医保制度,改善异地就医窘境。
看城市,全国已有22个省份建立了城镇医保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其中10个省份实现了省域内实时结算。
保健、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进城落户农民将被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良性互动
民生改革难点变亮点
“这房子采光好,质量也好,从没出现过漏水、墙皮脱落。安置房和过去的棚户区比,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搬进陕西西安祥和居棚改安置小区兴业园4号楼之前,张宝惠也曾担心棚改房会因价廉而质低。搬进小区后,她的担忧一扫而光。“小区绿化一年比一年好。主干道都装有监控,物业公司还有巡逻车。一点儿不比商品房小区差!”
从忧居,到有居,再到宜居,张宝惠的期盼是百姓中国梦的缩影。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判断标准也越来越高。民生改革顺应百姓新期待,与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良性互动,政策创新频出,改革难点成为亮点。
破解保障房建设资金瓶颈,离不开金融创新。2013年至2017年我国要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这1000万户大多地理位置偏远,实施改造很难实现资金就地平衡。为破解融资难,今年5月以来,放宽棚改企业债、创新推出项目收益债、国家开发银行筹建住宅金融事业部等一系列棚改扶持政策频出,为棚改提速提供了更多成本适当、长期稳定的建设资金。
丰富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离不开政策松绑。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是转变卫生发展方式、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今年1月,《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出台,社会办医主体、服务领域均被放宽。4月,国家又放开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管制,再次给社会办医松绑。破解制约社会办医的“弹簧门”“玻璃门”,改革正在全面深化。
破解垃圾围城、城市内涝,离不开“建管并重”的综合管理协调机制;保证食品安全、饮食安全,离不开根治“九龙治水”之困的顶层设计;驱散雾霾、唤回蓝天,离不开清洁生产绿色经济的深入推行……
民生改革,着眼的不仅仅是民生事业本身。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民生改善,正合着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的节拍,展开新蓝图、谱写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