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天

财经 > 医药 > 健康资讯 > 正文

字号:  

“人机大战”说了那么多 你了解大脑这3个秘密吗

  • 发布时间:2016-03-14 15:46:24  来源:金陵晚报  作者:朱菁菁  责任编辑:吴起龙

  这几天,“人机大战”无疑是最火的话题之一,许多人纷纷关心人脑是不是注定输给人工智能,机器未来会不会取代人类……可是我们想说,先别管人工智能有多牛吧,因为事实上,咱们连人类自己的大脑都还没完全了解呢。你知道人类一瞬间的记忆能持续多久吗?知道几岁是我们一生中“最聪明”的时刻吗?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走神,会健忘,会犯错,又知道该如何去避免这一切,让我们的大脑能更持久、更给力吗?

  大脑30岁后就走“下坡路”?30岁后我们要拼“晶体智力”

  网络上有一个说法曾经红极一时。据其所称,一个人在20岁的时候智力处于巅峰状态,30岁以后则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这个说法曾经让许多网友自觉“伤不起”,而比起原则上可以“不老不死”的人工智能,人脑智能在时间面前似乎很不够看。

  不过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专家张向荣告诉记者,其实这个说法中所涉及的“智力”,仅仅是人脑能力的一种。

  “在心理学上提及能力有一种分法,也就是把每个人的能力分成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又或者称之为液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张向荣告诉记者,这“液体智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禀赋,也就是所谓的“天生聪明”的范畴。而这部分的确和年龄密切相关,一般在20岁的时候是液体智力的顶峰,而30岁以后随着年龄逐步降低。我们也会发现,在20岁前是我们的记忆力、反应速度表现最佳的时候,而到了30岁以后,这些方面的表现就不能和少年人相比了。

  然而,既然有液体智力,那自然就有晶体智力。后者是一种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能力,在人一生之中,晶体智力一直都在发展,只是25岁以后发展速度会逐渐平缓一些罢了。

  “所以我们常说,少年人反应快、记忆力佳,但无论多么早慧的年轻人,或许可以通过学习得到很多知识,但却无法拥有中年人和老年人所积累的大量经验与智慧。而中老年人即便记忆力、反应力不如年轻人,但只要始终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终身学习的状态,那么智力或者说能力并不会因为时间推移而快速下降,反而可能终其一生都在不断积累、增值。”张向荣解释。

  况且,一个人的能力可不仅是智力,还包括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等;而判断一个人的能力高下,关系其一生成就高低的,自然也不只是智力一项了。

  记忆力是怎么丢失的?记得最清楚的时候你也忘得最快

  对于机器来说,“记忆”其实就是信息的存储,只要软硬件上没有出现问题,那么存好就行,即便海枯石烂这些信息也可以做到磐石无转移。而人类的记忆就要复杂的多,比如说,我们的记忆就有3个系统,分别是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就是我们在遭遇某个事情的一瞬间,快速记忆下的东西。虽然看起来只有短短一瞬,但它的容量可能远超乎你的想象:在那一瞬之间,你的记忆容量可以达到9个以上的字母!但遗憾的是,它的保留时间也非常短,如果你不去刻意重复,那么可能在1秒钟后就消失,也就是被你遗忘了。另外,在瞬时记忆中,我们的视觉可是极为重要,因为越是有鲜明形象的东西越容易被记住。

  短时记忆通常能够保持1分钟,但它的容量就比瞬时记忆要小。不过,人脑可是很牛的,因为在短时记忆里,只要选择“组合模式”就能让记忆容量扩容。“比如这个时候,单个字你只能记下这么多,但如果变成词汇,那么容量瞬间就翻倍;如果是短句,那么短时记忆就能继续扩容。”张向荣说,因为短时记忆也是一种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如果经过不断复述就可以被转入长时记忆系统,被你长久记住;但如果中途受到干扰,被打断的短时记忆也很容易遗忘。比如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记性越来越差,其实并不真的是记忆力下降,而是当你正在处理一件事的时候,另外几件事同时进入互相形成干扰,一些你本来可以记住的内容,却因此变成了“被遗忘的”短时记忆,再难寻觅。

  至于长时记忆,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它能保留的时间很长。如果你没有特别回忆,它可以被静静存储在大脑某个角落中,等待你某次调取使用。当然,如果太久不碰的话,这些记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退、丢失。

  而提到记忆,当然就不能不提遗忘了。事实上,人类的“遗忘”也别具特色。“我们都觉得刚记下来的时候东西记得最清楚,过一会儿就要开始逐渐遗忘了。但遗忘本身,也是在刚开始速率最高,而时间拖得越久,遗忘的速度和效率也会下降。”张向荣说,通俗来讲,就是你刚记下某样东西的时候,那会儿不只记得最清楚,同时忘得也特别快;等过了一段时间后,你忘得差不多了,再随着时间推延,你会继续忘掉的东西却也有限了。所以如果能趁着还没忘太多的时候,及时复习,你所记下的信息就更容易转化为长时记忆,被你长久存储在大脑之中。

  当然,记忆也讲究一些“个人特色”。“比如有的人对声音信息更容易记忆,有的人对视觉刺激更敏感、记忆效果更佳,那么在记忆的时候,就应该总结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比如选择反复浏览或者大声读出来; 用这种方式来记忆,自然效果更好,也是真正适合个人的记忆技巧和方法了。”张向荣说,除此以外“保持专注”和“及时重复”就是最重要的。在短时记忆状态下,不被打断、保持专注,会让你将加工后的信息更有效地转为长时记忆,而在前期遗忘效率最高的时候及时重复,将更好保留足够多的信息。“举个例子,比如你要背书,除了背书时要足够专注、不要被其他信息打扰外,最好每隔一段时间,比如30分钟就重复一次,如此这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下内容。”

  错觉是人类独有的弱点?“犯错”也可能变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其实除了最近这场“人机大战”,还有不少节目中,都展示了机器在其他方面的特长,比如识别颜色、面孔甚至表情。相比人脑,它们似乎更敏锐,而且不会犯错。不过,要是换一个角度来看,“犯错”本身或许就是生命体才有的一项“特点”。

  张向荣说,平时我们看到颜色、听到声音、嗅到味道,这都属于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但人类在感觉之上,还有一种“知觉”,这是人们对某一个物体的各种感觉的结合,最终形成的一个“统一看法”。

  知觉来自于感觉,但比感觉更高一个段位,本身是感觉的集合,但又可以化整为零——比如你看到一个红苹果,虽然视觉告诉你那是圆的、红色的,但你会想到它是凉的,咬起来脆脆的,吃起来酸酸甜甜的。

  在知觉发挥作用的时候,人脑还会自动产生“选择性”。比如在最近探讨“人机大战”时,就有专家提出,虽然机器在色彩识别能力上应该远超过人眼,可如果放一幅满是色素点、其中隐匿了一只动物的图画,人类很容易从中找到目标,而机器却难以寻觅。这其实就是人类在知觉时,大脑发挥了“选择”功能,将其中一部分视为背景,而把另外一部分视为知觉对象的结果。这也是人脑识别进行知觉时的神奇之处。

  人类的知觉还有一种特性,叫做“理解性”。“比如看到一朵云,你告诉别人那很像一匹马,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对方就会觉得越看越像,果然怎么看都是一匹马。这就是人类知觉中的理解性特点。”张向荣说,这或许也是人们更具有想象力,在认知方面也更具有个人色彩的一个原因。

  甚至就连“错觉”,也可能是人类以及其他生命体所特有的“弱点”。张向荣说,错觉是我们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的歪曲知觉。比如将两条同样长度的线放在一起,一横一竖构成个“丁”字形,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两条线会变得长短不一。而这种情况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不可能发生的。然而,这些或许也不都是坏事,比如我们见过许多艺术作品,又是会涉及知觉的各种特性,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艺术家有时甚至会故意利用错觉,在创作中达到其追求的效果,比如这些年流行的3D视错觉的涂鸦。要是没有人脑的那些“弱点”,我们或许也就不会遇见那么多有趣的艺术作品了。

  让你的大脑 “越转越溜”

  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专家张向荣告诉记者,关于大脑还有非常多的秘密,有待于现代医学进一步研究。与其担忧人脑是否不如机器,或许我们不如换个思路,好好认识下自己的大脑,然后研究下如何让它越转越溜。

  比如说,下面这几件事对于大脑来说就异常重要。

  1、尽量多使用

  一个健康发达的大脑,意味着成千上万的神经元和神经连接,而尽量多使用会形成有益的刺激,“用进废退”这句话对于大脑来说绝对通用。

  2、合理的营养摄入

  大脑只占人体2%的重量,却需要消耗我们体内超过20%的氧气和营养。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如何疯狂进补,只要保证营养均衡就好,因为营养过剩、特别是过多的脂肪摄入,也会给大脑带来有害的负荷。

  3、锻炼身体也是锻炼大脑

  大脑是身体的一部分,而拥有健康的身体对于大脑来说非常重要。所以锻炼身体同样会帮助增长你的才智,因为体育锻炼可以带来更好的心肺功能,为大脑提供更丰富的血液和氧气,并促进神经组织的形成。

  4、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虽然液体智力在30岁后可能走下坡路,但只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晶体智力的累积可以让你一直保持在“增智”状态。

  5、设置明确的目标

  就目前研究来看,我们或许是这个星球上唯一有“自觉”的生物,所以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靠意志力管理自己的行为,去努力实现它,这一点很重要。

  6、接触更多的新东西

  这会给大脑带来更丰富的信息,更多的“新”的刺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