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财经 > 医药 > 正文

字号:  

病历“无纸化流程”的最后一百米

  • 发布时间:2015-05-28 09:33:27  来源:东方网  作者:朱杰  责任编辑:朱苑桢

  十年前“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化”曾经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经过十年的建设,尤其是2010年之后对电子病历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的大规模投资过后,医院的管理者们暮然回首却发现:相对于“无胶片化”和“无线化”的遍地开花,“无纸化”这件“小事”竟然迟迟未能落地。

  尤其是在电子病历系统基本普及之后,病历数据的录入、审核、浏览都已经实现电子流程,但是当病历走出临床科室进入病案室的一刻,却需要打印出来签字存档打回纸质原形。更让人扼腕叹息的是,病案室并不是数字化的荒原。甚至在电子病历系统上线之前病案室站在档案管理的角度,已经开始了自己数字化路线的探索,从最初的“缩微胶片”到现今的“病历扫描系统”,越来越多的病案室兢兢业业地将纸质病历扫描完成“数字化”存储、归档和浏览发布。

  在“电子病历系统”和“病案扫描系统”之间,从临床科室到病案科之间的最后一百米,数字鸿沟带来的不仅仅是纸张的浪费、“先打印、后扫描”的流程荒谬,最要命的是这最后一百米鸿沟成了电子病历数据质量控制的盲点。

  毕竟,再强大的软件系统,也无法保证打印在纸上的数据不被更改,不巧的是在病历离开临床科室进入病案室之前,正是医护人员习惯上最后一次更改病历的机会,而此次更改经常发生在纸质病历上而不是电子病历上。由此在鸿沟两面的数据一致性成为无解难题。在“纸质数据与在线数据不一致时以谁为准?”的挑战面前,无论是层层管控的电子病历系统,还是严格加密的数字签名工具,都败下阵来。

  “最后一百米”成为整个电子病历流程的“阿克琉斯之踵”。直到大数据技术的出现,现在终于有机会弥补这一鸿沟。

  在大数据之前,病历归档数据的电子化保存一直在“要样式还是要内容”“要容量还是要性能”的矛盾中艰难抉择,以至于信息系统在覆盖全院之后迟迟不能补上这“最后一百米”的一步之遥。

  “要样式还是要内容”问题的提出,是由于进入病案归档的数据往往来自于多个不同的信息系统,从信息化便于集成的角度直接传输数据内容给归档系统是最容易的。但是病案业务往往要求系统能够保存和回放数据在产生时的原始样式,因此上游业务系统不得不发送带有样式和内容的文档给归档系统。在大数据技术之前,异构文档的接收、解析、保存都是很复杂的工作。在“扫描病历”时代,干脆把所有归档病历按照图片方式存储,确实原汁原味地保存了样式但同时百分之百损失了内容,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归档病历内容不可用,只有靠人眼来识别阅读检索了。

  “要容量还是要性能”问题的本质是,在保留格式文档存储的前提下,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仍然需要供全文检索功能,但是随着文件数量的增加,检索速度会急剧下降。考虑到病案归档业务要求数据长期在线,用传统技术对归档病历文件内容做检索是不现实的。

  大数据技术的一个特点是“来者不拒”,什么样异构的文档都可以存储和接收。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的电子病历归档系统,直接从各个业务系统中采集归档病历数据,这其中既包括了来自电子病历系统的病历文书,HIS系统的医嘱单,护理系统的体温单护理记录,也包括来自医技系统的报告单数据,甚至一时未能数字化的知情同意书文档,也可以在电子病历归档系统中找到最终的电子化归宿。

  由于大数据数据库的特性,上述来源不同,样式各异的归档数据可以保留其原生的格式属性,直接存放在数据库中。归档系统只需要在其进入归档状态的时候调用数字签名接口,在各种归档文件之上加入时间戳标记即可。大数据技术这种兼容并蓄的存储能力,为电子病历归档系统良好的数据格式兼容性提供了保证。

  其次,是大数据技术带来的高性能检索能力。由于大数据技术最早设计用来对互联网上海量的网页数据做内容检索,因此设计上采用数据分布存储,多节点并发计算。检索能力并不会随着归档病历数量的增加而有速度上的下降。

  最后,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分布式存储特性,病历文档数据在进入数据库的时候就被切分成多份存储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并且形成一定的数据冗余。用户不需要担心由于一台服务器停机而造成数据丢失,也不必考虑采购多台昂贵的存储设备考虑数据备份策略。对于大数据来说,数据在线是保证数据可用的最好方式。

  由于基于大数据的“病案归档系统”从技术上支持病案归档管数据与前端临床信息系统直接对接,同时兼容于医院的数字签名系统。通过系统之间的集成和条件控制,医院终于有机会建立一个完全抛弃纸质病历打印环节的数字化闭环流程。这对于大量在“电子数据与纸质数据一致性”之间纠结的医院用户来说是一道希望的曙光。来源:健康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