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能源 > 新能源环保 > 正文

字号:  

厄尔尼诺致重污染 去年京津冀PM2.5浓度降一成

  • 发布时间:2016-01-09 07:57:37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张璐  责任编辑:吴起龙

  专家:空气重污染预警措施减排30%至40%

  去年截至10月底,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69.7微克/立方米,下降21.8%。但11月至12月发生重污染8次,共22天,使全年PM2.5平均浓度抬高了约10微克/立方米。最终,去年全年PM2.5年均浓度只下降6.2%。为何后两月空气质量“拉后腿”?今年冬季为何常有雾霾?昨日,气象和环保专家对北京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进行解读。据悉,当前已成为史上第二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冬季京津冀地区雾霾频率增加、程度加重的“推手”。

  气象分析

  现象: PM2.5峰值超500微克/立方米

  2015年11月以来,北京地区雾、霾天气多发,影响大,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共出现8次雾、霾天气过程。由于过程中空气湿度较大,受辐射降温影响,夜间到清晨出现雾或轻雾。

  特别是12月19日至26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度霾面积达35.2万平方公里,北京、河北中南部地区PM2.5峰值浓度均超过500微克/立方米,河北南部局地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为入冬以来影响范围最大的雾、霾天气过程。

  原因:超强厄尔尼诺气候致静稳天气频发

  市气象局12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分析当时京津冀雾霾“凶猛”成因,指出当前已成为史上第二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冬季京津冀地区雾霾频率增加、程度加重的“推手”。据市气候中心预计,一直到今年1月和2月上旬,京津冀地区的静稳天气都会比往年更容易出现,而静稳天气正是雾霾诞生的“温床”。

  从2014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目前已进入第21个月。截至去年11月底,海温距平累积值达到20.7℃,已超过1982/1983年,成为历史上第二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在出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年份,北半球一般都会经历暖冬。暖冬期间,极地冷气团向南伸展的幅度会缩小,冷空气势力弱,容易出现静稳天气。京津冀处于高压底部,偏南暖湿气流又源源不断地向华北地区输送水汽,进一步加强雾、霾颗粒形成的机制,即湿度增加使污染物颗粒会吸湿增长,导致能见度降低,进而导致京津冀雾霾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

  影响:京津冀地区暖冬概率较大

  气象局专家称,研究成果表明,影响冬季京津冀地区气温异常的主要大气环流因子包括:东亚冬季风、西伯利亚高压,对降水影响的主要大气环流因子是:西太平洋副高、印缅槽。

  一般来说东亚冬季风偏强、西伯利亚高压偏强的时候,京津冀地区气温偏低。西太平洋副高和印缅槽偏强的时候有利我国东部降水偏多。当厄尔尼诺事件出现时,中东太平洋海温增强、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西;西伯利亚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偏弱,总体上对应着京津冀地区冬季气温偏高,暖冬出现的概率较大。

  地理:北京三面环山不利于扩散

  北京受季风影响,冬天盛行西北风,夏天盛行西南风。地形上看,北京西、北、东几乎三面环山,是一个簸箕地形。如果刮偏南风,偏南风就像“扫把”,把污染物往簸箕里扫。而强势的西北风能把污染物吹出来,所以北京刮西北风时雾霾容易消散。

  而且,冷空气最初都来自北冰洋地区,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得到加强。西伯利亚是一片尚未充分开发的土地,人口稀少,冷空气在形成过程中,并不会受到近地面的“污染”。因此,西北风携带的污染源比较少,比较纯净。相反,偏南风经过的地区人类生产生活较多,携带的污染源也偏多。

  环保分析

  ●去年后两月重污染拉高PM2.5浓度值

  市环保局数据显示,去年前十个月,北京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69.7微克/立方米。11月至12月的重污染过程,使北京全年PM2.5平均浓度抬高了10微克/立方米左右,最终去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而去年和前年,该数据分别为85.9微克/立方米和89.5微克/立方米。去年最后俩月频繁出现的雾霾,让市民感觉空气质量变得越来越差。

  对此,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在1月4日举行的空气质量状况新闻通报会上解释称,两天空气重污染,就可以导致PM2.5年均浓度改善减少1%。简单来看,一个空气重污染天,需要10个一级优天才能补回来,即所谓的“以一抵十”,所以重污染天对全年空气质量任务的完成来说,挑战较大。

  ●PM2.5积累阶段机动车污染显著

  市环保局数据显示,2015年重污染日PM2.5平均浓度为239微克/立方米,虽然天数只占全年天数的12%,但对年均浓度“贡献”超过三分之一。

  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介绍,重污染过程中,PM2.5浓度增速快,特别是污染回流情况下,浓度抬升迅猛。在PM2.5浓度快速爬升阶段,燃煤影响显著;在PM2.5浓度积累阶段,机动车二次转化加重了重污染的程度。

  ●去年京津冀PM2.5浓度降一成

  环保部日前也通报了2015年的大气治理成效。环保部表示,2015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三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使得2015年11月15日到12月31日北京市PM2.5浓度比2014年同期上升高达75.9%,造成PM2.5全年改善比例损失15.5个百分点。

  环保部表示,2015年入冬以来,受污染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全国出现了几次重污染天气。虽然相比公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但一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338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同比下降7.4%;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其中161个可比城市同比下降11.3%。2015年,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的PM2.5平均浓度比2014年分别下降10.4%、11.7%和19.0%。

  ●汽车尾气对雾霾贡献超三成

  日前,环保部表示,26个城市开展了大气污染源解析工作,22个重点城市完成了源解析结果论证。各地污染源解析结果显示,能源结构调整和机动车污染防治是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2014年上半年,北京发布了PM2.5来源解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北京市全年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至36%,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至72%。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扬尘为主要来源,分别占31.1%、22.4%、18.1%和14.3%,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等其他排放约占14.1%。即在北京本地污染来源中,机动车占比超3成,对PM2.5影响最大。

  环科院大气所相关负责人黄玉虎称,污染物累计过程中,浓度还在上升,主要来自于机动车排放。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类型最多,最复杂,既有颗粒物、氮氧化物、又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在静稳天气时对雾霾产生起到很大作用。污染物累计过程中,浓度上升主要来自于机动车排放。

  专家强调,治理机动车污染是个综合性的措施,不仅仅是小客车单双号限行,还包括大货车禁行等措施。

  ●“红警”时单双号限行抑制污染

  2015年,北京发布了两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每次“红警”启动,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学校停课等措施备受关注。

  此前市环保局发布北京史上首个“红警”评估显示,启动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措施,发挥了抑制污染的作用。结果显示,单双号行驶等措施也极大减少了高峰时段的怠速排放。交通环境监控站一次污染物一氧化氮(NO)的监测结果显示,早高峰时段的峰值浓度出现了明显下降,与其他重污染日相比,降幅接近40%;外围环线的夜间峰值也有明显下降。

  市环保局表示,机动车直接排放水平的降低减少了向PM2.5的二次转化,对抑制污染程度进一步加重起到了积极作用。

  ●重污染预警措施减排30%-40%

  环科院大气所相关负责人黄玉虎称,拉响红色预警和实施的减排措施是有效果的。虽然污染物排放速率在下降,但仍有污染物在排放,所以浓度可能会往上涨,这也可能造成公众的误解和质疑。目前按照成熟的空气质量模型和污染源排放清单,结合预警措施的评估可以看出,空气重污染预警和相应的减排措施是有效果的,各项污染物减排30至40%,PM2.5浓度削减20%左右。

  他也介绍了东京治理大气的经验。他表示,东京汽车保有量800万辆,北京550万辆。但东京很少出现拥堵和空气重污染,主要是因为东京的公共交通非常方便,地面交通可控制,公交车发车班次虽少但发车时间准。另外,东京停车费非常高,也使车主放弃开私家车,转而乘坐公共交通。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