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为山东地炼喊话:望获2千万吨进口原油配额
- 发布时间:2014-11-15 08:06: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张少雷
山东省地方炼化行业(以下简称“山东地炼”)淘汰、压缩落后产能时间表已经排定。
记者从山东省政府相关部门获悉,山东省政府近日发布的《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按照“扶持一批、整合一批、转型一批、淘汰一批”的方针,促进山东地炼转型升级,到2017年淘汰、转产落后企业20余家,缩减落后炼油产能约1200万吨。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山东省共有地炼企业49家,全年完成加工量4100万吨。这就意味着,山东地炼大约50%的企业、30%的产能将在未来3年之内被淘汰。
“这也意味着一直受到原料制约,成品油销售渠道不畅的山东地炼,将面临前截后堵的局面。”石油行业分析师刘江远11月1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3年淘汰20余家企业”以外,山东去年还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山东地炼企业到境外投资,并在2014年春节前后由山东省商务厅组织十多家山东地炼骨干企业到东南亚考察,但该战略目前进展并不顺利。
3年淘汰20余家
山东地炼是山东省石化产业的主要板块之一。
据记者了解,在山东石化产业中,央企占有的一次加工能力为3700万吨,比重为19.6%;央企控股企业占有的一次加工能力为3950万吨,比重为20.8%;山东地炼的一次加工能力为11265万吨,比重为59.6%。
记者还了解到,在2000年前后,山东地炼有过一轮清理整顿,当时只保留了21家山东地炼;最近几年,9家山东地炼企业被央企兼并重组,截至2013年年底,山东省一共有地方炼化企业49家。
另有统计数据显示,山东49家地炼企业的平均产能为230万吨/年;2013年山东地炼企业完成加工量4100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60亿元、利税210亿元(不包括在海关缴纳的燃料油消费税约160亿元)、利润50亿元。
山东炼油化工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山东炼化协会”)会长刘爱英告诉记者,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和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地方炼化的份额中都有70%以上,规模、效益在全国居首位。
刘爱英告诉记者,在山东地炼企业中,东明石化、海科集团、利华益、东营华联、汇丰石化、京博石化、金诚石化、垦利石化、恒源石化、滨化集团等为骨干企业,2013年的一次加工能力均达到了300万吨以上,总能力合计6030万吨,占全省地方炼化产业的53.5%。
“山东地炼企业发展面临不少难题。”刘江远告诉记者,多年以来,受到原油供应体制限制,山东地炼没有原油分配、进口及使用资质,备受原料供应制约;同时,受到成品油的批发、零售政策等因素限制,山东地炼销售网络也不完善。
山东希望通过整合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提出“到2017年,全省地方炼化行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亿吨/年之内,加工量达到6000万吨,汽、柴油产量3500万吨;到2020年,全省地方炼化行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稳定在1亿吨/年左右,加工量达到7500万吨,汽、柴油产量4000万吨,乙烯和芳烃产量均达到100万吨,化工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0%以上”。
刘爱英认为,按照《实施方案》,到2017年,山东地炼企业平均规模由目前的230万吨/年提高到450万吨/年;到2020年,全省地方炼化企业平均规模提高到500万吨/年;同时,山东将重点扶持东明石化、海科集团、利华益、东营华联、汇丰石化、京博石化、金诚石化、垦利石化、恒源石化、滨化集团等骨干企业。
郭树清喊话2000万吨进口配额
“近三年来,山东地炼开工率仅为40%左右,近期则下滑至30%。”刘江远表示,这是因为山东地炼国内原油资源计划仅有122.2万吨/年,而且没有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透露,截至2014年10月29日,山东地炼一次常减压装置开工负荷为33.81%,同比下降9.98%。陈晴表示,以往开工率下降一般发生在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今年市场情况不好,众多山东地炼选择小范围开工。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所属炼油厂全部使用自产或者进口的原油,按照加工能力通过管道运输足量供应。为了解决原料难题,《实施方案》已提出,“帮助和支持骨干企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3]83号)法人文件精神,申请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
事实上,对于打破原油进口权限制,山东地炼和山东省政府层面的相关动作已经持续很久。
国家能源局2013年10月下发特急文件《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条件(征求意见稿)》,着手设计地炼进口原油的分配原则和方案,其中提出要放开对山东省地方炼化企业加工进口原油的限制,给予1000万吨/年原油非国有贸易进口资质。
2014年7月,国务院在长沙召开部分省份和企业经济座谈会,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在该会议上提到山东地炼企业原油进口配额问题,明确提出希望先期得到2000万吨的进口配额。
据记者了解,郭树清近期在主持召开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期间表示,要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帮助山东省地炼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和原料进口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累计原油进口量2.82亿吨,但非国营进口配额一共只有2910万吨,仅为总进口量的一成左右。2014年8月,曾有消息称,民营地炼企业将获得原料进口权。
“现在也没有动静。”一位山东地炼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能获得原料进口权,将挽救处于生死边缘的山东地炼企业。
刘爱英透露,截至目前原油进口权放开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划定相应的产能和油品质量标准,山东多家地炼骨干企业均符合相关资质,但国家相关部门内部迟迟无法达成统一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