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行动意见或下发 充电及储能被多次提及
- 发布时间:2016-01-05 09:25: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起龙
本报记者掌握的相关讨论稿中,多次提及了充电及储能等领域的发展方向,同时国家或继续积极引导、协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个人参与能源交易”也会受到重视。
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能源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可能会在近期下发。此前,有说法称这一指导意见的下发时间是去年12月底,前述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下发时间可能在一月前后。
本报记者掌握的相关讨论稿中,多次提及了充电及储能等领域的发展方向,同时国家或继续积极引导、协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个人参与能源交易”也会受到重视。
三大章节或亮相
这份计划的全称为《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下称“行动计划”),目前已有讨论稿。有券商人士表示,讨论稿与即将下发的指导意见“差别或不大”。
讨论稿分三大章节:行动要求、重点任务和试点示范。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讨论稿中看到,我国将会降低能源市场准入门槛、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促进小微企业与个人、家庭参与能源交易。时间表上,2016-2018年,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作:建成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试点示范项目;攻克一大批重点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能源互联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能源互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一批重点技术规范和标准;催生一批能源金融、第三方综合能源服务等充满活力的新兴业态;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新兴市场主体;探索一批可持续、可推广的发展模式;积累一批重要的改革经验。 2019-2025年,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及标准体系并实现国际化,引领世界能源互联网发展。
而在重点任务方面,则细分为了十大任务,如能源生产消费智能化设施、综合能源网络、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营造开放共享能源互联网生态环境、发展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新模式、发展智慧用能和增值服务新模式、培育绿色能源灵活交易市场模式等。
储能设施被重点提及
多位新能源行业人士指出,这份行动计划中,对充电及储能领域可能给予更多的支持。
这份讨论稿中,本报记者也发现,国家希望各方充分利用风电及光伏资源,建设风光储一体化的智能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实现电动汽车与新能源的协同运作,而城市分布式光伏、高速公路光伏电站也可开展电动汽车的充放电、换电业务,并探索电动汽车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绿色电能交易。
国家对于鼓励储能设施建设、运行的热情也不低,“开发多类型、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的储能系统,推动在集中式新能源发电基地配置一定比例的大规模储能电站,实现储能系统与新能源、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推动建设小区、楼宇、家庭应用场景下的分布式储能设备,实现储能设备的混合配置、即插即用、高效管理、友好并网。”意见稿中说道。
广发证券分析师朱光灵则在一份报告中提到,储能是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关键一环,未来充电设施、光伏及风电等各种发用电将大量接入电网,储能的出现可以平滑分布式发电的波动性,减少对电网的冲击。同时,电改也将加速激活用户侧,储能的削峰填谷等作用将会显现。而现阶段部分地区峰谷电价差较大也将促进储能的发展,直接降低企业用户用电成本,带来经济效益。
目前从上市公司角度看,科陆电子、中天科技和南都电源都在布局储能领域。科陆电子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变流器等能源产品,如今已与LG化学签署了《合资经营意向书》,共同开发、生产及使用LG化学、LG化学子公司电芯的储能电池包。南都电源则作为总承包商,不仅向一些客户提供相应的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设备,同时承担项目工程施工与建设,负责运维等,希望打造为储能领域的一体化商业综合服务商。
小区能源互联网技术应用增加
另一方面,各地小区内的储能应用也将逐步增加。
意见稿中提到,“鼓励整合小区、楼宇、家庭应用场景下的储电、储热、储冷、储氢等多类型大分布式储能设备及社会上其他分散、冗余、性能受限的储能电池、UPS、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储能设施,建设储能设施数据库,将存量巨大的多种类型的储能设施,建设储能设施数据库,将存量巨大的多种类型的储能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管控和运营。”
阳光电源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事实上小区内的储能电站、充电桩建设将会对储能市场带来很大影响。首先,其需求巨大,如果国内大量小区实现充电桩和储能设施的安装,对于电动车的引入、风光电尤其是分布式电站的发展,都会出现更多市场机会。
民生证券分析师黄彤则认为,分布式能源得益于分散、靠近用户端等优势,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能提供良好发展途径,丹麦的分布式比例高达50%,而欧盟也有平均10%的占比,但在中国这一市场空间虽然很大,目前与欧洲的差距显而易见。而能源互联网也是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加速器。“传统电网模式无法顺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需要,而能源互联网以能量和信息的双向流动为主要特征,实现信息与能源的深度融合以及系统的动态平衡,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新能源接入,使得分布式能源发电与资源调配更为灵活。”黄彤称。未来,个人、家庭用户与分布式资源、储能资源之间,也可通过局部的自主交易,实现分布式能源生产、消费一体化。
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未来会鼓励用在大型建筑、场馆、园区及岛屿、城镇等,开展商业模式和政策创新试点。其次,各地或展开绿色货币和绿色证书等交易或展开;各部门的数据壁垒可能会被打破,使得能源统计、分析及预测的时效性和准确度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