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能源 > 煤炭电力 > 正文

字号:  

7省市碳交易试点成交额突破5亿

  • 发布时间:2014-12-22 07:1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马巾坷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的管理暂行办法》,全国7个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也进展顺利。”在12月18日于北京举办的“2014中国碳市场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称,下一步,我国将在7个试点基础上,尽快推动形成全国性碳交易市场。

  据论坛主办方——英大传媒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石玉东介绍,今年前10月,全国7大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累计完成二氧化碳交易1375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突破5亿元。他在接受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未来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形成,我国碳交易潜力巨大。

  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应对气候变化,控制碳排放,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苏伟在论坛致辞中说,中央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十一五”开始就把能耗下降、单位能源强度下降作为约束性指标,“十二五”又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把碳强度指标纳入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谈及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苏伟说,在此前北京APEC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宣布了各自2020年低碳行动目标。同时,我国还提出了到2030年左右碳排放要达到峰值的控制规划。具体而言,就是“十三五”主要是落实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对外宣布的2020年地区GDP排放下降40%—45%的目标;“十四五”到“十五五”则进一步落实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

  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被认为是推动实现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苏伟透露说,在前不久利马举行气候变化大会期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这对于推动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

  “排碳要付出成本,减碳能获得收益,这是我们对建立碳排放市场的基本认识。”苏伟强调说,去年以来,我国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个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从试点运行情况来看,总体平稳。下一步将以7个试点为核心,以点带面,向周边辐射,尽快推动形成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作为中国碳市场高峰论坛的主办方,英大传媒总经理石玉东对全国碳市场建设试点的交易情况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从全国7个交易试点来看,截至10月底,共完成二氧化碳交易1375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突破5亿元,碳市场规模明显扩大;从政府层面来看,今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要求推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研究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今天苏伟司长再次明确,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对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

  建立市场交易机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出席论坛的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认为,碳市场建设需要设计符合市场规律的游戏规则。他以电力行业为例指出,要使得电力行业能够深入参与到碳市场的交易中,必须加快对电力行业进行创新性制度设计。苏伟也提出,当前我国电力行业的能耗占总能耗的60%以上,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占到40%。要通过碳排放资产管理和制度设计,将电力行业纳入碳排放市场交易。

  在论坛上同期发布的《2014我国电力行业与碳交易研究》也提出了相同命题。这份由英大媒体与国网能源研究院共同推出的报告认为:电力行业开展碳交易,须明确碳市场与电力市场的关系,碳市场与清洁能源发展的关系,碳市场对发电行为、用电行为和电网的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才能确保电力行业碳交易的顺利开展。

  “电力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2010年电力行业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同时电力行业也是实施碳减排的重要行业,2005至2012年,电力行业累计实现减排超过40亿吨。”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说,碳市场发展将对电力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亟须对我国碳市场发展模式和趋势进行研判,制订电力企业参与碳市场的策略和措施。

  蒋丽萍认为,电力行业尤其是发电企业的燃煤是减排控制的主要对象,因此,对于电力行业来说,碳市场将推动火力发电的清洁化和高效化,并提高水电、风电等清洁发电装机比例,实现电力行业向低碳化发展方式转变。

  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对“十二五”及中长期的清洁能源发展前景预测,到2020年,我国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17亿千瓦,其中核电8000万千瓦、常规水电3.4亿千瓦、抽水蓄能5400万千瓦、风电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24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15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6亿千瓦,占比约为35%。

  “我国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大多远离负荷中心。”蒋莉萍说,因此应该通过加快建立能够提供实时平衡、辅助服务等灵活交易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以促进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配置消纳。她说,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可以充分利用地区负荷特性、电源结构差异,优化不同地区的发电决策,实现分季节、区域间余缺调剂、优势互补,通过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系统节能减排效益。

  探索碳金融产品展望碳交易未来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在2014中国碳市场高峰论坛上,英大传媒还同期发布了《2014中国碳金融展望》报告。该报告在对中国碳金融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解读的同时,创造性地给出了碳金融的操作性定义,即为满足低碳发展需求,利用、优化和创建金融工具进行碳资源配置的活动。

  谈及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时,英大传媒总经理石玉东说,目前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对涉入碳市场仍然持观望态度。但在2014年,已经有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围绕碳排放权设计的金融产品,为低碳领域的金融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尽管目前建立统一的碳金融市场困难重重,但我们认为,从长远来看,我国必将建立起国家级总量控制强制减排体系,中国碳市场将迎来国内需求更加旺盛、市场发展空间大大增加的繁荣景象。”石玉东说,这一切都需要监管方式的转换和专业人才的储备。碳核算、第三方核查、碳资产管理、碳金融等无不呼唤市场主体的能力建设与提升,这将是未来中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发展的当务之急。

  未来的碳市场将呈现怎样的景象?碳市场的发展脉络如何?2014中国碳金融展望报告以三个时间节点勾勒出未来碳市场的发展蓝图。

  一是2015年前,中国碳市场以单一碳资产、区域性碳交易场所为主要特征;市场的规范性机制正在创设,法律层级普遍不高;交易主体的参与意愿不高,市场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影响。培育市场、奠定法制根基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

  二是2020年前,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所将会设立,控排企业的参与意识和主动管理碳资产的理念将进一步深化,碳市场的规范性、流动性逐渐改善;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辐射能力,节能减排领域的“中国标准”将可能影响世界的减排实践。

  三是2030年前,世界性的碳排放体系将可能形成,碳资产将进一步丰富,中国与国际碳市场对接的相关法规将更加完善。

  针对碳交易市场建设,《经济参考报》能源研究院有关专家指出,如果说近年来一系列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国家产业政策的出台,是政府以“有形之手”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那么以“排碳要付出成本,减碳能获得收益”为宗旨的碳市场的形成和碳金融的出现,将是政府用“无须之手”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市场动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