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财经 > 能源 > 煤炭电力 > 正文

字号:  

煤炭产能集中释放期到来 1.9亿吨减产计划治标

  • 发布时间:2014-08-25 08:5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马巾坷

  大企业限产减销比较好控制,小型企业就控制乏力,真限产的话,自己的市场只会被别人挤占。

  在煤炭救市政策一轮又一轮过后,国内煤炭价格依然继续下探,如今“限产减销”似乎已成为挽救煤炭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记者独家获悉,相关部门起草的“下半年产量调控指导意见”称,自今年8月往后的5个月,煤炭调减总量将达到1.9亿吨左右。

  然而,这一为实现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平衡而出台的指导意见却很难被煤炭企业所接受。

  “限产只是口号,大家都有产量计划和销售任务,而且大企业限产减销比较好控制,小型企业就控制乏力,真限产的话,自己的市场只会被别人挤占。”一位大型煤炭企业人士认为。

   产能释放期

  今年以来,国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日益突出,库存居高不下,煤炭价格大幅下滑。1月22日,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还能达到591元/吨,经过7个月的弱市,煤价在8月20日时已经下滑到479元/吨。

  实际上,在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的近几年,国内煤炭产量仍不断上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的煤炭产量为35.2亿吨,此后的2012年和2013年,国内煤炭产量则分别达到36.5亿吨和36.8亿吨。

  进入2014年,虽然煤炭产量出现小幅下降,但总量依然巨大。今年前7个月,全国煤炭产量21.63亿吨,同比减少3180万吨,下降1.45%;全国煤炭销量20.53亿吨,同比减少3217万吨,下降1.54%;7月份2.89亿吨,同比下降1.84%。

  伴随着煤炭产量增长和价格下降,国内煤炭企业在今年上半年的亏损面已经超过70%。陕西一煤炭企业负责人介绍,经过前几年的大规模扩建,今明两年是煤炭产能集中释放期,这些投产的煤矿多是国有大型现代化矿井,生产能力大,况且前期通过大量银行贷款而建设的煤矿是必须投产的,否则银行贷款没法还,所以亏损也得生产。

  因此,为了改善国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煤价大幅下跌的现状,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以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相关部门自7月份以来已经多次组织“救市”。

  7月14日上午,国务院召开部分行业座谈会,强调要高度重视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困难,就行业脱困提出了控制产量、化解产能过剩、限制进口、清理税费、改进企业考核、加强金融支持和统筹协调的要求。7月14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召开煤炭行业脱困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确定了7项具体措施: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二是督促各地抓好已发文件落实;三是严格煤矿产能管理;四是加强煤矿产能社会监督;五是建立健全煤炭企业诚信记录;六是对违法违规煤矿实行联合惩戒;七是加强进出口调节。

  7月25日,国家发改委主持召开了煤炭企业脱困工作第三次联席会议,提出了“六严一扶持”和“五个抓紧”等具体工作重点。强调严格依要求化解过剩产能,指出今年在计划淘汰800个小煤矿的基础上,力争淘汰1000个小煤矿;煤矿产能核定在完成30%的基础上,力争完成40%。

  从上述会议中不难看出,进行“限产减销”已经成为下半年煤炭工作的重点。记者掌握的一份资料显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代国家发改委起草的下半年产量调控指导意见称,为达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以2013年实际产量为基数,按山西、陕西、内蒙古和贵州等煤炭主产区及神华、中煤集团全年调减比例10%,其他省区调减8%测算,今年后5个月调减总量将达到1.9亿吨左右。

  怕丢市场

  对于这一减产计划的实施效果,国内多数煤炭企业仍心存疑虑。山西阳煤集团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国内煤炭月产量一般为3亿吨,月均产量减少3100万吨也就市场量的10%,更为重要的是,限产减销是“治标不治本,作秀大于实际,看似主动实为无奈”的一种做法,而且限产也不代表煤炭市场就会好起来。

  “有行政支撑和市场制约,实现产量减少应该没有大问题,其实如果国家不限产,我国煤炭净供应量减少的时期也会马上到来,只不过会使一部分煤炭企业在没有安慰中‘死去’,比这样有限产情况下的安慰之死要‘惨’,对社会稳定略有不利。”上述煤炭企业人士如此看待当下的煤炭限产。

  然而,为了推动煤炭价格合理回归,7月31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了“4+1”下水动力煤企业座谈会,共同分析市场形势,研究应对当前市场下行挑战的措施办法。

  会议形成以“控总量、稳价格”为主要内容的几项共识:一方面,确定8月份5500大卡下水动力煤挂牌价统一为489元/吨,与7月30日发布的环指水平一致;另一方面,规范企业价格优惠政策,将各企业优惠政策恢复到年初水平。

  此外,会议还商定由协会牵头组织四家企业重新确定下水动力煤定价机制,在考虑发热量指标的同时,规范灰分、硫分和水分等煤质指标对价格影响的权重,以及加强自律约束机制等。进入8月份,一系列的“救市”会议仍在继续。

  多次会议过后,神华集团和中煤能源相继宣布将调减2014年煤炭产量和销售量。神华集团表示,全年将调减产量5000万吨、调减销售量6000万吨。中煤能源决定将2014年度的原煤计划产量较原计划的2014年度原煤计划产量调减约10%,调整后的2014年度原煤计划产量将较2013年度的原煤实际产量减少约5%。中煤能源认为,调整计划有利于维护煤炭市场稳定、优化公司煤炭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实际上,两大煤炭企业的限产减销并不被行业内看好。秦皇岛港股份公司一位分析人士表示,中煤能源和神华集团估计也是没法真正限产的,“现在上面提出来,企业也是跟着喊口号罢了”。

  煤炭企业能否做到真正限产是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的。一方面,如果下游还有需求,煤炭企业就更不能限产,比如有的电厂都是与煤炭企业提前达成共识,每年从煤企买多少万吨的煤炭是基本定好的,不会有很大变动,如果煤炭企业限产,保证不了煤炭供应量,那么电厂明年可能就将这家煤炭企业的计划缩减,所以说要限产就得国内煤炭企业一起限,光几家是不行的。

  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能否实现限产还得取决于铁路,假设煤炭企业今年完不成铁路计划和运力,那么明年很有可能就会被铁路缩减运力。

  “会不会我的煤矿今年限产了,市场形势转好之后,明年的销路就少了,很多影响因素在里面,估计产量也不太好控制。其实,中煤集团盘中偏高,有些低质煤矿没有销路,还真不如减产,神华集团基本都是优质煤,不愁没销路,只是价钱和市场问题,就算限产也只是限制生产成本较高的煤矿而已,不会限产那些质量好的煤矿。”此外,上述秦皇岛港公司人士还表示,即便煤炭企业真的某时段限产,但产量仍处于随时释放的状态。

  其实,通过采访发现,大型煤炭企业不愿意限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担心市场被小煤企挤占。山西另一五大煤企人士称,能做到很好控制产量的是大型企业,针对小型企业的控制是乏力的,如果小型企业生产增加侵占了大型企业减产的空间,不光不利于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做大做强,还会延长小企业的退出时间,这样就会带来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不匹配、不协调的新现象的发生。

   进口煤“虎视眈眈”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的形势下,依然没能阻挡煤炭进口量的大幅增加。

  自2009年我国一举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净进口国,煤炭进口量一路攀升。2013年,我国煤炭进口3.27亿吨,出口751万吨,净进口量达3.2亿吨,比2012年增加4000万吨。进口量再次刷新中国煤炭进口量的新高。

  今年,在煤炭价格持续下滑的过程中,煤炭进口量始终保持高位。前7个月,我国煤炭进口量18289万吨,同比下降2.2%;出口量348万吨,同比下降29%。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计,受国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和煤炭价格偏低以及一些电厂已经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进口煤采购渠道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煤炭进口总量或将继续保持高位,全年净进口量仍将在3亿吨左右。

  就是这3亿多吨进口煤却搅得国内煤炭市场“不安宁”。一位从事煤炭贸易多年的张先生对记者表示,进口煤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我国煤炭价格正好以沿海价格为基准,因此进口煤的冲击是直接影响。

  “虽然进口量只有3亿吨,但直接就把沿海煤价拉下来了,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都在沿海,这样沿海价格一下来,内地的煤炭价格必然下降。”张先生称。

  实际上,“限制煤炭进口”也早已成为救市策略之一。第三次联席会议提出的“六严一扶持”中也表示要严格依规控制煤炭进口,要运用不违法、不违规的技术手段,控制煤炭进口,加快研究出台煤炭质量标准,可以先行出台一个“通知”等文件,控制进口煤。

  不过,自去年5月份以来,进口煤限制政策迟迟没有落地,这也为国内煤炭企业限产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企业担忧市场再被压缩。

  中国煤炭市场网首席评论员侯玉春表示,国内煤炭限产难敌“虎视眈眈”的进口煤,而且进口煤质量限制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还需要观察,可能最后很短一段时期内会有部分效果,但时间稍长则会达不到预期,劣质煤炭进口会持续填补国内高质量煤炭的市场份额,间接影响煤炭市场。

  多位煤炭企业人士认为,市场仍然是最有力量的调节方式,真正意义的限产是由微观企业根据市场供需状况完成的,“当煤炭卖不动了,企业就自动限产了么,一般国家硬性规定的那些措施,作用都不大”。

  而且,进口煤也时刻制约着国内煤炭价格。“比如澳大利亚5500大卡动力煤到南方港口的价格仍为560元/吨左右,还是比较低,倒推国内煤炭到秦皇岛港的价格应该是480元/吨,才能有竞争,所以9月份之后即便煤价上涨,5500大卡动力煤的价格应该不会超过510~520元/吨。”秦皇岛港一位人士介绍。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