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能源 > 正文

字号:  

国内碳交易市场计划2017年启动 七大试点先行试水

  • 发布时间:2015-09-30 09:17: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吴起龙

  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中美双方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对于资本市场,联合声明究竟将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声明承诺意味着中国未来五年,将跑步进入低碳新纪元,我们预计低碳经济将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之一,是值得中期关注的布局方向针对节能减排和碳交易的供给方,以碳交易市场建设为核心的碳减排产业链可以分为技术市场、设备市场和金融市场。

  十三五期间 低碳经济主题值得中期关注

  9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白宫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中美双方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根据联合声明,在减排目标上中国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的减排目标,与此同时,明确了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我们预计中国节能减排步伐将显著加快,且关于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相关文件也有望密集加速落地,碳排放值得作为中期主题持续关注,该主题在年内的重要催化剂也渐行渐近,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今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勒布尔格博览中心召开。

  2014年11月12日中美签署了一份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在该声明中,中国承诺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但是短期量化目标并不多。

  而根据2015年9月25日的联合声明,中国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将推动绿色电力调度,优先调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高能效、低排放的化石能源发电资源。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还明确提出了一些短期目标: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中国承诺将推动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30%。中国将于2016年制定完成下一阶段载重汽车整车燃油效率标准,并于2019年实施,将继续支持并加快削减氢氟碳化物行动,包括到2020年有效控制三氟甲烷(HFC—23)排放。

  我们认为这份声明承诺意味着中国未来五年,将跑步进入低碳新纪元,这也很可能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方向。除了年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外,我们认为未来一个阶段,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启动准备工作有望加快落实,关于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核心及配套制度也有望加速落地,低碳经济主题有望持续迎来政策催化剂。

  碳减排成全球共识

  目前,对于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大量碳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结论,科学界已达成共识,而按照当前的碳排放量水平,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以内这一在哥本哈根协议中达成的共识将难以实现。此外,如果人类想要避免温度上升超过2℃,就必须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控制在3.2万亿吨以内,据估算目前留给我们的额度只剩下1.2万亿吨,节能减排已是刻不容缓。

  中国碳减排压力日益凸显

  根据BP能源统计年鉴,2013年人类碳排放量达360亿吨,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中国27.5%,美国16.9%,欧盟10.4%,印度5.9%,俄罗斯4.7%。单从这一年看,中国的碳排放总量超越了美欧总和。2013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97亿吨,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世界各国普遍减排的背景下,国内碳减排压力开始凸显。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的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量下降17%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而后,一系列关于碳排放和碳交易的政策加速出台,利好频现。

  2014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

  国内碳交易市场计划2017年启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建立碳交易市场,2013年,美国启动碳交易市场,我国启动碳交易试点;2014年,澳大利亚启动碳交易市场;2015年1月,韩国碳交易市场正式运行。2014年,全球碳市场的交易总量约为91.1亿吨,交易总额约为505.2亿欧元,交易总量较2013年的104.2亿吨下降了10.5%,但其交易总额同比上升了约26.36%。

  我国碳交易市场规模巨大。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认为,未来碳市场排放量会涉及30-40亿吨,如果仅仅考虑现货,估计交易额会在12-80亿元,如果进一步考虑期货,交易金额会大幅增加,活跃性也将大幅提升,交易金额可能达到600亿到4000亿元。

  在碳交易市场启动的时间上,2016年有望试运营,2017年有望正式运营。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在2014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上透露,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计划于2016年试运行,配额由国家统一分配,局部省市先入场,未入场省市仍须完成分配的总量目标。

  2015年8月5日,据发改委网站消息,应对气候变化,发改委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将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制定相关配套细则。8月10日,发改委网站披露,为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将尽快提交国务院审议。

  近日,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发布,中国明确了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

  碳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七大试点先行试水

  2013年6月18日,国内首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在深圳启动,标志着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此后,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湖北、重庆等省市先后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各试点省市的碳交易市场规则逐步完善。

  同国外碳交易市场相类似,我国目前的碳交易市场也分为两部分,即强制性的配额交易及以自愿性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其中以配额交易为主,七省市试点在履约时均允许排控企业使用一定比例的CCER。

  七个试点地区中,大部分省市都免费发放配额给排控企业,故配额交易的一级市场中主要采用行政划拨的方式授予碳配额,其中广东、深圳和湖北还采用拍卖竞价的形式将部分配额有偿发放给排控企业。2014年3月31日,湖北省完成首次竞价转让,转让总量为200万吨的2013年配额,全部配额售罄。拍卖底价为20元/吨,成交价同底价,成交总额4000万人民币。2014年,广东试点共完成六次拍卖,2014年成交总额为5.59亿元,累计拍卖成交总额为7.39亿元。

  2014年,七试点地区配额交易二级市场累计成交总量为1383.59万吨,累计成交总额为4.95亿元。湖北碳市场是七个试点省市中最活跃和成交量最大的市场,全年成交量占七省市总成交量的一半以上。湖北碳市场全年成交总量为700.12万吨,配额成交最低单价为21元/吨,最高单价为26.61元/吨,总体价格平稳,成交总额约为1.67亿元。

  投资逻辑

  国内碳减排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分为:碳减排和碳交易等技术、设备和服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需求方是在强制减排指标下需要进行节能减排或者参与交易的各行业企业,覆盖范围广。在国内碳排放权建立的起步阶段,这些企业受到的影响难以评估。一方面,需要区分碳交易市场的启动对这些企业是提供了额外收益还是增添了减排负担;另一方面,短期来看受益弹性都不大。

  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特别是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启动,提供减排技术、设备和服务的供给方面临的是一个增量市场,将直接受益。针对节能减排和碳交易的供给方,以碳交易市场建设为核心的碳减排产业链可以分为技术市场、设备市场和金融市场。三大细分板块中,建议关注技术市场和设备市场两个板块。

  碳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指直接参与碳交易市场经营以及碳资产的经营如碳经纪、碳资产的开发商、咨询提供商等,这部分企业将从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交易量的提升中直接获益。对碳金融市场而言,其建立和发展需要以相对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为基础。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尚处起步阶段,碳金融板块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较高。

  碳技术指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技术和专利,主要是减排技术,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发电厂。在具体流程上,通过碳捕捉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相关能源的源分离出来,然后输送到一个封存地点,并且长期与大气隔绝的一个过程。国际能源署曾做过预算,碳捕捉技术在未来全球减排份额上能贡献14%左右,仅落后于可再生能源及终端能效改善带来的贡献,在减排大趋势下,碳捕捉必将成为趋势。

  随着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和建筑物会被纳入排控对象,这就意味着对企业自身减排的巨大需求,节能设备和服务的提供商将直接受益。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