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产经 > 家电 > 正文

字号:  

家电业掀骗补清算风暴 70%企业被曝钻政策空子

  • 发布时间:2016-01-05 07:4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王媛  责任编辑:张少雷

  2015年12月30号, 四川长虹 (600839.SH)公布了一则令外界颇为震惊的消息:由于收到当地财政部门的通知,长虹需退回节能家电产品(平板电视)推广补贴清算资金近4.4亿元,同时其还有9430.5万元节能补贴款未收到。

  经过补贴资金清算,以及扣除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退补事项将相应减少长虹2015年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5.19亿元,这令前三季度已亏损4.95亿元的四川长虹雪上加霜,2015年或将蒙受十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长虹集团企划部相关负责人徐明发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并不清楚涉及退补的具体原因,一切以公告为主。同时公司对要求收回的补贴资金清算结果存有异议,正与相关部门进行积极沟通,暂时未有进展可透露。”

  这并不是长虹第一次被点名“退补”,而长虹亦并非被抖落出来的孤例。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除海信暂未披露相关信息之外,包括康佳、TCL、创维在内的四大彩电巨头均无一幸免遭遇“退补门”。

  长虹收最大退补清单

  日前,四川长虹公告称,2015年12月28日收到绵阳市财政局《关于下达清算节能家电产品推广补贴资金的通知》,向其拨付节能家电产品(热泵热水器)推广补贴清算资金8万元;但将收回节能家电产品(平板电视)推广补贴清算资金高达4.39亿元,同时公司账面应收到补贴资金9430.50万元也已无法收回。

  公告显示,截至目前,长虹已累计收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补贴资金21.44亿元,尚有9430.50万元未收到。这意味着,四川长虹需退回的补贴金额,约占其获得总补贴金额的1/5。

  为拉动内需,家电行业自2007年起,先后启动了“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节能产品惠民”三大工程,并开始了长达六年的密集补贴期。

  2007年,先是在个别省市进行家电下乡试点,对彩电、冰箱、手机三大类产品给予销售价格13%的财政资金直补,并于2008年在全国铺开。

  2009年,国家又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并在当年安排了20亿元用于鼓励家电以旧换新;2012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再次开展对家用电器的补贴工程,从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对空调、平板电视、冰箱、洗衣机、热水器五类符合节能标准的家电产品安排了265亿元财政补贴。

  而在巨额家电补贴这块诱人的“唐僧肉”背后,家电企业利用各种国家政策补贴寻求盈利的冰山一角则逐渐被撕开。

  2013年6月21日,国家审计署发布公告,宣布格力、长虹、美的等8家家电企业违规利用节能惠民政策,骗补国家财政资金超过9000万元。这也是国家审计署第一次发布相关公告。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2013年国家审计署相关报告时获悉,针对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高效节能空调推广项目,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单位通过虚报节能空调销售安装数量,套取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981.78万元”,而以2157.76万元位居骗补首位的格力,则是“项目单位通过多报节能空调销售量,违规获得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补贴的对象为终端消费者,发放流程一般为消费者购买了相关节能补贴产品,然后由生产企业先行垫付。之后,国家再根据各个企业上报的销售数量将补贴返还给企业,而在正常情况下,企业一般会根据各个经销商上报的数字进行汇总。

  据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企业和经销商主要通过虚标价格、冒充中标产品、多报销量等手法进行骗补。由于钱是企业先垫付给消费者的,只有通过虚报多报,企业和渠道才有盈利的空间,也正是这个盈利空间使得企业与渠道之间对多报虚报心照不宣。

  2013年“骗补风波”曝出时, 格力电器 给出的解释是,出现违规获得国家补贴是由于数目庞大的经销商环节填写不规范,同时监管难度太大,不可能完全进行核实所致;而长虹当时给出的回应是,会积极配合整改,也会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长虹被要求退补的金额高达4亿元,是历年卷入退补风波的单个企业金额之最,按正常的逻辑推断,长虹在盈利额及市场占有率上并没有明显比国内其他彩电多,因此退换的补贴资金也应该差不多,那为什么长虹收获的是一张最大的退补清单?

  资深家电分析师梁振鹏向时代周报记者谈道,正如长虹公告所说,对清算结果有异议,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就是相关部门在统计过程中的确发生了较大的偏差。除此之外,销售渠道中很多经销商确实存在骗补的行为和动机,比如捏造身份证、虚构消费信息、订单等,庞大的数据很难一一核实,而每个公司对经销商的管理严格程度并不一样。

  对于此次退补的原因和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长虹集团企划部相关负责人徐明发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司对要求收回的补贴资金清算结果存有异议,正与相关部门进行积极沟通。”

  政府补贴成“唐僧肉”

  受到政策退出、国内市场销售低迷以及来自互联网跨界企业的影响,四川长虹自2014年以来业绩开始出现下滑。2014年,长虹实现营业总收入595.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7%;净利润2.6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4.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8.52%。收入、利润双数未达预期。

  截至去年前三季度,长虹亏损更高达4.95亿元。退补事项或将相应减少,长虹2015年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5.19亿元,这令四川长虹雪上加霜,今年或将蒙受十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实际上,两年来四川长虹一直在谋求转型,大力推广智能电视,积极布局智能家居,启用新品牌“CHIQ”,提出构建长虹家庭互联网体系,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创新全方位推动长虹品牌年轻化转型。

  去年6月,长虹将“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增添“控股”二字,按照长虹的说法,该组成控股公司更专注于股权管理和投资运营。同时,长虹还高调在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总经理,挖来明星邓超担任产品经理一事亦吸引了无数眼球,一度引发热议,长虹希望更多地释放市场化的变革因子。不过,时至今日,长虹整体的转型和改革成效仍未能反映到业绩上。

  资深家电分析师刘步尘对此评论称:“这类情况绝不止长虹一家,至少75%的企业都存在类似现象,只是额度大小的区别。”

  实际上,长虹亦并非被抖落出来的“骗补”孤例,此次退补门中,彩电明星企业几乎全数中招,这让原本已元气大伤的彩电产业再蒙雾霾。

  2016年1月3日,除四川长虹之外,创维数码、TCL多媒体相继发布公告称,各公司将退回高效节能家电推广财政补贴资金,而 深康佳A (000016.SZ)则早在2015年10月就曾发布公告称将退回节能补贴资金8996万元,同时还有无法收回账面应收国家节能补贴资金净额13199万元。

  TCL多媒体公告表示,旗下一子公司被要求退回高效节能家电推广财政补贴572万元,同时该子公司未收回的补助款项为2151万元。同时,集团仍有未收回的高效节能家电推广财政补贴7145万元,未来有可能涉及退回最高约为8700万元的补助资金。创维数码公布的数字则为6656万元。

  四川长虹不是第一家被要求退回补贴资金的企业,但却再次印证了政府可能要对节能补贴骗补行为秋后算账的猜测。业内普遍认为,接下来其他骗补企业有可能也面临退回补贴资金的问题。

  格兰仕前新闻发言人赵为民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来自国家的家电财政补贴已经成为一盘“唐僧肉”,谁都能分一杯羹,结果却是扰乱了原有的市场竞争秩序,国家通过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从源头上开始严查“骗补”行为,纠错补错,能看清楚谁在裸泳。

  上述TCL及康佳,虽然被要求退回的补贴资金比四川长虹方面小,但同样压力巨大。尤其是在企业遭受亏损的时期,更是雪上加霜。深康佳2015年前三季度亏损达8.52亿元,TCL多媒体前三季度也亏损了2.38亿元。

  家电政策开始转变

  自2007年起,“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节能产品惠民”三轮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家电产品的销量,但“骗补退补”“补贴依赖症”“劣币驱逐良币”等字眼,也让这一政策引发争议。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骗补门的根源在于政策“被钻了空子”,洪仕斌补充说,“家电补贴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本身是为了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普惠消费者。但在制定到执行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甚至扭曲,比如缺乏有效监管等,任何企业和经销商一旦发现政策实施过程中有空子可以钻,企业都会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任何大企业是主观恶意骗补的,因为由此会带来品牌等各方面的伤害,但全行业的人都在这么做,便难以独善其身,不然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事实上,很多家电企业甚至将政府的补贴作为业绩的救命稻草和企业的盈利通道,完全以政策为导向进行产品和市场的布局,一旦政策退出企业便失去了自主发展的方向。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尤其是很多二、三线的的品牌,借家电下乡,积压了好几年的库存都能卖出去。这种企业在国家补贴政策的刺激下,骗补的可能性更大。

  美的集团 证券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大企业其实是不希望政策给予过多的干预,家电下乡救活了一批中小型家电企业,但他们的产品在质量、技术方面均无法保证,对市场的危害更大。上述人士据此认为,政策应该让家电企业早断奶,避免补贴依赖症,让家电行业回归市场,有效竞争。

  而在2014年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就曾建言,家电业不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只要有公平竞争的环境,企业自己就可以做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骗补”事件日益频发的情况下,政府层面加强了对补贴的清算和对骗补的打击力度,同时,家电补贴政策亦开始转向。

  梁振鹏向时代周报记者谈道:“政府部门逐渐意识到不断出台各种各样的财政补贴政策,对于家电行业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本末倒置,让企业把研发、产品规划、上游核心产业链的突破、国际市场的开拓以及企业架构调整等各种事情全部暂时搁置起来,将所有的研发精力都瞄准能享受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产品,仅围绕这些产品目录进行生产和推广,一旦财政补贴政策停止之后,家电市场就会被打回原形。”

  2015年,国家发改委大力推行能效“领跑者”制度,并无直接资金补贴,被业界解读为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相比补贴政策,这更多的是一个激励政策,更多的是从企业荣誉方面,从政府招标时候优先对待的可能性方面,对家电企业进行激励。“这是一个务虚的政策,不是一个务实的政策,没有拿出一分钱作实质性的资金补助。虽然对市场没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但不会透支未来的市场需求,不会干扰、打乱企业原本的生产、研发计划。”梁振鹏进一步谈道。

  2015年11月底,北京市出台新版家电补贴政策,明确了将对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吸油烟机、空气净化器等9类产品进行节能减排财政补贴。这也意味着北京市重启了中断三年多的节能家电补贴政策;与此前的补贴不同,新版补贴方案重在节能减排而不仅是刺激销售,通过对能效等级高的家电产品进行财政补贴,刺激家电企业加大对产品创新升级的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北京市的新版家电补贴政策要求享受补贴的企业必须有20家以上的自有门店,且单店每年的销售额需在500万元以上。因此,入围家电企业仅21家、实体零售商企业16家和5家电子商务企业。有分析人士认为,京版补贴政策选择了信誉较好的大中企业来试行,就是为了规避不规范的骗补行为。相比以往,节能补贴政策也开启了“防骗”模式。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