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产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字号:  

夏普深陷亏损泥潭鸿海拟收购:或成郭台铭拖累

  • 发布时间:2016-01-11 08:13: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夏妍  责任编辑:金潇

  夏普能屈从郭台铭

  按照家电圈网的说法,在郭台铭三番五次要收购日本夏普公司的背后,一方面是郭一直拥有从制造商向品牌商、零售商转型的梦想,不甘于做制造业的“美男子”;另一方面则是郭看中了当前全球彩电业正面临着一轮洗牌与重组机会,想利用夏普的品牌与技术谋求乱中取胜,成为全球彩电业的“雄狮”。但是这一切,却取决于夏普的卖不卖。

  近日,据日本媒体报道,鸿海拟出价3000亿日元(约190亿港元)收购深陷亏损泥潭的夏普。

  在接受日媒采访时,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言辞高调,称“只要我来经营,夏普两年内扭亏,第三年盈利”。不过有个条件,就是“以夏普社长高桥兴三为代表的管理层全部要下台”。

  郭台铭的喊话可谓霸气十足,但外界对其三年盈利的说法观点不一。

  有业内人士认为,以郭台铭强硬的行事风格,对于目前的夏普来说,并非是坏事。“我们知道,夏普一直转型,却收效甚微的原因与其公司管理模式息息相关。郭台铭彻底改革,或许真的能让夏普摆脱之前的窘境。”家电行业分析师李青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

  不过,在外媒看来,郭台铭的表现似乎有些“不自量力”。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靠代工起家的鸿海,在智能手机和电脑销售下滑之际,想要寻求多元化的发展,但若把夏普整个吃下来,恐怕后者“惨不忍睹”的面板及家电事业将拖累鸿海的业绩。

  然而,无论外界看法如何,作为被收购方的夏普目前还在评估多种重组方案,没有确定的说法。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夏普有可能会把企业卖给郭台铭,但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鸿海抛出重金,高溢价收购夏普,成为夏普众多谈判对象中出资最高的买家,让夏普颇为心动;另一方面,夏普又受到本土企业的压力,若将核心技术卖给中国,会影响液晶面板市场的主要格局,陷日本于不利”。

  砸钱收购

  鸿海对夏普表现出兴趣,并不是头一回。

  早在2012年,鸿海便出资入股了夏普旗下的第十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工厂(SDP)。

  SDP的前身是夏普于2009年投产的第十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十代线主要生产60英寸以上的大型电视机面板。此前,由于订单不足,开工率一度降低到30%。

  2012年,夏普在遭遇历史巨亏后,接受了鸿海以660亿日元的价格获得十代线37.6%的股份,与其持股比例相同。从此,两家企业共同经营十代线,并各掌握十代线的一半产能。十代线也因此改名为堺显示器公司,以示脱离夏普。

  2015年12月17日,日媒消息称,夏普就出售其持有的SDP股份,与鸿海进入了谈判阶段。据了解,鸿海此前便一直希望能把对SDP的出资比例提高到50%以上。

  但随后,夏普就发布官方声明否认了与鸿海谈判出售十代线股份的消息。

  不过,这并不能阻止鸿海想“吞下”夏普的野心。

  2015年底,鸿海抛出3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1亿元)全资收购夏普的提案。之后,又有日本媒体报道称,鸿海将并购夏普的价码增至5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9亿元)。

  消息称,鸿海之所以提出高溢价收购,不仅仅是为了夏普的液晶业务,而是希望对夏普进行整体收购,以获得面板和家电等领先技术。

  据推测,鸿海应该是目前夏普诸多谈判对象中出资最高的买家。而对于鸿海来说,5000亿日元的报价并不困难。

  鸿海去年三季报显示,其前三季度税后净利为939.33亿元新台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7.25%。而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鸿海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余额为6472亿元新台币。

  分析指出,鸿海的出价比夏普目前的市值高50%,凸显鸿海集团希望以较高的出价,在收购谈判中占据主动权,鸿海同时承担夏普7600亿日元债务,以博取夏普董事会的支持。

  在贺在华看来,鸿海若是成功收购夏普,便可获取后者面板、家电技术,从而提高鸿海自身实力。

  众所周知,鸿海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商,近年,鸿海一直期望向上延伸产业链,进入液晶面板领域。

  赛迪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郭简对相关媒体指出,鸿海有庞大的终端订单,对液晶面板的需求量非常大。此外,鸿海正在向组装加工的上游产业延伸,夏普的氧化物等技术,对鸿海的布局有利。

  而针对鸿海5000亿日元投资一事,夏普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这不是夏普发表的内容”。关于液晶事业构造改革,还在同多家企业商谈的阶段,没有已决定的事实。

  或成拖累

  对于这次收购,郭台铭不仅态度强硬,而且非常自信。他宣称,两年时间可以让夏普扭亏,第三年就能开始赚钱。

  可见,鸿海不仅对出资夏普充满兴趣,更是对改变夏普的未来充满信心。郭台铭的信心从何而来?

  贺在华表示,郭台铭对扭转夏普亏损的信心来源很明确。“一方面,鸿海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商,具有广泛的业务来源,其资本实力雄厚,如果并购夏普成功,鸿海业务范围以及生产技术都将提高,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另一方面,夏普业务下滑主要受智能手机市场影响,而夏普企业本身还具有较大潜力”。

  但不是所有人都这么乐观。

  《华尔街日报》指出,如果鸿海真的入主夏普,恐怕是不自量力之举。目前夏普的净负债仍高达5640亿日元,几乎是夏普市值的两倍,这将成为鸿海的拖累。

  与此同时,李青认为,作为被收购的一方,夏普是否能“屈服”于鸿海的强硬态度也是未知数。“对于夏普来说,除了鸿海,他们或许还有别的选择”。

  有消息人士指出,由日本政府支持的日本产业革新机构(INCJ)也有意收购夏普,出价在2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7.6亿元),不过可能要到明年3月才会敲定。

  过去,INCJ考虑分拆夏普个别事业,并把夏普液晶面板部门,与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合并。目前INCJ已经改变想法,希望保留夏普所有事业,如液晶、家电与太阳能等部门,然后注入新资金进去,并全面整顿夏普,可能选项包括,最终把夏普家电部门与东芝等本土消费电子业者合并等。

  技术之争

  在业内人士看来,撕开鸿海收购夏普的“外衣”,最终还是归于一场核心技术之争。

  李青直言,这场收购已经被看成是中日之间关于核心技术优势的一场博弈,成功与否将关乎全球液晶面板市场的一次新布局。

  “直观来说,鸿海如果并购夏普成功,那么就有了追赶日韩的技术优势,未来在全球市场中,也会获得更高的市场话语权。”李青指出。

  回顾全球液晶面板市场历史,主要是韩国、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竞争。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韩国和中国液晶面板业务的崛起,日本的液晶面板产业开始逐渐落后,不过在技术上依然拥有领先地位。

  到2009年,大尺寸液晶面板产量前五名已经没有日本企业。日渐衰落的日本液晶企业索尼、日立、东芝与半官方的产业革新机构在2011年组建了JDI,致力于中小尺寸显示屏的研发,与夏普一起位居全球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场一二名。

  鸿海2012年计划入股夏普,看中的正是夏普的IGZO(铟镓锌氧化物)技术,IGZO被视为惟一可以与三星AMOLED相媲美的技术。这样一来,鸿海的盘算也很清晰明了——并购夏普将能迅速拉近与三星的技术差距。

  同时,作为苹果的代工厂,鸿海也希望苹果能采用自己的液晶面板,这样将能为自己在争取下一代iPhone的订单带来优势,也能增加利润。业内消息称,iPhone 7尚未确定会用AMOLED还是IGZO液晶屏。

  而对于日本来说,许多相关厂商不希望夏普的先进面板技术流落海外,影响日本产业竞争力。

  日本方面也表示,IGZO是日本液晶产业的希望,日本经济产业省欲阻止夏普的液晶技术流向海外,双方给出的援助内容和收购价格或将成为最终决胜的关键。

  但夏普是否能够等到那一天?在过去一年中,夏普陷入了液晶面板低迷和债台高筑等困境,已向几家债权银行申请资金支援。虽然夏普从年初就采取许多措施自救,包括重组、裁员和出售大阪办公楼等,但都无济于事。由此可见,留给夏普的时间不多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