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成矿业将变身“虫草第一股” 重组双方均有前科
- 发布时间:2014-10-20 08:44:27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陈晶
10月15日,*ST贤成召开了临时股东大会,以现场和网络投票的方式对不久前公布的重组计划进行了审议。投票结果显示,合计超三分之二的股东赞成青海春天借壳*ST贤成。这意味着,以“极草”为主要卖点的青海春天将登陆中国股市,而近年来麻烦层出不穷的“垃圾股”贤成矿业借此变身为“虫草第一股”。
不过,作为贤成的“联姻”方,青海春天虽身家不菲,却是非不断。其主打产品“极草”在带来数十亿营收的同时,也屡屡因产品功效、身份合法性等问题为公司招来诟病。青海春天的春天能否持续?*ST贤成的春天是否真正到来?
攀上“虫草” 贤成麻雀变凤凰
停牌一年多的*ST贤成,终于在国庆长假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得以“复活”,并带来了令市场猜测多时的重组预案。
公司发布的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表示,拟挂牌出售其全部经营性资产,同时拟以8.01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4.89亿股,购买西藏荣恩等持有的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以下通称“青海春天”)99.8%的股份。该部分股份估值约为39.2亿元。
某医药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青海春天借壳贤成,对贤成来说是一场“及时雨”。“目前国内上市公司里还没有一家是以虫草作为主业的,但不少上市公司都在往这个概念上靠。佐力药业、西藏药业目前都已经有这方面的布局。可以说纯正的冬虫夏草股对于医药板块而言还是稀缺标的。”
这意味着,此次青海春天若成功借壳贤成,将成为第一只冬虫夏草股。贤成将依靠这次重组得以“扬眉吐气”。或是受益于“虫草第一股”概念的带动,*ST贤成自9月30日复牌以来接连涨停。
资料显示,青海春天成立于2004年,为青海省重点高科技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青藏高原天然珍稀资源的精致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拥有冬虫夏草产品的全国推广销售网络。
对于这次资产重组案,*ST贤成公告表示,通过此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实现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转型,“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提高公司的资产质量,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从而提升公司价值和股东回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
密集广告投放,打造奢侈品形象
对资本市场来说,“青海春天”并非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其明星产品“极草”,因那句在各大媒体狂轰滥炸的广告词而几乎家喻户晓——“冬虫夏草,现在开始含着吃”。
自2009年“极草”面世以来,公司连年为这一产品进行大手笔的营销。在户外广告、平面媒体及各大卫视乃至央视黄金时段频频亮相的“极草”,让“含着吃的冬虫夏草”很快为人熟知。
据恒高传媒机构2012年对极草广告投放的调查显示,投放总量为21660万元。高密度广告轰炸策略“砸”出了一个商业神话:数据显示,2010至2012年,极草的销售额增长惊人,从1.6亿元飙升到12亿元,又跃至50亿元。极草问世以前一直默默无闻的青海春天,依靠这一款产品迎来“春天”。
经过几年时间的广告包装,极草的“奢侈品”形象深入人心。“极草”的发明人、青海春天总经理张雪峰曾公开表示,极草的目标客户群,定位在“家庭流动净资产一千万元以上”群体。
10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西城区某百货商场的“极草”专卖。装潢精致的专柜区域面积大约20平米,区域内只陈列着7款产品,皆用木盒盛装,外加以透明玻璃钟罩封盖,乍看如同文物。产品以最低端的3000多元起步,最为高档的一款极草“至尊含片”约28克,标价29888元。
记者观察到,在近一个小时里该柜台几乎无人问津,售货员显得百无聊赖。她告诉记者,因为上个月(9月份)中秋节送礼需求较多,所以销售情况不错,进入十月份之后生意明显回落。“送礼我们一般都向顾客推荐至尊含片,”售货员告诉记者,29888元的至尊含片送领导最合适。“送别的东西显示不出档次,我们的极草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奢侈品,天天播广告,人们都知道。送这个有诚意。”
根据披露的青海春天财务数据,主打产品“极草5X冬虫夏草”平均毛利率维持在40%左右;公司用于渠道建设和广告投放的销售费用在整个费用当中占比最高,在18%上下。
被指夸大宣传,极草既非药品也非保健品
从青海春天目前的营收构成来看,“极草”几乎是其唯一命脉。2014年上半年,公司来自极草的收入达10.2亿元,占公司上半年总营收的95%以上。
然而就是这唯一的明星产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诟病。其产品宣扬的保健效果屡次遭到来自医药专业人士的指控。媒体先后对其“三无产品”、“违法宣传”等问题进行过质疑。在青海春天以往的宣传中,极草以“调节免疫”、“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及对恶性肿瘤、糖尿病有“辅助医疗作用”而成为一种神奇的存在,这一宣传方式招致媒体对其“夸大宣传”的抨击,并遭到专业打假人士的举报。
记者在极草柜台翻阅其产品宣传资料发现,目前极草的宣传资料中仍然有对产品效果的描述。售货员表示,这一宣传材料属于内部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近几年声名鹊起的奢侈品,极草的身份却一直是个尴尬。由于政策的不断变化,极草的身份在“食品”、“保健品”、“中药饮片”门前来回逡巡,却一直未能推开其中的任何一扇门。
直到2013年,青海春天才获得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企业”资格,极草本身则获批为“试点产品”。也就是说,售价动辄逾万元的极草,目前既非保健品,也非药品,其身份尚为“试点产品”。
青海春天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处于“转换为保健品生产企业的过渡期,同时也是监管层面对本企业的考察期”。若能顺利取得保健品头衔,极草此前屡被诟病的身份问题将得以解决。
“试点期长达5年,参照此前关于冬虫夏草的政策不断变化的情况,这5年内一切都还有变数”。前述医药行业观察人士称。
■ 链接
重组双方都有“前科”
10月16日,*ST贤成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15日股东大会的决议是最终投票结果,相关材料目前已经递交,能否生效还要等待证监会审批。
这一方案能否在监管层顺利通过成为新的问题。证券市场分析人士认为,*ST贤成和注入方青海春天历史上都存在“不良记录”,监管层能不能慷慨放行尚不确定。
无论青海春天借壳*ST贤成上市是否能够持续长久利好,仅就目前来看,青海春天的注入,让*ST贤成暂时逃离退市危局。
数据显示,*ST贤成2013年净资产为-3423.85万元,营业收入416.75万元。根据规定,如果公司2014年净资产继续为负,或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公司将被暂停上市。
作为此次被借壳方,*ST贤成除了在经营方面萎靡不振,还曾犯下“不规矩”的前科:2011年,因*ST贤成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以及包括臧静涛在内的七名高管均受到上交所的公开谴责;2013年6月,证监会立案调查*ST贤成再融资欺诈发行行为,发现*ST贤成在2009年的非公开发行购买资产申请过程中,涉嫌报送虚假发行申请文件,骗取发行核准,5亿元募资项目被证监会认定造假。除此之外,*ST贤成的负面事件还包括34亿元借款去向不明、涉数十起诉讼、高管遭证监会警告罚款等。
而另一边,作为借壳方的青海春天也有着诸多“历史瑕疵”。
公开资料显示,青海春天的注册资本曾多年空缺。2003年4月,该公司在成立时股东出资不实,直到2007年,股东才对该项资金进行了补缴;2004年4月,在股权转让未进行评估的情况下,青海春天自然人股东肖融将25%的股权作价210万元转让给了外资企业川福家具;2007年,西北研究所将其持有的5%青海春天股权转让给川福家具,据报道,这起国有资产转让未履行审批程序。
有投资者在股吧中表示,对重组成功的结果保持观望,“股权、资产、程序、合法性等方面,都可能成为此次借壳的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