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临储价格调低 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亟待扩围
- 发布时间:2015-11-03 11:08: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吴起龙
63岁的贾殿志是黑龙江大庆市肇源县浩德乡石庄子村村民,他家今年种了20亩玉米,平均每亩收了1300多斤,比往年多了200斤。但他为难的是,今年玉米市场价格比往年低。
记者获悉,从11月1日开始,国家启动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这比去年的11月25日开始收购要早了20多天。
此次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1元/斤,比去年每斤1.11-1.13元的价格下降了10%左右。
国家收储价格下降,一方面是市场价格下跌,同时国内玉米价格比国外要高,此外,国内粮食结构性过剩,玉米库存挤压严重。
中华粮网信息部高级研究员张智先认为,国内玉米价格需与国际接轨,政府可以确定一个目标价格,在市场价低于目标价格时,对农民进行补贴。
“目前国家对大豆和棉花实施了目标价格试点,玉米也应扩展该制度。”他说。
玉米量增价跌
在黑龙江大庆市肇源县浩德乡,湿玉米市场价格是7毛一斤,比去年每斤少了1毛4。由于玉米市场价格下跌,玉米经纪人都不愿收购,农民只能将粮食卖给粮库。
对此,中国农科院农业所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宁辉认为,核心还是供求关系出了问题。“玉米这几年增产很大, 当玉米(供应量)宽松的时候价格不能及时调整,就会导致严重的过剩状况。”
记者获悉,玉米属于典型的中国粮食结构性过剩农产品。1978年玉米产量只有0.56亿吨,只有稻谷1.36亿吨一半不到。但是到了2012年,中国玉米产量为2.05亿吨,首次超过稻谷2.04亿吨。到了2014年玉米产量为2.156亿吨,比稻谷的2.06亿吨多了约1000万吨。
而玉米的种植面积全国也最大。1978年玉米种植面积为1996万公顷,相比稻谷的3442万公顷差距大。但是到了2010年玉米种植面积为3250万公顷,超过了稻谷2980万公顷面积。2013年玉米种植面积比稻谷多了约600万公顷。
但是目前中国仍须每年进口约六七千万吨大豆。因此,玉米其实是中国粮食结构性过剩的典型案例。
张智先认为,今年国家提前收储是为了稳定玉米市场预期,避免价格进一步下滑。
玉米收储制度待改革
不过,目前国际玉米价格仍比国内低很多,这使得国内玉米价格仍存下行压力。
比如目前东北玉米到广东港口的价格大概是2160元/吨,而10月28日国际玉米到岸价格为1590元/吨,国内外每吨玉米价格差了500-600元,这反映出国际玉米价格优势明显。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认为,中国粮食需要与国际接轨,如果粮食价格太高,对国内加工企业不利。
“这种情形下国家没必要收储,对于农民的粮食基本收益,可以进行补贴。”他说。
此前中国的棉花和大豆已实施了目标价格制度,比如201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确定每吨19100元,,比2014年每吨低700元。农民卖棉花低于该价格的一部分,由国家进行补贴。
目前国家在粮食领域还没实施目标价格制度。
今年7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480号建议答复摘要》提出, 对于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应继续坚持最低收购价,但要改变价格刚性上调的市场预期,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于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需求弹性大、产业链条长、国内外市场关联程度高的品种,要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引导生产,调节供求,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10月12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完善玉米收储制度,继续实施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完善补贴发放办法。
中国农科院农业所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宁辉表示,目标价格扩大范围仍需要一个过程,因为粮食实施目标价格试点,比棉花、大豆的影响大多了。
张智先认为,玉米实施目标价格仍有必要,临时收储政策导致市场扭曲是其最大的弊端,让市场价格反映真实供求,引导种植结构的调整,库存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