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财经 > 产经 > 农业 > 正文

字号:  

解读一位奶农的倒奶之困

  • 发布时间:2015-01-13 13:10:54  来源:光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少雷

  好大的篇幅,聚焦“倒牛奶”!昨日本报,有7版整版透视奶农如何摆脱“倒奶杀牛”悲剧,那是全国频频上演的现象,亦有3版头条讲述“丹阳一奶农每天倾倒650公斤鲜奶”,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行业大势,自有重量级媒体深度解析,譬如央视、新华社。但关心丹阳奶农老孟,却发现一些细节同样不容忽视,亦需深思。

  细节之一:“这么多年来,全部都是卖给一家牛奶公司的。”也就是说,所有的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篮子,还不是自家的。而这样的做法,在产品供销链上,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大忌,是常识性错误。

  细节之二:“我们和公司并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任何一项商业行为,都应当有契约来约束,并且是书面的。这同样是常识性的认知。正是因为这个“没有”,一个简简单单的“口头告知”,就开始了“实在没有办法,从去年12月16日开始,只得将一罐罐的生鲜奶白白倒掉。”

  还有两个信息,作为行业中人的奶农老孟,本应该最深刻体会最高度重视却终究忽视掉的,则在奶业消费链的一头一尾。在生产源头,中国乳制品市场在经历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大型乳企的自有牧场建设目前已成规模,乳企对散户奶源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减少。譬如截至2014年3月底,乳业龙头伊利的奶源已大部分来自自建或合作牧场,规模化集中化养殖在奶源供应比例中达95%以上。在消费终端,国产奶消费信心始终萎靡不振,洋奶粉抢购新闻屡见报道,且与此同时,国际乳企大踏步进军中国市场。2014年初,“恒天然”事件后,恢复中国市场对新西兰乳制品的信心成为新西兰总理来华访问时的重要内容,可见一斑。2008年至2014年,如此重大的市场变化,奶农老孟却只是做到了将50头奶牛变成了102头……

  两个细节的背后暴露出,奶农亟须补课,补市场经济、市场规律的基础常识课;两个信息的应对则暴露出,奶农亟须转型,以敏锐的市场意识来引领自身的经营行为。但我们却无法苛求老孟们,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他们都是极弱势的,更没有任何话语权。须知,转型升级也是需要有底气的。我们却可以问责政府,农业产业化喊了这么多年,也风生水起地搞了这么多年,却为什么依然是“看天吃饭”,为什么依然是只见农民而不见农业经营者?

  倒鲜奶的奶农老孟说:“想来想去只能求助于政府,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帮助我们解困。”希望,这个解困,不会只是一时之困;这个解困,也不应只是在奶牛养殖业。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