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70%以上的输液不必要 “吊瓶森林”危机四伏
- 发布时间:2015-01-06 10:12:00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谢凌宇
遏制过度输液绝不仅仅是医疗机构和医生单方面的责任,患者要走出“只有输液才能见效,才好得快”的认识误区。
门诊输液区一片热闹,还没进门,就听见小孩儿撕心裂肺的嚎哭。护士在孩子的哭闹声中不停地穿梭忙碌,大厅的椅子上,放眼望去,大多是抱着小孩输液的家长。
这样的场景你是否很熟悉,冬天感冒、发烧往往多发,虽然老祖宗告诉我们“病去如抽丝”,但在事事求快、求效率的当今社会,很多人会选择输液治疗,全国各大医院的门诊输液室也是人满为患,有的甚至要排上几个小时的队伍才能打上“吊瓶”,有人非常形象地把这样的场面称作是“吊瓶森林”。
“吊瓶森林”危机四伏。早前,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的输液室里贴出“减少不必要输液,实施无输液门诊”的标牌,成为全国基层医院中首家实现的“无输液门诊”医院。像这样拒绝门诊输液或减少门诊输液的医院正在不断增多。而最近一篇《输液=自杀》的传言在朋友圈疯传,传言称,“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虽然“输液等于慢性自杀”的说法耸人听闻,但输液确实是风险最高的给药方式。新年新气象,扎根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多年的“感冒就输液,输液好得快的”观念,终于开始松动了。
去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取消普通门诊静脉输液的举措实施以后,各地也相继推行一些政策控制医院门诊的过度输液现象,如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也出台政策,向过度输液说“不”。以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的数据对比为例,取消普通门诊输液这一举措得到了绝大多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实施半年成效明显:航空总医院输液量由原来的300-400人/日降到70-80人/日,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从15.3%降至7.61%,药品不良反应率下降了51%。
一般性的感冒根本无需输液,休息喝水最有用。据专家介绍,普通感冒,就算不吃药,7-10天即可自愈。轻者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大量饮水即可。症状明显者可适当对症吃药,减轻症状。患病早期适当用抗组胺药、解热镇痛药能改善局部及全身症状。”人们原本是在追求健康,但是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本身恰恰是在威胁着自己的健康,而且是一个长久的威胁。输液的风险远高于打针、吃药。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未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反应,症状往往也更快更严重。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口服药可以洗胃,皮下注射的吸收也需要一定时间,它们都能给急救留出时间,而输液的“快速便捷”,往往令人措手不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是可通过口服途径给药代替的。
当然,遏制过度输液绝不仅仅是医疗机构和医生单方面的责任,患者要走出“只有输液才能见效,才好得快”的认识误区,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原则,医患之间互相配合,互相信任,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