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消费 > 商业案例 > 正文

字号:  

大量加盟主遭"抛弃" 迪亚天天遗留门店现接盘乱象

  • 发布时间:2014-08-05 11:0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铎 周雪昳  责任编辑:谢凌宇

  在迪亚天天单方解约撤出北京后,被“抛弃”的众多加盟商纷纷改名换姓,南横街店就对招牌进行了“微调”,继续营业。

  曾经被外资光环笼罩的西班牙外资超市迪亚天天,在仓皇出逃北京市场之后,留下的门店因无人接管而成为山寨超市集结地。昨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多家原迪亚天天门店发现,南横街、右安门店等门店加盟主仅对招牌进行替换后就重装开业,柳芳店甚至未更换招牌就对外营业。本应是优质社区商业资源的迪亚天天遗留门店,却因没有找到接盘方而沦为鸡肋。

  招牌“微调”继续营业

  由于没有及时找到“接盘侠”,迪亚天天撤离北京后,遗留门店的生存状况“五花八门”。

  昨日,北京商报记者在南横街原迪亚天天超市门店外看到,原迪亚天天招牌被改为迪美天天。据一位居住在附近的消费者介绍,此前的迪亚天天撤走后,该店对招牌略做修改,“除了撤掉原来迪亚天天的自有商品外,货架、店内格局甚至员工都没有发生变化”。北京商报记者走访时看到,原迪亚天天招牌右下角的南横街折扣超市依然被保留在了现有招牌上,门店LOGO仅变更了一个字,整体风格也与迪亚天天类似。

  与上述门店对招牌进行“微调”不同,原柳芳迪亚天天门店在更换店主后,甚至未将此前的招牌撤下。尽管招牌已略显破败,但迪亚天天字样仍清晰可见,据知情人士透露,迪亚天天撤走后,该店在未重新装修、更换货品的情况下,转手给一私人老板经营,在该店出示的购物小票上,超市名称已改为“坝东迪亚超市”。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原右安门迪亚天天门店时看到,尽管招牌已更名为华联生活超市,但店内布局及货架均沿用此前迪亚天天的格局,且在北京华联官方网站上,也未查询到该店信息。

  加盟主遭“抛弃”

  今年初,因加盟店过度扩张和管理问题,经营不佳的迪亚天天在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后,宣布退出北京市场,将拓展重心转移到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地区。而被迪亚天天“抛弃”的大量加盟主,除了部分选择闭店外,其余靠近社区的门店均转为个人经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转为个人经营的门店多延续了迪亚天天的折扣超市路线,但由于丧失了迪亚天天颇具特色的自有品牌,这些超市的货品种类、质量及服务均较此前有所下降。

  以柳芳店为例,易主之后,该店延续了迪亚天天经营模式和装修风格,令不少常在此购物的消费者对易主一事并不知情。“之前店内的商品摆放非常整齐,而且很少出现缺货断货现象,但这半年来超市管理差很多,卫生也没以前好。”一位消费者如是说。而在南横街店的“迪美天天”门店内,甚至有消费者认为迪亚天天全部更名为迪美天天。

  优质资源被浪费

  据一位接近迪亚天天的人士透露,此前物美曾有意收购迪亚天天在京门店,但经评估后,因其亏损严重选择放弃。数据显示,去年迪亚天天在京163家门店的净销售额不到6000万欧元,在门店数量基本持平的前提下,销售额仅为上海的一半。在销售发展乏力的同时,北京租金成本飙升,让迪亚天天多数门店长期亏损,这不仅成为迪亚天天撤离北京市场的主要原因,也让试图接盘迪亚天天的物美望而却步。丢失了物美这根救命稻草之后,迪亚天天依靠加速清仓,单方面要求与加盟主解除合约,仓促离京。

  不过,尽管经营现状不佳,但扎根社区的迪亚天天遗留门店区位优势明显,本有能力成为各大零售巨头抢占社区市场的重要砝码。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多家重装开业的社区门店在生鲜商品大量缺货、卫生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依旧能吸引到一定的客流。但“山寨”门店频现,让这一优质资源被浪费。

  有业内人士认为,迪亚天天在北京市场上接近夫妻店的定位和经营模式,区别于便利店和大卖场,或是品牌商不愿贸然接手的主要原因。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