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是死灰复燃 还是根本没死?
- 发布时间:2014-09-04 14:49:00 来源: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曹慧敏
近日,浙江宁海检察院通报了一起非法生产“毒胶囊”的案件,短短5个月,对外出售了高达9000万粒。目前,因涉嫌有毒有害食品,11人被宁海检察院批准逮捕。至于数量如此巨大的“毒胶囊”到底流向了哪里,目前,警方仍在全力追查中。(9月3日《燕赵都市报》)
公众对“毒胶囊”并不陌生。2012年4月15日,央视就曝光了“胶囊里的秘密”: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那起曝光曾经震惊全国,从药监部门到企业、药店,貌似掀起了一场胶囊“扫毒风暴”。哪知仅过两年时间,“毒胶囊”死灰复燃,再次卷入舆论“风暴眼”。让人不由得想问:“毒胶囊”究竟是死灰复燃,还是根本就没有死?当初在媒体极力曝光之下,执法部门紧急处罚,药监部门紧急叫停,企业紧急召回的阵势恍在昨日,然而到底有多少真功夫?
“毒胶囊”再现,再证某些企业利欲熏心。食品药品安全,人命关天。有良知的企业,必须生产健康的、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供应消费者,这是企业本身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然而从“瘦肉精”到“塑化剂”,从“染色馒头”到“鲜榨饮料”,从“速生鸡”到“毒胶囊”……层出不穷的违法案件表明,打造放心食品药品还任重道远。一宗宗食品药品违法案件被侦破,也警示生产企业守法诚信,只见利润不见法律,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毒胶囊”再现,也再次突显监管部门失职。监管有作为,企业才会有担当。可是在宁海这起“毒胶囊”事件中,牵头人雇用的是10名新昌老乡重操旧业,新昌是央视两年前曝光的“毒胶囊”“重灾区”,新昌人为什么还能到宁海“异地制毒”?从今年2月至7月,宁海这个生产窝点,除被现场查获的,非法生产“毒胶囊”达9000万粒左右,已全部进入流通市场。如此大批量的“毒胶囊”流入市场,监管部门为何总是后知后觉?
当务之急,一是对“毒胶囊”生产者严厉处罚,罚它个倾家荡产,不然黑心厂商仍会受利益驱动铤而走险。二是要上下游追溯,查清“毒胶囊”买家,并对“毒胶囊”买家罚个心惊肉痛。三是要追究监管部门失职之责,促使他们变被动监管为主动介入,改变“只见亡羊,不见补牢”。“毒胶囊”之所以重生,可能就是因为对各方的处罚力度不够。 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