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创富方法论 > 正文

字号:  

大学生休学创业调查:"友情股"成为创业障碍

  • 发布时间:2015-05-15 07:30:13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刘旭 雷嘉 董鑫  责任编辑:谢凌宇

  昨天,国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占据了各类媒体的重要位置,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如何?又面临何种现实困境?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进行了调查梳理。

  “友情股”成为创业障碍

  中关村某科技园相关负责人昨日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说:“我理解国家鼓励的是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通过创业勇于创新,而不是鼓励他们凭头脑一热就创业,甚至把父母的钱和自己的学业拿来冒险。”

  这位负责人说,大学生创业有足够的热情,但往往对一些现实情况缺乏准备。他遇到的最典型例子是,创业初期学生团队要先进行股权设置,但学生团队常常是好同学、好朋友,往往出于友情把股权均分,每人持股一样多。这属于股权结构不合理,对企业运营来说是一个大忌——按照企业管理的惯例,管理团队中必须有一个人持股50%以上,并对企业管理有决策权,也就是担任CEO(首席执行官)。如果一个团队的成员持股都一样多,在日常管理中就谁都说了算,其实谁都说了不算——没有一个最终决策的人。“我见过不少学生创业团队,在初始阶段过去后,因为股权结构不合理,意见纷争而走不下去。”

  学生身份往往使创业者“打退堂鼓”

  清华创客空间协会创始人、硕士研究生毕滢昨天告诉北青报记者,他身边的学生创业团队遇到的问题往往反映在学生这个特殊的身份上。“项目好,自然有投资;学生团队都有学校孵化器提供‘物’方面的帮助;但是需要做出利益权衡的时候,往往出现问题。”

  他举例说,不久前,五名清华在读研究生组成的团队设计了一款智能硬件产品,在参加比赛时得到了一位评委的青睐,表示愿意投资。但到了坐下来谈细节的时候,投资人提出,团队中至少要有一人休学或退学,全职来做团队负责人。从管理的角度说,这个要求是合理的,但团队中的五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一人愿意休学,加上考虑到后期批量生产的困难,他们打了退堂鼓,投资人也退出了,这个项目因此夭折。

  “学生创业团队一般流动性比较大,在创业初期会热情高涨,一旦深入做下去,就要占用创业者的很多时间精力,需要在学业、收入乃至家庭方面做出牺牲,有人就会开始权衡、犹豫,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毕滢说。

  企业家“实战课”不是强推“大学生老板”

  在此次国办《实施意见》的最新规定中明确,各地区各高校要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风险投资人担任课程老师讲授创新创业课程。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很多高校确实已经开始请来企业家走上讲台,学生、老师对此有不同的感受。

  北京语言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请来了现任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清控金融总裁雷霖副教授给学生授课。雷霖创业课的内容是结合自己作为投资人的经历,讲授一个创业项目怎样才能成功获得资金赞助,一个看起来很有前景的创业项目又如何差点害他“赔惨”了。在创业实战中的几个相关知识点自然而然地传达给学生。学生们反映雷总讲得很“实”。从大二起就和几名同学一起创业做插画设计的研一学生张文娉说,创业课堂上缺乏“实战”经验的老师大多只能讲创业理论,她和同伴在创业中遇到的难题得不到解决,“这堂创业课,老师只用一个小案例就把难懂的理论知识讲透了。像‘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这些词儿,老师更是一两句话就讲明白了,太赞了!”

  中央财经大学有一个“创业先锋班”,该班每届招生不超过30人,也是聘请企业家导师作为创业导师。为避免见光死的“温室创业”,有校外导师认为应该尽快让学生创业团队到真正的市场上历练,也有导师提出要求“我只带有创业项目或者商业策划书的学生”。对此,该校商学院副院长葛建新有不同的看法,即“先锋班”绝对不是“学生老板速成班”。“年轻的学生在阅历和经验方面的储备都不太足。我们先锋班不是为当老板而当老板,从知识到能力,这需要逐步积淀和过渡,一切需要时间。”

  而在葛建新眼里,当务之急是解决学生创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学生服务好,而不是强推多少个老板,“最后一公里,是帮助学生成长,等待时机成熟,到时他们会自愿走向真正的市场环境。”

    对话

  “大学生创业初期往往不懂得团队建设”

  陈正智,北京铭人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一个现在已经走向成熟的经理人,昨天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他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到了大学生创业一些可能存在的隐患。

  北青报:您大学一毕业就开始创业,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陈正智:我走上创业之路比较简单,就业不成便萌生创业想法。我大学所学的是体育经济专业,当时是全国独此一家的新兴专业,2007年毕业时发现新专业所匹配的岗位并不多,很多同学选择转向金融或考公务员,而我想着学以致用,感觉其他行业都没意思,煎熬一年后,我和上一届师兄决定创业,注册了一家公司,做起了体育赛事。现在想来,我是同学中的异类吧。

  北青报:第一次创业失败,您对此怎么看?

  陈正智:2010年底2011年初,公司业务量难以维持,我和我的小伙伴就各奔东西。行业细分和商业模式,这是我和我当时的团队都没有考虑到的。我和另一合伙人再次回到普通上班族的生活,开始补课。我做了行政管理,干猎头,补了公司运营、人力资源的课,这为我们二次创业提供了基础。

  北青报:很多人认为毕业即创业不可取,您怎么看?

  陈正智:说实话,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创业,风险极大,主要是不懂得团队建设,毕竟阅历和经验都不够。我们在第二次创业之前算是完成了补课,也懂得一个创业团队需要磨合。同时,创业资金问题也是很多人面对的考验。拿天使投资的融资渠道来说,他们看重的是创业者个人的能力、想法和潜质,会讲一个项目好故事,往往能够打动他们,但后续考验年轻人的是全方位的,比如决心、执行力、团队建设能力、商业架构以及盈利模式。闯荡商海,创业者需要的是虎气。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