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肉”为何能够纵横四海
- 发布时间:2015-06-30 14:56:17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谢凌宇
“来一瓶82年的雪碧”,这是用来嘲笑暴发户的。“来一盘82年的猪蹄和鸡爪”,又是来嘲笑谁的?
最近,“僵尸肉”暴得大名。6月,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给全国人民开了眼:有些走私冻肉的“肉龄”长达三四十年,甚至出现了“80后”缉私人员碰到了“70后”的冻肉,穿越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走私的人固然没什么“道德血液”可言,但国家有法度,不足为惧。但走私入境之后,如入无人之地,连过N道制度篱笆,这才让消费者骇然。侵入市场不可怕,居然被市场消化才“细思恐极”。消费者避免吃到僵尸肉的希望,只在于商家不确定性的良心,以及海关不确定性的专项行动。
三个和尚没水喝。“僵尸肉”从入境到入口,横跨海关、工商、食药监、检疫等多个部门,但九龙治水的结果是无人负责。虽然此次专项行动成绩斐然,但同时也暴露出僵尸肉问题的严重性,其已蔓延成为一条成熟的产业链,而非零星的、偶然的。
事实上,三聚氰胺也好,“僵尸肉”也罢,这些食品安全领域的现象级案件,之所以举国瞠目,就在于看到了日常监管的乏力。雷霆一击的专项行动,并不能代替日常监管的韧性。至少,相关监管部门,还没有什么办法对“僵尸肉”问题来个釜底抽薪,将这个所谓的绵长产业链切得七零八落。
层层设防的制度如果均告失效,那么这种防范机制就是有问题的。我们建立了食品溯源体系,但这个体系却没有产生足够的激励和震慑作用,随便几个做假证的,就能突破和架空这层防线,岂不让消费者害怕?个别商家的良心败坏,不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于市场和产品的根本信心,但如果监管形同虚设,那么这个信心的重塑将是非常艰难的。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殷鉴不远,农业部长都说,这是我们永远的心痛。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市场有自净功能,但市场不是完美的,缺少良好的行业自律,市场也会展示它藏污纳垢的一面。
面对“僵尸肉”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执法部门不应诿过,但市场同样需要一场深层次的变化。赔钱的买卖没人做,杀头的生意有人做。“僵尸肉”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这个市场中相当多的个体商家,没有守住道德底线,利欲熏心。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在于风险小,收益高,没有什么品牌声誉意识,逐步将风险放大,成为所谓的潜规则。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人们就逐渐意识到,传统的作坊生产,散户经营,充满了各种不可控的风险,道德底线很容易被唯利是图所击穿。现代化和规模化,似乎是市场发挥自净功能的惟一方向,大企业的食品安全风险总会小一些,因为他们做“僵尸肉”生意的风险无限大,他们确保食品安全的动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