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面临四大挑战 假冒伪劣成毒瘤
- 发布时间:2015-04-23 17:07:13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时习
中国网财经4月23日讯(记者孙杰)“2014至2015年中国食品安全面临原料污染、食品造假、外源性风险加大和科普力度薄弱等四大挑战。”在22日开幕的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如是说。
由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共同主办的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连续第六年在北京举行。国内外40余名专家教授及400余名来自政府、企业界的高层代表深入交流探讨如何以建设强大的中国食品安全产业链为目标,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分析,2014-2015年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食品安全风险前移,原料污染成第一大风险,涉农企业成高危群体,但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跟踪调查,自2012年以来,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关注点,已开始从中间部分向前端发力。涉农企业成新一轮被舆论关注的“高危群体”。
二是食品造假已成为食品工业的毒瘤。从2014年的抽检结果看,在酒、蜂蜜中违规添加甜蜜素,以工业胶代替食用胶情况均有发生,在台湾以饲料用油代替食品用油的问题关键是原料掺假。近两年,以恶意添加为主,致人死亡的恶性安全事故已大幅降低;以劣代良,以假乱真的食品造假的诸多安全事件不断出现。
三是随着中国食品原料进口增幅快速上升,供应链原料来源复杂化,管理难度加大。
四是风险交流与公众科普的力度依然薄弱,“重拾信任”需要强有力的公众科普,及良好的媒体环境。中国食品安全的真实是科学家与消费者认知间仍存在较大误差。
经过连续五届的国际食品安全大会的经验交流和全民科普,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根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对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的盘点,可以看出消费者的认识开始趋向理性。但是要看到,我国食品产业的链条越来越长且具有复杂性,中小供应商的素质是关键挑战。要做到全产业链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保障,龙头企业的行动需要向上下游延伸。
另外,陈君石指出,食品假冒伪劣已成为食品安全议事日程的重点。在国际上,食品欺诈或掺假被明确定义为犯罪,各国政府纷纷联合公安部门出台新措施。政府要增强公信力,必须重视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