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意识不升级不行
- 发布时间:2015-11-10 09:31:59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食品安全意识
不升级不行
□ 胡立彪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把香肠、培根等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把新鲜牛羊肉等红肉列为“较可能致癌物”。这让许多热爱美食的国人感到沮丧,也引发了不少人不小的恐慌。
从公众对这份报告的过度反应可见,这些年来席卷全社会的饮食养生保健热潮,其科学含量仍然比较低。尽管人人说养生保健、个个谈食品安全,但即使是一些基本的健康科学或食品安全常识,也没有做到广泛普及、深入人心。例如,某地监管部门开通大众论坛,就食品安全相关问题与网友进行实时在线交流,不少网友提的都是诸如“购买食品时应注意啥标签?”“食品添加剂有没有害?”等“初级”问题,这恰恰说明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样处于初级水平。
这种“初级”状态,在“食品安全不尽如人意”已经成为铺垫性语境的当下,释放出的信息当然不容乐观:不懂食品安全知识的人大谈食品安全问题,殊不知很多“业内人士”只是在人云亦云地乱起哄。普通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匮乏,这种“匮乏”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了施展“忽悠功”的空间。比如关于营养标签问题,专家表示,食品营养标签好比一把“营养参考尺”,它强制生产企业明确标注,令其难以作假;也让消费者了解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以便因人而异选购。可是处于食品安全知识初级状态的消费者太多了,一批企业打着“低钠”“低糖”“低脂肪”的招牌来“招摇撞骗”,消费者上当受骗在所难免。
抓住消费者“初级”这一点进行忽悠、误导的商家的确存在。按照法规要求,每一种食品都必须注明5个基本营养数据,包括食品中所含的能量(俗称热量、卡路里)、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和钠含量,以及这些含量占全天营养供应参考值(NRV)的比例。虽然有这种要求,但厂家稍一玩花样就能把消费者糊弄住。有些厂商知道自己产品的营养成分表照实标出来比较“难看”,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伪装一下,最常见的猫腻就是混淆参数。比如,由于某瓶装产品中所含能量(糖)太高,厂家怕吓走那些怕胖的顾客,就选择用100毫升中所含数值来做营养成分表,而不是用通常的按瓶(500毫升)计算。这样的数据表在不太懂的消费者猛一看来,热量(糖)不高,就容易放心购买。话又说回来,不少消费者是真的不懂,即使慢慢看也不一定能看出问题,该受骗照样受骗。
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就要任由不良厂商忽悠不成?当然不是。关键是要不懂就学,该补的课必须补。消费者既然那么关注关心食品安全问题,而当下的食品安全环境又那么“不省心”,咱们在抱怨企业不良、监管不力的同时,也真该花点心思、花点时间学学相关知识。毕竟,此事关己,不能高高挂起。
当然,要进行补课的还有食品企业和监管部门,这两位补的不是“懂不懂”的课,而是在对待食品安全问题上“用不用心”的课。其实让消费者由不懂变懂、由初级变高级的工作并不复杂,就企业而言,老老实实地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并在产品包装上清楚告知消费者就行;就监管部门而言,监管好企业之外,利用多种形式渠道,借助各种现代传媒手段对消费者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的“升级”服务,非常必要。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