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富民强省助推器 保护发展创辉煌

  • 发布时间:2015-03-31 09:35:13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杜泽均文勇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回顾过去的一年,对四川省质量工作来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是其众多工作成果中的一大亮点。这一年,在国家质检总局、四川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质监局党组的坚强领导、全省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全省质监系统地标工作者共同努力,地标产区人民群众和企业积极参与、奋力拼搏,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地标产品培育申报、示范区建设、监管保护、制度建设、对外交流及宣传推广等多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效。

  目前,全省地标保护产品总数达到222个,总产值达到5000多亿元,其数量与产值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惠及农户、养殖户达1500万人,已经成为质监工作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有力抓手、推进富民强省的巨大动力。

  资源富饶得天独厚 培育保护全国领先

  世界上有一个“北纬30度”理论,即人类几乎所有的重大创造与奇迹,都发生在北回归线30度附近。而打开地图就不难发现,四川省绝大部分地区正处于这一区域。

  自古以来,四川省就有“天府之国”之称,这里山川俊秀、幅员辽阔,丰富多彩的地理地貌与气象万千的自然气候,成为动植物的乐园与天堂,形成了物种多样化的宝库,是天然的地理标志产品富集区。与此同时,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四川人民不断开拓创新、世代传承,在特色产品的培育与加工方面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许多产品早在古代就走出四川、畅销天下。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的日益重视,绿色天然、品质优秀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风靡全球,其本身价值与品牌含金量快速增加。

  在科学发展、质量强省的进程中,四川省委、省政府站在长远战略的高度,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作为富民强省的“金钥匙”,将其纳入全省重点工作。为此,省政府出台了《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战略》、《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等省政府规章,对今后十年地标战略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与部署。

  为推动地标工作更上层楼,省政府常务会议于去年初审议通过了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战略2014年度工作计划,该计划首先确定了2014年度地标工作的目标,明确了2014年工作任务,也专门制定了工作措施,将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经费和打假治劣举报奖励经费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对获准国家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奖励和给予工作经费补助,并要求各级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落实支持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研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该计划的出台,保证了地标保护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推进,能有效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和区域积极参与、社会关注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

  同时,四川省质监局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作为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抓手、富民强省的重要桥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意见》,组织编印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手册》,在政策、经费、人员、宣传等全方位给予重点支持关心,从根本上保障了地标工作的制度化、长效化,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良性推进。

  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但秀丽风景与地标产品出产地却往往在偏远崎岖之地,过去长期处于经济欠发达状态。穷则思变,随着时代发展与品牌意识的不断加强,各地干部群众也日渐认识到了地理标志产品这把“金钥匙”的份量,特别是当地标产品的身价倍增、畅销四方,在许多地方已经成长为当地主要经济支柱时,各级各界对地标保护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干劲十足,“重地标、说地标、干地标”的热潮在全省一浪高过一浪。

  正因天时地利再加上人和,目前,在全国大约1800个地标产品中,四川省就达到222个,占全国的12%以上,在全国各省市中遥遥领先。而且,四川地标产品不但有数量,更有质量,其总产值超过了5000亿元,依托地标建立的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区达850多个,惠及农户、养殖户达1500万人,对保护传承特色产业、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成为全国地标工作领先标杆。

  培育保护马不停蹄 2014成果丰硕

  四川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之所以得重视、有方法、有成果,与质检总局和全省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与产区人民群众的共同支持努力紧密相关,真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而其中,作为主管部门,四川省质监系统更是责无旁贷、尽心尽力,领导与推动着全省地标工作不断迈上新高度。仅仅从他们2014年所作的主要工作来看,全省地标工作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效就不足为奇了。

  着力狠抓地标产品培育申报——2014年,全省新培育地标产品39个,其中省局初审合格向质检总局报送30个地标的申报资料,有25个产品获质检总局公告保护, 18个产品通过评审获批保护,至此,全省地标总数达到222个,总产值达到5500多亿元,获保护产品数量与产值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隆昌酱油、老池萝卜、米易红糖、张坝桂圆、麦洼牦牛肉等5个产品的申报资料已经总局形式审查,即将获准公告受理保护;同期还培育了成都漆器等9个梯队产品;朝天核桃扩大保护范围获准通过,这是四川省实施地标保护工作15年来,首次有产品的保护范围和需要补充修改的内容被质检总局采纳,开创了地标保护申报方被允许有补充修改完善的先河,同时,蒲江猕猴桃等产品质量指标的修改也在积极申办中。

  继续抓好地标示范区建设——2014年,对获批的3个国家级地标示范区和批准筹建的13个省级地标示范区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扎实推进建设和打造,在双流县召开了示范区建设巩固和创新座谈会,组织专刊通报了全省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情况,交流各地在示范区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富顺县、九寨沟县省级地标示范区进行了验收,目前正在积极力争在今年底有国家级地标示范区新成员。

  持续开展地标产品后续监管——在2013年开展地标产品专项质量抽查的基础上,2014年选择宜宾、内江、眉山、凉山、阿坝、资阳、遂宁、广安等8个市(州)、18县区,8大类产品、28个品种进行96个批次监督抽查,对获批地标产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关键质量指标和重要特色指标进行了抽查,以全面掌握地标产品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升保护实效。监督抽查成效显著,被抽检的地标产品合格率达96.5%,取得了良好成效。

  组织开展资源普查——全省系统按照“挖掘资源、注重申报、加强保护、服务社会”的工作思路,对全省21个市州的农、林、牧、渔和传统食品、民族民间工艺品等特色产品进行普查,形成合理的地标保护梯次储备;制定完善地标培育和创建规划,组建各级专家团队指导申报工作,力争县县有地标;发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参与配合,做到成熟一个,申报一个,成功一个,保护一个。

  充分发挥监管支撑作用——把地标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推动形成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健全监管机制。参照食品监管模式,建立了地标巡查制度,对全省地标产品开展专项监督抽查,动态监测地标产品品质状况。积极推动了云、贵、川、藏地标保护协作区的合作交流工作。同时,组织专门人员前往广州、东莞等地,开展地标专项维权打假行动,维护了地标企业的质量信誉和合法权益。

  做好牵头组织与对外交流——充分发挥质监系统职能信息优势,支持鼓励地标企业及产品走出四川、走向世界,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政府信用资源与市场人脉信息等。组织开展了“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互认”工作,四川省有郫县豆瓣、蒲江雀舌、剑南春酒、峨眉山茶4个地标产品成功入围“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互认”名单。组织省内100余家地标企业参加了“川货全国行”活动及京交会、西博会、渝洽会、民交会等国家级博览会。组织郫县豆瓣、通江银耳参加“中国质量之光”评选活动,组织郫县豆瓣、会理石榴、峨眉山茶、南溪豆腐干、蜀锦、蜀绣参加全国地标品牌价值评选。

  着力狠抓地标产品宣传推广——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质量月”活动等多种媒体,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了地标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取得的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为进一步扩大全省地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地标产品进一步走向社会、走近消费者,目前,位于成都大邑的四川地标产品展览展示平台(博物馆)正在积极推荐筹划中。

  着力狠抓地标服务业发展工作——经省政府批准,四川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四川省地理产品保护标志促进会。为推广地标产品走出去,地标促进会承办编写《中国地理标志大典》,为地标申报单位提供咨询和代办申报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还组织对全省地标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工作两次,对地标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参与地标产品打假报名活动等。

  中欧互认有望成功 远航海外指日可待

  2014年,四川省地标保护工作的一件大事,就是郫县豆瓣、蒲江雀舌、剑南春酒、峨眉山茶4个地标产品成功入围“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互认”名单,这是该省开展地标保护工作15年来的最大喜讯。

  如何推动地标产品走出国门、做大做强,一直是四川省局在思考与探索的工作。

  前年开始,中国与欧盟商讨建立“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互认”机制。得知这一消息,四川省局十分重视,并雷厉风行地进行组织发动工作。四川省众多的地标企业与产品闻听这个信息之后,也欣喜异常,纷纷踊跃报名参与和竞争这一盛誉。

  2014年7月4日,四川省质监局还专门组织召开了“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保护工作”座谈会,省局科技处负责人,成都、德阳、乐山、宜宾市质监局有关领导,郫县豆瓣、蒲江雀舌、剑南春酒、峨眉山茶、南溪豆腐干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头企业负责人和相关新闻单位参加了会议。省局科技处领导介绍了国外地标保护状况及入选中欧地标互认产品名单的重要意义、全省在宣传推广地标产品方面所作的工作、对地标产品特别是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下一步进行保护推广要做的工作等。各参会代表进行了热烈深入的交流探讨,就地标工作的保护成效及经验总结、下一步保护壮大办法、对中欧互认品牌加强宣传等方面畅所欲言、相互借鉴,取得了较好效果。

  经过多轮角逐、优中选优,最后,郫县豆瓣、蒲江雀舌、剑南春酒、峨眉山茶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了入选者。

  地理标志产品起源于欧洲,一百多年来,其理念与影响已形成了全球共识,地理标志就是质量的保证、特色的保证、信誉的保证,是畅通天下的“世界通行证”。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后,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信誉,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形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国外消费者对中国特色产品的信心。

  据悉,以上四个产品正式获准与欧盟互认后,产品进入欧盟的超市就像进入我们自己国家的超市一样高效便捷,并享受当地国产品同样的优惠政策,将极大推动以上产品走出国门、做大做强,对促进全省地标产品走出国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示范效应。

  目前,以上产品正在积极准备远征欧洲,各地质监和相关各方也再接再厉,高度重视,正在加强品质保障、监督抽查、合作互助、推广宣传,积极参加省内外及国际展示交流、积极推进地标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决心合力将地标工作和地标产品推向新的高度。如蒲江雀舌所在地的蒲江县,县政府专门成立了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综合服务、巡查执法、案件查办等5个方面的地标保护工作组,为地标保护工作实现全领域无缝隙的监督模式。

  地标保护升级发展 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2014年是郫县豆瓣的丰收之年,这一年,它接连荣获了“中国质量之光”评选活动“全国十大地标产品”、中国品牌价值促进会代表国家评选的“最佳区域品牌”两大荣誉,产业自身也得到了迅猛升级发展。

  郫县豆瓣的制作生产,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郫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数百年来沿袭传承的独特酿造技术,形成了郫县豆瓣“红褐油润、酱脂香、瓣粒香脆、醇香浓郁,辣而不燥、回味深长,酱体粘稠绒实”等特点,被誉为“川菜之魂”,其制作工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过去,由于生产企业“多、小、散、乱”,品牌意识也不强,该产业一直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乘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东风,2006年,郫县豆瓣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四川省较早获得地标保护的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点石成金”的魔力到底有多大呢?郫县豆瓣行业协会会长、丹丹调味品公司董事长岳平介绍说,获得地标保护后,各级各界对郫县豆瓣更加重视支持,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郫县豆瓣》国家标准,整个行业自觉遵照执行,确保了郫县豆瓣的产品质量特色。同时,县政府、质监等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和手段扶持郫县豆瓣产业良性发展,优化了郫县豆瓣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了郫县豆瓣产业健康发展。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产值从被保护之初的六亿元发展到今天的近九十亿元,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遍布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等国。前不久,德国总理默克儿莅临四川,就专门亲自购买了两斤郫县豆瓣,炒了一个四川回锅肉呢。

  获得地标保护后,郫县豆瓣在十年之内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真正形成了“小产品、大产业”,直接从业人员达上万人、带动相关产业5万人。2014年产值已经达到90亿元。当地行业人士自信地表示,要不了几年,郫县豆瓣的年产值可望突破300亿。

  2014年12月26日,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质量之光”颁奖盛典上,郫县豆瓣被评为年度十大地标产品,这也是四川全省二百多个地标产品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产品。

  郫县质监局副局长廖洪全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代表全县40多万人民和郫县豆瓣行业表示了极大的欣喜自豪与衷心感谢。他激动地说,郫县豆瓣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整个产业已从当年“养家糊口”的小规模生产嬗变跃升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今后,他们将继续齐心协力打造好郫县豆瓣地理标志产品这张“金字招牌”,真正做到“创一个地标、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让这一传统特色产业在富民强县、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四川省地标产品方阵中,像郫县豆瓣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蒲江雀舌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并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涉茶产值由2008年获得地理标志前的3000万元,达到目前的近30亿元;通江银耳、射洪野香猪、道孚大葱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获得地标保护后,各地经售商纷纷主动上门,产品销量大幅上升;双流冬草莓在法国参加博览会后,出口价格由原来的20人民币元一斤增长到22欧元一斤;南溪豆腐干2008年实施地标产品保护后,总产值从不足3000万元,发展到2014年的30多亿元。

  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也使各地特色产品的价格倍增、销路大开,广安龙安柚过去一个柚子几角钱还不好卖,但获批地理标志保护后,现在一个卖到几元甚至几十元元还供不应求;都江堰猕猴桃、蒲江猕猴桃价格从过去的几块钱一斤一路飙升至数元一个;会理石榴获地理标志保护后,比保护前售价增长近3倍,农民户均收入2万元,在“首届国际石榴节石榴王族评选及拍卖”活动上,会理石榴王以36万元高价拍出,创造了新的吉尼斯记录。

  去年10月,在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由国家质检总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认监委共同举办的 “中国有机产品馆” 首次在西博会闪亮登场,并大获成功。记者看到,其实展出中来自全国的数百个有机产品绝大多数也都是地理标志产品,因其绿色生态、品质优良、特色鲜明,受到了消费者的极大青睐,各个展台前都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参观的市民连连称赞、购买踊跃,现场成交达3亿多元,呈现出购销两旺的火热场景。

  国家地理标志这块“金字招牌”在众多特色产品身上是如虎添翼,为农民群众和相关企业打开了一道道致富之门,带来的是一连串的奇迹、一个又一个惊喜,带动整个产业走上了质量效益的金光大道。

  保护监管与时俱进 未来发展前景美好

  展望2015,四川省地标工作早有谋划、胸有成竹。

  四川省质监局科技处负责地标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的一年,他们将首先是继续打好地标工作各项基础,全力推动省政府出台《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条例》,为深化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推动地方党委政府持续增加地标保护投入、深入挖掘地标资源、不断壮大地标产业等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地标保护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其次是继续抓好产品培育申报,在全省地标资源普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全省特色产品内涵,积极培育和组织申报,确保地标保护产品总数和年增量继续领跑全国;同时,推动全省更多的县(区、市)地标保护产品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继续加强质量监管,继续开展地标产品专项质量监督抽查,在2015年内实现对全省所有地标产品抽查全覆盖,持续提升全省地标产品质量和特色水平。

  与此同时,他们还将继续推进示范区建设、做好宣传工作、引导交流合作、加强全省地标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开展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互动等,进一步发挥好地方政府主导、质监牵头、企业主体、监管支撑作用,上下一心、再接再厉,全力提升全省地标产品的质量效益,将全省地标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作出四川质监人及地标工作的应有贡献!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