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乌青体”更像娱乐事件
- 发布时间:2014-12-03 09:34:35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文化杂谈
□ 袁跃兴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应该很多人都知道,这首《对白云的赞美》,是“废话体”诗人乌青的一首“乌青体”典型之作。关于这首诗以及乌青的“乌青体”,前两年就曾引起网友、读者和诗歌界的争议。
而近日,诗人乌青及他的“乌青体”,再次引发争议和关注,这首被网友们称之为“废话连篇”的诗歌,引得网友竞相模仿,以至有评论说,乌青诗不是真正的诗,只是以诗为名义炮制的一个网络笑点,是无关文化的娱乐符号。近段时间里,这个争议被众多微博大V纷纷转发,冲上微博话题榜。
这一次的“乌青体”走红,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带起了销售热潮。据有关出版社透露,《乌青诗集:天上的白云真白啊》这本被网友吐槽的诗集已经因为缺货而紧急加印。这本诗集策划出版公司读客图书编辑介绍说,这本书非常有必要出版,“我们出版这本书,完全是认为它具有很大的出版价值,是诗歌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讨论喜不喜欢乌青诗歌是个有趣的问题,大家都来发表意见,短短几天,有那么多人讨论诗歌,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这位编辑说,在业内看来,乌青的废话体诗相当有意义,“乌青及废话诗的诗学诉求一向清晰明确、和平真挚、善良美好,可自成一格。他并不敌对传统狭义的‘诗’。”
针对这种“废话体”的诗歌,有网友嘲讽,也有各种大V的支持,但与前次那场针对“乌青体”的口水仗相比,此次的争议,似乎有更多的人站在乌青一边。诗人韩东、杨黎、赵丽华、周亚平等,支持乌青的这种诗歌写作。青年作家、《新周刊》副主编蒋方舟在知乎网发表长文说:“我猜测,让乌青写海子式的,汪国真、席慕蓉之类的诗,他也能写,只不过对于语言,他有其他的野心。他要超越语言。”这样的诗让人看不懂,“看不懂就看不懂,因为它被写出来,也不是为了被看懂的。”韩东认为:“乌青体”的写作不容易但应该支持,乌青是个天才,“他有持续的专注力。有人认为写法太容易,那你就写吧,解放诗歌生产力是其中应有之意。”
谈起诗歌艺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倍感骄傲和自豪。在诗歌艺术创造方面,我们这个民族表现出了极高的情感、思想的禀赋和才能,具有极高的文化创造力。我们民族在世界上是诗歌的国度,我们民族的生命肌体里流淌着诗歌的文化因子,世界诗歌史上刻写着我们民族许多诗人的闪光的名字,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其中也是用我们祖先创造的诗歌艺术来代表的,甚至民间流传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中国人对诗歌的热爱。
所以,对于诗歌文化的关注,往往是国人的诗歌热情或天性的流露,而这次对“乌青体”、“废话体”诗歌的争议,其实也是这种文化心理的反映。我们再来看乌青的“乌青体”,其与传统的诗歌理念、写作和审美以及阅读,都有很大不同,甚至进行了颠覆。所以,这样的诗歌,其价值仅仅体现为一种诗歌艺术的实验性质、探索性质,是乌青的诗歌写作的一种自我追求,没有必要把这样的“废话体”诗歌上升到所谓“看不懂就看不懂,因为它被写出来,也不是为了被看懂的”这样的玄妙高深的境界,也更没必要故作惊人之语把诗人捧为什么诗歌“天才”。笔者以为,对于乌青的“乌青体”诗,抱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平静淡然的审美心态最好。
言及此,笔者不禁想到雨果一段论述诗歌历史发展延续的话:“‘复兴’、‘衰落’这些字眼常被人运用,甚至被文人学士们运用,但它们恰恰证明了艺术的本质已被误解到了什么程度。那些浅薄因而自然容易变得迂腐的人,往往把平行的后果、海市蜃楼的假象、言语的变化、思潮的涨落,把所有这些使得一般艺术得以产生的创造和思想的广泛运动,都当成复兴或衰落了。其实这些都是‘无限’通过人脑的操作。有些现象只能从最高点来予以看待;而从最高点来看,诗歌是永恒不变的。”(摘自雨果《论文学》)这是告诉我们,人类的诗歌艺术中有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是不朽的,这种永恒不变的、不朽的东西,就是人类对于诗歌美学、诗歌信仰和诗歌本质的理解,并且,它们已经作为一种纯粹精神的形式保存下来。透过它可以使我们识别一切“海市蜃楼”般的诗歌假象。
不能否认,现如今,诗歌艺术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越来越处于一个日益边缘化的位置。在商业文化放纵狂欢而诗坛冷清、萧条的状况下,文化媒体、读者网友,因为“乌青体”、因为“废话体”诗,忽然一下子谈起诗艺,关心起诗歌的生存和命运,这不是因为当下我们这个时代出现了真正反映时代精神、表现民族性格和倾吐人民心声的诗歌作品,而只是因为一个诗人的还存有争议的探索、试验性质的诗作,而且由娱乐化方式引发,这多少有一些文化反讽的意味。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