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建筑质量病怎么治

  • 发布时间:2014-11-14 09:35:00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观象台

  □ 胡立彪

  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部分省份的工程项目质量进行了一次督察,结果显示,小到墙面起泡、开裂,大到构造柱严重位移,90个督察项目,88个有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近些年,隔三差五出现的“楼脆脆”、“楼歪歪”报道,已经让人们对现在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见怪不怪,但上述督察显示,质量问题发现率高达97.77%,这样一个结果,还是令人吃惊不小。

  事实上,与出现起泡、开裂等质量问题同样普遍,但后果要可怕得多的是,许多建筑工程寿命非常短——虽然建筑物大都被寄予了百年期许,但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只有30年左右。这就意味着,最初伴随着改革开放“长”起来的那批建筑物,现在已经进入到老年期。体弱多病的它们,成了建筑质量安全事件的多发群体。只要寿命只有30年左右的建筑物还在被制造,表现为起泡、开裂等小问题及“脆脆”、“歪歪”等大问题就会不断暴露出来。

  有建筑界人士解释说,客观上,我国改革开放前期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筑的新陈代谢速度快有一定的合理性。现在的一些建筑尽管当时建造时还不错,但以现在人们的需求来衡量,在功能、舒适度上已经比较落后。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旧城改造扩建,也成为部分建筑短命的重要原因。

  然而,这种解释的“合理性”更多会转化为一种借口,而随意“合理”地剥夺建筑生命(各地均有许多为这一目的而建却在未使用几年后即被为另一目的拆除的短命建筑)的恶劣后果之一,即会导致建筑整体质量的下降。这其中的逻辑很简单:既然任何建筑都有可能在30年左右被“合理”拆除,那么把它们造得那么好、那么坚固有什么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脆脆”、“歪歪”作为一种逻辑质量结果大量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建筑短命的根源,一言以蔽之,在于规划者的短视。有网友戏言:“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橡皮擦擦,实施与否,领导发话。”按说,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以科学的规划来引领,然而现实中,许多地方在制定规划时缺乏科学论证,不少根本就是拍脑门拍出来的,而规划制造后,又不按其执行,变更频繁,且也没有什么标准,想拆拆,想建建,十分随意,过家家一般,能活够天年的建筑差不多成奇迹了。

  除“一届政府一套规划”的短视行为,GDP崇拜、形象工程情结等错误政绩观也是建筑多病短命的帮凶。在拆拆建建中,人们看到了城市的改造、生活的变样和经济的繁荣,但这些都是虚假的、表面的,是以大量旧建筑的现实牺牲及新建筑的未来献身为代价的。当然,一度火爆的地产经济使建筑渗入了大量利益因素,这很容易将建筑质量侵蚀,抽夺其寿命。

  显然,我国建筑多病,病不在建筑本身而在于人。所以,要治病,还得在人身上下药,下猛药。第一个要治的就是拆建太随意的拍脑门做法。专家建议,必须强调规划的严肃性,树立起可持续的建筑理念。可参照国外做法,成立包括建筑、规划、文物、文化等行业权威人士组成的委员会,就建筑拆建进行论证研究,甚至可举行听证。出台相应政策并完善建筑法律法规,要建立建筑拆除的法定程序,明确拆除条件,切实做到建筑拆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对违规制造建筑短命事件的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