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小芯片 大梦想

  • 发布时间:2014-11-03 09:34:38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唐石成 本报记者 蒋维胜

  集成电路是当今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已经高度渗透与融合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013年,我国共进口集成电路产品2313亿美元,同比增长20.5%,成为我国大宗进口商品之一。

  而今,集成电路这一新兴产业,在重庆历经10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一块小小的芯片正承载着打造千亿级产业的大追求、新梦想。

  集成电路起航重庆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它是在半导体硅晶片或其他介质基片上,把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等元件及布线集成互联起来,在结构上形成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整体即集成电路芯片。

  不为人知的是,这项由欧美国家发扬光大的新兴产业,在国内率先取得突破的地方却是在重庆。早在上世纪50年代,重庆的一家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片集成电路芯片。当时,这个研究所位于重庆南岸区光电路上,光电路也由此得名。

  时光荏苒,重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虽然起步较早,但因种种原因,这一产业却没能适时“生根发芽”。直到2004年,台湾茂德科技打算在大陆地区投资建设新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基地。

  该公司在先后完成对国内多个城市的实地考察后,最终选中了重庆。而此时,重庆也正在探索产业结构变革的突破口,并把目标锁定在信息产业,计划引进数家有分量的电子企业形成初步产业支撑。由于双方都在寻找合作对象,所以初次交易双方就一拍即合。

  紧接着,重庆市政府成立了“811”项目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在西永大学城旁边启动微电子产业园建设,计划投资9.6亿美元,生产单月产量6万片的芯片。为振兴工业,重庆市政府决定每年确定一个工业“一号工程”给予重点扶持,而第一个“一号工程”就是“811”项目。

  路遇荆棘产业重组

  在IT产业领域中有一种“硅周期”现象——即5年为一个周期,IT产品市场会出现起伏波动,循环往复。茂德公司在重庆建厂时,不幸恰巧遇到了波谷期,而这承载众多期望的“811”项目也似乎生不逢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茂德母公司“入不敷出”。自顾不暇的茂德公司无法顾及襁褓中的渝德科技,只好忍痛变卖这一资产。尽管渝德科技当时仍保持着8000片/月的产能,由于缺乏母公司的资金支持,渝德科技依旧无法扩张产能,运转相当艰难。

  幸运的是,2010年,重庆市政府在与世界500强中航工业集团讨论直升机合作项目时,关于渝德科技重组的建议引起了中航工业集团的极大兴趣。当时,中航工业集团正计划拓宽发展领域,希望将航空高新技术迅速融入到新型显示、航空电子、汽车电子等产业中,放大其核心优势,所以同意了以1亿元的价格收购位于西永的8英寸芯片工厂——渝德科技。而渝德科技也由此更名为中航微电子。

  载梦起航恰逢机遇

  国内集成电路虽然需求量很大,但是本土公司的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等却全面落后于国外。在国家对研发创新给予重点投入与大力扶持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虽已在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但在通用CPU、存储器等“量大面广”的通用集成电路产品方面,国内还是尚属空白。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智能终端产品多样化,智能汽车智能家居以及多种智能设备加速渗透人们的生活,集成电路也打开了市场。

  茂德公司在重庆投资的“811”项目虽然最终无奈退场,但却留给重庆一批设备和大量经验。所以,中航工业集团执掌中航微电子,既是央企航空行业进入集成电路领域的首创,也是重庆重拾“芯”梦想的大好时机。

  经过几年的发展,西永微电园的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了“设计-制造-封装”完整产业链,建成了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投资的2条6英寸芯片生产线,并在着手引进12英寸芯片生产商。

  目前,重庆已形成的汽车、仪器仪表、数字医疗设备生产等产业基础,为集成电路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且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成立半导体学院,专门为集成电路行业提供了高端设计、研发、检测以及半导体产业一线等方面的技能人才,为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013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达2700亿元,虽然重庆集成电路总产值只有50亿元,但同比增长速度达到25%,且全年累计生产的集成电路已达40万块,同比增长整整扩大了1倍,产业发展已进入“高质量、上规模、提速度”阶段。随着今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发布以及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出台,我国集成电路迎来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机遇,而重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将不可限量。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