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谁患上了“恐惧症“?

  • 发布时间:2014-10-17 10:32:42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言堂

  □ 林 鸣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患上了恐惧症,言行会变得与常人不同,表现为处处谨慎小心,唯唯诺诺,生怕天会塌地会陷。如果这个人是一位消费者,那么结果将更加不妙——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消费者一“恐惧”,后果很严重。那么,后果严重到何种地步?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先说市民早餐必需品——牛奶。三聚氰胺事件令不少人患上牛奶恐惧症,这给牛奶市场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根据官方统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只喝掉1.2公斤牛奶;2007年,平均每个中国人的牛奶量虽然已达到26.7公斤,但与西方相比,中国人喝掉的牛奶还要少10倍。在中国人逐渐接受牛奶的今天,偏偏发生毒奶粉事件,这让原本繁荣的中国奶制品行业遭遇寒流。调查显示,面对“多家知名企业牛奶出问题后,你打算怎么办”的调查问卷,近三成受访者表示要“改喝豆浆”。据说这一答案让许多奶牛陷入“抑郁”状态。

  热爱自然的人们,都希望在旅游中获得愉悦,但在旅行社看来,要让游客在旅游中享受快乐并非易事。一位知名导游对此大倒苦水:“我发现,很多时候,游客总是时刻保持警惕,像防‘贼’似的防范我们。”这位先生难道不明白:游客保持戒心的原因就出自恐惧。如果从业人员规范自己的言行,多点敬业精神,用心去服务游客,自然会使游客少一些先入为主,多一些换位思考。那么,大伙儿的旅程一定会充满欢乐。

  心理学家对此解释道,恐惧症是对某种物体或某种环境的一种无理性的、不适当的恐惧感。一旦面对这种物体或环境时,患者就会产生极端的恐怖感。眼下,随着生活、工作的压力增大,恐惧症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不自觉地患上“消费恐惧症”,总是觉得买卖中到处有陷阱,因而自我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甚至将自己和商家摆到对立位置上,变得不愿和不敢消费。要知道,这种“病症”一旦流行,无疑将动摇公众的消费信心,甚至成为拉动社会内需的绊脚石。据消协组织统计,如今公众在消费时遭遇人身、财产受损害的情况屡有发生:有的吃饭时放在门口的自行车丢了;有的是孩子遭遇电梯夹手等意外伤害;有的在消费场所钱包被偷;有的因酒店、商场地面不平被绊倒摔伤;有的吃饭吃出玻璃碴等异物……最糟糕的是,每当这类伤害事件发生,善良和讲理的商家很少,多数经营者往往以各种借口为由拒绝赔偿。他们难道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冷漠无情已经触犯法律?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法律和人情都告诉我们,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有责任、有义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聪明的商家应时刻保持警觉,排除隐患,将应急措施和必要处置放在第一位。他们懂得,“爱护消费者”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重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弱化彼此的“敌意”,还原消费以轻松、安详的本色。

  请记住,当全体消费者陷入恐慌,最终感受莫大恐惧的只能是厂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