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发明”很堵心
- 发布时间:2014-10-09 09:37:36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有些“发明”
很堵心
□ 林 鸣
不断涌现出的“高科技”产品,让人们眼花缭乱,心生疑云。据说,能治病的家具家电、排放绿色尾气的汽车、吃一口能活到120年的保健品等等,都被我们天才的企业家发明出来了。日前,号称“能喝的氧气”的矿泉水哗啦啦地上市,厂家提出“喝上一瓶,相当漫步森林2小时”。这一宣传口号立即引发争议,某专家悻悻地说:喝了一辈子的水,居然不知道水还能用来“呼吸”,要是呛着咋办?
营养学家发出劝告,对于普通人而言,喝水的目的就是为补充水分。如果想补充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甚至氧气,可通过摄取食物或其他方式获得。再比如喝酸奶有利于补充钙、益生菌和部分维生素,如果想要补充膳食纤维,可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远比酸奶中的罐头水果更有营养。这种观点或许会使消费者错过某些美味,但它却可以帮助你抵抗住种种“诱惑”。鉴于“水能当氧气吸”之类重大发明不断问世,有人提出建议:企业家们可以深入研究如下“重大课题”:如“窝头为什么不如馒头好吃”?“吃饱后为什么腹部有饱涨感”?之类。
水市场花样翻新,食品市场更是繁荣昌盛。君不见,顾客周围一下子冒出名目繁多、功能强大的“健康食品”。经查多是商家在炒作概念、忽悠人。这些卖概念的“健康食品”不只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给他们埋下不健康的隐患。若长期摄入缺乏健康的“健康食品”,很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厂商可顾不上管这些,面对种种质疑,他们根本不理睬,而是埋头制造更“先进”的产品去了。对此,我联想到某促销专家提出的一个观点,此人认为销售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消费者不再怀疑产品,而是让他们怀疑自己。”现在看来,有些“勤奋”过度的厂家达到了这一境界。人们不禁要问:在忽悠和反忽悠的战斗中,失败的为什么多为消费者一方?说起来,怪只怪某些朋友耳根太软,脚跟不稳,心里没底儿。生活中,这部分人群忽视日常饮食的营养结构,对“健康食品”或“保健药品”过分依赖。他们不在乎主食、油脂和盐的摄入是否合理,甚至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因而造成日常饮食能量过剩营养素摄入不足。可是这些人偏偏孤注一掷地将健康交给食品商和药商,或寄希望于某种神奇的“健康食品”。在不良商家的努力下,一个个炫目震耳的健康口号炮制出笼,一堆堆“健康食品”欣然问世,任凭漏洞百出,信口雌黄。
公众注意到一个事实:尽管这类新发明吹破牛皮,但它们从不敢涉足海外,平时只在国门以里瞎遛跶,见一个蒙一个。对于氧气水产品,专家委婉提醒,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解渴,不能指望喝一杯水就能达到保健食品甚至药品的效果。不过,普通人就没这么客气了,比如街坊吴大爷说:“饭饱人,水解渴,这道理是人都知道。尽整这些没用的,纯属吃饱了撑的。”吴大爷的邻居纷纷表示:这一“诊断”无比正确。请相信,依据“诊断结果”,有关部门会对此类企业采取“治疗”,让那些目的不纯、毫无作用的“新发明”、“新产品”胎死腹中。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