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手机“牛皮癣”让人烦

  • 发布时间:2014-09-05 09:55:00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韦何静 本报记者 傅江平

  使用智能手机的朋友们注意,你是不是发现新买的手机里有不认识也并不实用的软件?新手机没用多长时间就变得越来越慢?手机话费被无缘无故多扣了?最让人抓狂的是,有些软件居然卸载不了。如果你的手机出现了以上这些状况,你的手机很可能受到了恶意预装软件的威胁。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流行,大量恶意软件被预装到手机里。手机预装软件这一原本正常的配套服务,已经成为备受诟病的手机“牛皮癣”。

  关不掉卸不了

  田女士是一个白领,现在她使用的三星手机是去年购买的。拿到新手机时,视频、地图、游戏等10余款软件已经被预装在手机里了。一次她打开手机流量监测,发现在两个多小时内消耗了317K的流量,“才两个小时就走了那么多,可我之前并没有使用过手机啊!”田女士很是诧异,随后她打开任务管理器,发现里面竟然有20多个应用程序在运行,她只好依次关闭。可过段时间后再检查,发现这些应用还在运行。同时,杀毒软件也提示,有14个软件涉及读取通讯录中联系人号码,7个软件涉及读取短信内容及方式,“其中大部分是预置的。”

  后来,田女士几次尝试卸载这些软件,但有些软件无论如何都卸载不了。手机维修店的店员告诉记者,这些软件是手机出厂时就预置的,如果用户想要完全删除就只能刷机,但刷机后,一般厂商就不再对这部机器予以保修,比如三星。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今年5月份的调查显示,95.32%的用户表示购买的手机中存在预置应用软件。从用户手机中预置应用软件的种类来看,运营商服务类应用软件最多,占调查的68.69%;娱乐游戏类软件居第2位,占60.67%;投资理财类软件居第3位,占54.02%。

  用户调查还显示,智能手机预置应用软件不可卸载率高达88.91%,可卸载率仅为11.09%;调查中98.60%的消费者认为无法正常卸载预置应用软件不合理;仅有1.40%的消费者表示合理。

  耗流量泄隐私

  手机预装软件由来已久,用户深受过量或者恶意预装软件困扰的历史也不短了。

  据各大新闻媒体的深度追踪调查,预置应用软件现象如此普遍,与手机生产商和软件开发商之间的利益链条是息息相关的。手机生产商赚取软件开发商的预装费用(消费者每激活一个预置应用软件,软件开发商就需支付手机生产商一定费用),以此达到降低手机生产成本的目的,从而在市场上形成价格优势。而软件开发商有的希望借此推广软件,增加用户使用量,进而实现其经济利益;有的则借助预置应用软件恶意连接网络进行数据交换,窃取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表示,预装软件本身没有错,安全有效的预装软件能让手机更具优化性能的操控体验,但大量恶意预装软件的存在,将难以让消费者放心使用。

  360手机安全专家张帅告诉记者,手机预装的大量软件既占存储空间,也占内存,导致手机运行缓慢。有的预装软件会自动联网,在用户不知道的情况下耗费流量,而一些恶意预装软件还可能隐藏木马病毒,带来盗取用户隐私等危害。

  呼吁强化管理

  由于手机预装软件带来的争议越来越多,消费者起诉的案例也呈现增长的趋势。据了解,这类争议在欧洲和美国已经发生多起,大都针对的是谷歌等网络公司,目前还没有消费者胜诉的判例。消费者屡屡败诉的原因在于,无法充分履行举证责任,甚至无法证明自己的损害。从《侵权责任法》角度讲,没有损害很难有赔偿。更何况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的‘不具有识别性’是豁免信息使用者的基本原则。”

  深圳市消委会在广泛征询各方面专业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对手机预置软件情况的调查,建议将智能手机预置应用软件与支持手机基本功能的系统软件分开,且允许用户自由卸载,并明确告知消费者预置应用软件的名称、性质等重要信息及相应卸载方式,还呼吁主管部门加强对预置应用软件的管理,完善预置软件检测标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