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东”方“旭”日升

  • 发布时间:2014-08-25 09:38:44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王 越

  在自动化生产线车间里,石英砂等十几种原料进入窑炉后,经过15道工序就变成了一片片厚度仅为0.4毫米至0.5毫米的玻璃基板。这是位于东旭集团旗下的石家庄旭新公司的国内首条液晶玻璃基板环保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开发出了不含砷的绿色产品。

  0.5毫米,大概相当于5张普通A4纸叠起来的厚度。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小数字中蕴含的意义却非比寻常。随着玻璃基板生产线的投产,东旭集团成为了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晶玻璃基板和等离子玻璃基板生产全套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机械制造厂起步,东旭集团发展成为集光电显示、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材、节能照明等产业制造于一体的行业领头羊。凭的是什么?在东旭集团“掌门人”李兆廷的成功秘诀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就是质量。

  凭借自身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创新表现,东旭集团荣获了2013年度“河北省政府质量奖”,这是全国光电显示企业首次获此殊荣。

  从一家曾经缺技术、少设备的民营企业,到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液晶玻璃基板的先行者、行业的领导者,东旭集团书写了自身发展的新篇章,打响了“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回顾东旭集团的发展历程,质量始终贯穿其中,成为其市场决胜的关键因素之一,不仅实现了对国外技术垄断的突破,也让中国制造的液晶玻璃基板质量媲美世界一流产品,成为“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转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转向中国品牌”这“三个转变”的探索范本。

  领导“重”质

  见到李兆廷的时候,他看起来很疲惫,也许这是他的常态,因为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中带领企业前行绝非易事。

  他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与寻常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电视、电脑、平板、手机都离不开两个关键部件,一是作为显示器基本部件的液晶玻璃基板,二是制作触摸屏用的玻璃盖板。李兆廷已经率领团队打破了液晶玻璃基板的国际垄断,现在正向毛利率较高的玻璃盖板市场进军。

  东旭集团1997年在河北省石家庄成立。近10年来,东旭集团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东旭集团先后投资200多亿元,在郑州、石家庄、成都、营口、芜湖等地投产和建设20多条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初步形成了以郑州旭飞为代表的国内玻璃基板五代线产业集群和以芜湖东旭为代表的国内液晶玻璃基板六代线产业集群。

  进入这个市场更为不易,因为全球只有美国、日本的少数几家企业掌握核心技术,但李兆廷有自己的信心。信心的源泉,一方面在于东旭集团对关键技术的突破;另一方面,源于他对东旭集团的产品质量,非常放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辆列车如此,一家企业的发展更是如此。不仅企业的战略、市场、形象等多个方面,会打上企业负责人的烙印,就是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如何,同样与企业负责人密切相关。要知道,无论是风行全球的质量管理圣典ISO9000标准,还是政府质量奖评选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都把“领导”这一项作为重要的评分依据和管理内容。

  对于东旭集团来说,能够在质量上创造佳绩,一个重要原因,与整个集团领导对质量的重视息息相关。这个国内第一家液晶玻璃基板生产企业,正是在董事长李兆廷的带领下,以过人的胆识和对质量执着的追求,书写着中国民族光电产业的伟大奇迹。

  1997年,李兆廷创办东旭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走上了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从机械制造起家,李兆廷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市场判断能力,在彩色显像管(CRT)彩色玻壳生产设备领域迅速实现突破,产品市场份额很快就占据了国内50%。初战告捷,李兆廷顺利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实现了从国企高管到民营企业家的华丽转身。

  李兆廷深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没有创新的企业多半都是短命的。于是,李兆廷再一次选择转型,从机械制造型企业转向自主创新型企业。这一次,他选择了当时在国内方兴未艾的液晶玻璃基板产业。正是这一次充满挑战的选择,让东旭走上了一条迅速壮大的产业大道。

  长期以来,液晶玻璃基板生产被国外企业控制,单单美国康宁就占据国际市场50%多的份额,日本的旭硝子、电气硝子和安瀚视特又占据了40%多,国内只有东旭集团和彩虹集团两家企业能够生产液晶玻璃基板,其产品销量也只占全球份额的3%左右。

  众所周知,一个行业如果被某个或几个企业所垄断,其产品价格必然居高不下,最终还是消费者为其高额的垄断利润买单。因此,自己生产液晶玻璃基板就成了降低国内液晶产品价格的关键。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要想自己生产液晶玻璃基板,李兆廷几乎得从零开始,面对困难,他没有放弃,以做民族光电产业的带头人为志向的李兆廷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一个个技术难关被攻破、一件件样品开始下线,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李兆廷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因为如果仅仅是打破国外的垄断,生产出中国制造的液晶玻璃基板的话,只能算是及格,如果中国制造的液晶玻璃基板质量与国外产品无法相提并论的话,市场仍然很难打开,只有提供物美质优的产品才算完美。

  有了“当家人”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东旭集团开始一路乘风破浪。目前,东旭集团已经完全掌握了6代及以下规格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工艺,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水平也得到了全球市场的认可。

  创新“提”质

  2014年新年伊始,已经进入“舞象之年”的东旭集团收到了一份新年大礼——经国家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质检总局四部委联合评审,东旭集团有限公司的TFT-LCD玻璃基板成套设备生产线通过了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认定。

  国家对战略性创新产品认定有着严格的程序和条件,2013年度全国只有33个项目获此殊荣。东旭集团能够获此殊荣,正是对其多年来一直坚持技术创新的肯定,标志着东旭集团具备了产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今后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品技术支撑。

  在东旭集团总裁李青看来,东旭集团能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成长为今天的行业领军企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自主创新。

  东旭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从事彩色显像管(CRT)电子玻璃生产线的研发和制造。那时,液晶平板显示器还未流行,CRT显示器依然稳稳占据主流市场。2003年后,整个产业的风向发生了变化,美日韩等在显示器领域处于前列的国家正逐渐从传统CRT彩电转向平板电视的研发。把握了这一市场方向,东旭集团从2004年开始也正式投入到了液晶玻璃基板的研发中。

  “这是个点石成金的行业,用石英砂来生产液晶玻璃基板,毛利率高达40%以上。”东旭集团副总裁王建强表示,液晶玻璃基板制造技术要求高,产品工艺复杂,资金投入大,在整个平板显示产业链中处于微笑曲线的顶端,生产企业屈指可数。

  液晶玻璃基板对尺寸、外观、性能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几乎是零缺陷标准,因此这对原材料的选用、设备的精度、操作的精细化、工艺的控制、环境的要求等都非常苛刻。长期以来,液晶玻璃基板生产被国外极少数几家企业控制,在技术被国外严密封锁的情况下,没有技术、没有设备,缺乏材料、缺乏经验,国内自主研发液晶玻璃基板,一直被认为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据了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主要采用溢流法生产工艺,其特点是非常适合玻璃做薄。“仅建一条5代基板生产线的投资就要八九亿元,但是后来者在全球范围内出再多的钱也别想买到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王建强说。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无论面临多少困难,都必须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李兆廷正是带着实现玻璃基板“中国造”的梦想,带领技术攻关团队,经过反复的研发与调试,终于研制成了溢流砖,解决了玻璃基板成型过程中的一大技术难点,逐步掌握了超薄平板显示玻璃配方、熔解、成型、切割、传输、检验、贴膜包装等关键生产工艺技术。

  技术壁垒攻克了,但是创新的步伐却并未因此停止。技术创新为东旭参与国际竞争打开了一扇窗,东旭人则自觉地选择了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按照东旭集团的内部规定,各子公司按照不低于本单位预计年营业收入总额的7%,安排本年度自主创新经费预算,并纳入本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数据显示,近3年,集团累计投入4.6亿元,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7%,高于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平均6.74%的水平。

  “坚持自主创新,完善技术体系,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不断提升。”李青说,东旭计划投资75亿元在石家庄高新区建设“东旭石家庄高科技产业园”,进一步做大做强液晶玻璃基板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产业园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实现年利税20亿元。

  东旭集团在自主创新领域内所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在“创新中国——中国企业创新论坛2012年年会”上,东旭集团荣获了“2012年度中国最佳自主创新企业”奖。今年4月16日,中国生产力学会创新推进委员会在京召开2014全国企业创新(东旭集团)现场会,授予东旭集团“全国企业创新示范基地”称号。

  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全部采用东旭集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玻璃基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良品率稳定在80%以上,得到国内外主流面板企业市场准入认可,产品供不应求。记者在旭新公司的实验室里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位技术专家负责对产品技术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或者实践自己的创新想法。数据显示,旭新每年研发技术投入占到总投入的10%以上。而在整个集团的1万余名员工中,技术人员更是占到4500多人,其中包括30余名博士,50余名教授级高工和200余名行业顶级专家。依托强大的人才力量,东旭已累积600多项发明和应用专利成果,专利申请保持每年30%的增长速度。时至今日,这些专利技术已成为集团创新发展的巨大优势。

  管理“控”质

  在密闭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一双“机械手”灵巧地为两张“像纸一样薄”的液晶玻璃基板加上间隔纸,然后打包进入检验程序……看着这样的生产场景,转战新生产线的“宝石股份”老员工孟强无比感慨:“如今我们‘宝石’可真是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了!”

  成立于1992年、上市于1996年的石家庄宝石电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曾是中国唯一一家全球供货的生产彩色显像管玻壳用素管的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电子玻璃生产经验。由于彩色显像管(CRT)电视逐步被液晶电视取代,CRT行业全面萎缩,“宝石股份”的经营也随之陷入困境。2010年,伴随着东旭集团成功重组改制宝石集团,“宝石股份”也获得重组转型的新机遇,主营业务开始大举进军液晶玻璃基板等新兴产业。

  走进现代的生产车间,透过参观通道明亮的玻璃视窗,记者看到一张张已经按客户要求被切割成1300×1100mm液晶玻璃基板在传送带上“列队而行”,不时由灵巧的机械手进行裁剪、研磨、导角、清洗、包装等操作。“进入检验程序后也都是电脑检验,过去我们都是人工检验,还得搬来扛去的,很辛苦,现在生产线更先进了,我们工作起来也更轻松、高效了!”从事多年检验工作的“宝石股份”老员工孟强,2011年“转战”旭新公司,对生产线“升级换代”有着切身感受。

  无独有偶。打造光电显示产业基地的成都,在奠定中小尺寸TFT-LCD生产核心城市地位的同时,却一直有一个“心病”:在光电显示产业链上缺少“面子”:没有液晶玻璃基板生产企业。“面子”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产业链中关键部分的缺失。东旭集团参与投资建设的成都中光电的投产,不仅解决了“面子”问题进一步了完善成都光电显示产业链,而其关于一个“小数点”的故事,更是传为佳话。

  原来成都中光电投资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把玻璃基板的厚度从0.5mm(毫米)提高到了0.4mm,并立即冲击0.3mm,这个一个“小数点”的变化,可是一大进步。“玻璃基板最难的是做大和做薄,而越薄越难生产。比如0.7mm和0.5mm,看起来只差了0.2mm,可厚度已经差了40%,这带来的效应是:整个从成型到退火、定型的工艺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成都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冲说。

  张冲举例表示,从0.5mm到0.4mm,这0.1毫米对企业也许只是一小步,对于行业发展却是一大步。“移动终端设备始终要求轻量化,而要完成这0.1毫米的进步,需要我们在生产工艺中精密控制上千个数据参数:电加热、电系统、风系统控制的温度场要精确到0.5℃,生产中的拉引速度、设备操控的精密度、环境系统的洁净度、甚至切割刀的压力都有细致要求,比如切割压力大了,玻璃就压碎了,压力小了又切不断,出现裂片、掉角等问题……”谈起技术创新与质量保障,张冲有说不完的话。

  无论是现代化的工厂车间,还是一个“小数点”的提升,其背后的保障体系,正是张冲所说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保证产品质量、员工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东旭通过实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大体系,将质量、环保、安全、节能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定期接受内外部审核,不断强化和提升质量、安全和环保意识。”李青说,东旭将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坚持走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之路,严格贯彻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预防和控制,实现了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正是通过推行ISO9000、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卓越绩效等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东旭集团生产的产品先后通过了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的认证,产品远销世界。与此同时,东旭还成功参与国标、行标的制定,为全行业的质量提升做出了贡献。

  品牌“升”质

  7月17日,工信部在2014年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座谈会暨第28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发布会上揭晓了2014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东旭集团首次上榜,位居第64名,展现了其品牌价值。

  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和人才创新,是企业的品牌价值背后的支撑和保障,在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质量完成对国外顶尖产品的“逆袭”之后,东旭集团开始了走品牌发展之路。

  如果说液晶玻璃基板制造是东旭目前的核心产业,那么节能照明、绿色建材、装备制造等产业就是东旭事业又一有力的助推器。

  以装备制造产业为例,该产业是东旭集团最早发展的产业,也是支持集团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石。目前东旭已经能够生产出全套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有效地配合服务了东旭整个光电显示产业的生产布局需要。其中,液晶玻璃基板成套设备生产线荣获2012年中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

  天府之城成都市,布局有东旭太阳能产业旗舰企业旭双公司。目前,旭双公司所生产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已实现规模化市场应用,产品应用于电站、光伏幕墙等诸多领域。旭双公司相继开发了加强型BIPV组件、中空光伏组件、透光薄膜电池、单玻型产品、柔性薄膜电池等系列产品,扩大产品类型;并成功开发承建了太阳能充电车棚、太阳能广告牌、光伏灌溉系统等多种太阳能电池新应用系统,拓展了产品销路。

  节能照明领域,东旭宝石照明也做出了示范,其生产的各类型环保节能灯广泛应用于工矿、厂房、道路、隧道等照明领域。在成都,东旭节能公司建设的100万套无极灯项目也已经投入市场并取得国内外客户广泛认可,这无疑又为东旭集团节能照明产业增添了新的砝码。

  “创新驱动和以质取胜是推动东旭集团转型发展的不二法宝,是推动东旭集团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和突破的重要驱动力。”回首近20年的发展历程,李兆廷坚信这样的法则,他表示要以“产业报国”的理念,按照“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转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转向中国品牌”的“三个转变”目标,将东旭做成国际一流品牌。

  河北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组 专家点评(摘录)

  ◆战略

  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主任的战略委员会,下设战略管理办公室,制定了《战略规划管理规定》,规范战略制定流程,邀请中国电子玻璃学会、新能源商会、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论证战略方案。制定了光电显示产业、光伏产业、装备产业、绿色建材、绿色照明等各产业规划。

  ◆过程管理

  公司依据PDCA循环和过程的系统方法,从满足顾客和各相关方要求出发,结合集团自身发展特点,识别确定了产品开发过程、生产过程、原材料采购过程、项目管理过程、质量检验过程、市场营销过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财务管理过程、信息和知识管理过程、设施设备管理过程、环保安全管理11个过程并识别了关键过程。依据利益相关方要求确定了关键过程的要求,确定了关键过程主要要求及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公司把过程管理的成熟经验和成功实践有效结合并纳入标准进行固化,独立起草完成了8项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测量、分析与改进

  集团公司有以关键绩效指标为主体的绩效管理,以公司部门和子公司为单位,实施绩效测量,进一步分解到岗位。集团公司每月进行指标对比分析,结合当月工作实际予以微调,子公司针对关键绩效指标开展标杆对比,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绩效状况,通过各种会议、公司OA系统、经营管理或经济运行分析等形式开展绩效评价,沟通评价结果,确定改进方向和优先次序,促进公司整体绩效提高。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