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减法,还是自残?

  • 发布时间:2014-08-18 09:38:30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减法,还是自残?

  □ 胡立彪

  听说宝洁要砍掉100个品牌,许多人都傻了。有网友调侃:这得多大的家业啊,100个品牌,说不要就不要了,给我一个经营一下呗!

  不过,土豪的世界你不懂。宝洁虽家大业大,可遇到问题了,事儿也大。说实在的,就算宝洁真给“你”一个品牌,它敢撒手,“你”不一定敢接——拿在宝洁手里是品牌,要丢掉的时候可就是麻烦了。

  从品牌变成“麻烦”,宝洁当然并不愿看到,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可以预测,被宝洁CEO雷富礼抛弃的品牌,一种是在过去3年销售增长率低于3%的,年销售额低于1亿美元的非核心品牌;另一种是那些不知名的品牌,比如美妆品牌GrahamWebb、儿童牙刷品牌Zooth、剃须品牌Perma Sharp等。听上去是个1亿美元的品牌,可它不挣钱了,就是个同样价值的麻烦,这样的烫手山芋没几个人敢接。

  怎么就成麻烦了呢?分析人士一般都认为,近些年,宝洁贪大求多,把产品线拉得太长,消耗了太多精力,加之人力成本不断上涨,宝洁应顾不暇,有点力不从心了。尝到尾大不掉苦头的宝洁,终于开始反思并有所省悟,试图通过大刀阔斧地精兵简政,实现瘦身,重新成为一个更高速增长、更具盈利能力的公司。

  然而,雷富礼这种做减法式的改革,真的就能把宝洁拉回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吗?答案真不敢那么肯定。在宝洁看来,将小品牌剥离之后,依靠剩下的核心品牌,公司经营将会变得更加灵活,至少能够在短期内抑制营收下滑的趋势。但在不少日化行业人士看来,砍掉目前盈利能力欠佳的新品牌,同时也意味着宝洁有可能失去未来市场的潜在机会。宝洁当前进行瘦身活动虽然符合“扶持强势品牌,枪毙弱势品牌”营销法则,但考虑到产品的更新换代,宝洁应该从长远考虑,扶持一些有增长潜力的小品牌,以推动产品的持续创新。如果仅仅是为砍而砍,或者说只做形式上的减法,未免目光太短浅。

  事实上,宝洁简单减法的做法已经有了教训。大量广告投入是日化企业重要的生存手段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广告主,宝洁当然清楚这个道理。数据显示,2009年~2011年,宝洁的广告费从75.19亿美元飙升至93.15亿美元。在中国,据CTR的数据统计,宝洁公司曾以341亿元的广告花费稳居中国广告主首位。可是,自2011年之后,宝洁突然大幅降低了广告投入。宝洁官方解释,这一方面是为了削减不必要的营销活动,另一方面是为了落实其复兴计划中“成本控制”的战略。然而这种一刀切式的减法过于机械,以至于把许多机会也一并切掉了。2012年7月,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临开播前两周突然更换了冠名商,由宝洁变成了加多宝。而随着这档节目的走火,加多宝赢得了高名气和人气。现在宝洁肯定肠子都悔青了,可当时它突然变卦放弃这一机会时,或许还认为这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呢。

  宝洁的确有不少东西要砍,但仔细分析这些年走入困境的原因会发现,它现在最该做的其实不是减法,而是加法。比尾大不掉更可怕的,是前瞻战略眼光和创新力的丢失。事实上,随着宝洁盈利能力的下滑,宝洁近年来的策略在市场上开始引发不同的声音,其中备受指责的就是其创新乏力。以中国市场为例,有资料显示,最近5年来,宝洁在中国市场上先后推出的新品只有6种,即使在其最为擅长的洗涤剂领域,宝洁在中国市场的培育足足落后蓝月亮4年时间。

  对于目前急于瘦身减负的宝洁而言,其真正缺失的东西似乎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如果发现不了这个问题,减法很可能就是自残。在砍完那些有增长潜力的小品牌之后,一旦核心品牌市场退化,营收难以为继,宝洁难道又要重蹈多品牌战略的覆辙?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