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国家开发银行关怀民生情暖社会

  • 发布时间:2015-03-03 14:49:46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古语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从来都是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注。

  国家开发银行近年来在以开发性金融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国家重点建设的同时,倾力支持民生领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报今天刊发这组国开行支持民生发展的报道,以飨读者。

  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国力民生两牵挂”的情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以开发性金融打通民生领域融资瓶颈,支持教育、保障性住房、“三农”、医疗卫生、扶贫、小微企业、环保等民生领域发展,让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特别是在棚户区改造、助学贷款等领域,国开行市场份额稳居同业前茅。国开行在民生领域的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获得“2014年度人民社会责任奖”,并且连续9年蝉联此奖。

  助推棚改:从破旧棚户到敞亮新居

  马年岁末,辽沈大地沉浸在喜迎春节的欢乐气氛中。对于73岁的刘桂富大爷来说,这个春节尤其让他开心。刘大爷正在忙着装修新房,今年春节就可以搬出棚户区,搬进窗明几净的楼房过年了。谈起住了40多年的棚户区,刘大爷感触颇深:“地板浸水变质,只能不停地垫高,结果变成屋顶‘越住越矮’。房子漏风漏水,冬天后半夜要蒙着头睡觉,冷啊!”刘大爷边说边看着新房里热乎乎的暖气,笑容浮现在脸上。

  刘桂富是辽宁省乃至全国千千万万棚户区改造受益群众中的一个代表。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大好事。但棚改需要的资金量也是巨大的,而且棚户区大多分布在老工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所处地段也大多缺乏商业开发价值,地方政府财政不足以完全覆盖棚改需要,其他社会资金也难以介入。突破不了“钱”的瓶颈,棚改就无法达到预想的目标。

  在解决棚改“钱”的难题的过程中,国开行站了出来。国开行支持棚改始自2005年的辽宁。辽宁是老工业基地,棚户区问题由来已久,历史包袱沉重。截至2004年底,辽宁全省共有2000万平方米亟待改造的棚户区,涉及居民200万人。2005年,国开行率先向辽宁省发放首笔30亿元棚户区改造贷款,支持了14个城市近120万棚户区居民从此告别棚户。从2005年到2014年末的10年间,国开行已累计向辽宁发放棚改贷款超过300亿元,新建住房面积9264万平方米,惠及165万户、439万低收入人群,为辽宁棚改的成功实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湖北黄石,则是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改的另一个成功案例。黄石曾经号称中国的“千年矿都”,一度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进入新世纪,随着矿藏资源逐渐枯竭,这座因矿而生的城市进入全面转型阶段。然而,这样的转型注定是痛苦的,城市中连片的棚户区也是痛苦的来源之一。“车进十三排,进去出不来;晴天打雨伞,雨天穿套鞋。”这句顺口溜,说的就是黄石市十三排棚户区当时的情况。从2009年开始,国开行陆续授信近百亿元,支持了黄石市包括十三排在内的袁仓煤矿、人民街、大冶湖等一批棚改项目,数万居民从中受益,搬出了棚户区。在支持黄石棚改过程中,国开行与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平台———众邦公司一起构造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黄石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棚改和保障房建设融资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

  时间到了2014年,国开行支持棚改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年的4月份,国务院第43次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发挥好开发性金融的“供血”作用,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同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更好运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国开行迅速响应,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精神,主动做好与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衔接,加快棚改新项目开发评审和贷款发放,推动“统一评级、统一授信、统借统还”等“三个统一”模式,发挥“投贷债租证”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全力支持各地加快棚改。当年7月,国开行住宅金融事业部获银监会批准开业,专门负责为全国棚改提供成本适当、长期稳定的建设资金。

  截至2014年末,国开行当年新增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4086亿元,完成全年发放4000亿元的目标,累计发放棚改贷款8069亿元,贷款余额6362亿元,支持了全国30多个省(区、市)棚改建设,受惠棚户区居民916万户。国开行因为在棚改领域的突出表现,被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等单位评为“年度最佳棚户区改造贡献银行”。

  新的一年,全国棚改任务依旧繁重。国开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日前表示,该行2015年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继续发挥开发性金融供血作用,创新机制助力棚改工程建设,突出对林区、垦区、国有工矿区和创新安置方式的支持,力争全年发放棚改贷款4000亿元以上,为进一步推进棚户区改造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新年伊始,国开行马不停蹄,支持棚改速度不减,力度不减。1月5日,该行与四川省签署协议,为四川第二批棚改统贷项目提供专项贷款249亿元;2月9日,与湖北省签署协议,为湖北提供棚改专项贷款850亿元。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开行将会继续发挥好棚改主力银行的作用,让更多的棚户居民搬出棚户,在新居中绽放笑容。

  助学贷款:把贫困学子“扶上马,送一程”

  “助学贷款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给了我们一种人生的信念和生活上的勇气”,“我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过上幸福的生活,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这些话来自于国家开发银行日前收到的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写信的是陕西省汉中市的王惠和她的姐姐王婷。

  姐妹俩自小聪明懂事,学习刻苦,王婷一直数学不错,想学计算机和会计,王惠的愿望是当一名医生帮助乡亲们问诊看病。功夫不负有心人,姐们俩先后考上了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和泸州医学院。回想起姐姐王婷刚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会儿,妹妹王惠说,一年几千块钱的学费对于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来说实在难以承受,正在一家人焦虑万分的时候,学校老师帮助她们申请了国开行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王婷顺利到大学报到了。

  应贷尽贷,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庄严承诺,也是国开行助学贷款业务的准则。事实上,全国助学贷款自1999年开办以来,发展缓慢,困难重重。2004年,河南省高校助学贷款招标竟然出现流标,中原万千学子面临得不到助学贷款资助的窘境。雪中送炭,国开行挺身而出,主动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打破了僵局,也迈出了国开行助学贷款业务的第一步。从河南起步,国开行助学贷款逐渐推广到全国,覆盖26个省(自治区、市)、1960个县(区)、2782所高校,县区覆盖率68%,高校覆盖率98%。截至2014年底,该行累计发放助学贷款692亿元,累计支持学生达到1239万人次,满足了全国90%的助学贷款需求。2014年,国开行助学贷款新增发放147亿元,同比增加22亿元,新增覆盖河南、四川、福建和广东等地的21个县区,支持学生244万人次。

  自开办助学贷款业务以来,国开行经过不断探索、完善,开创出独具开发性金融特色的助学贷款业务模式。通过机制建设,国开行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采用批发的方式,每年组织近2万名资助中心老师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超过220万学生的助学贷款受理;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在1至3天内把助学贷款发放给学生,同时协助他们把学费和住宿费划转给高校。

  2014年,按照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有关通知要求,国开行调整了助学贷款额度上限。其中,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贷款额度上限由6000元上调至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每年贷款额度上限由6000元上调至12000元。在物价总体水平逐年上涨的情况下,助学贷款额度的“与时俱进”将更好地解决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

  互联网金融因其门槛低、手续简便而深刻改变了我国金融业的格局。在这方面,国开行可谓先行者之一。经过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合作,国开行开发了助学贷款系统与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接口,并在2010年上线运行。这一系统帮助学生节省了开户成本,并加大了他们用款还款的自由度,异地还款的手续费均由国开行承担。2015年新年伊始,国开行在银联商务“全民付”便民缴费终端推出国开行助学贷款还款功能,今后,借款学生或家长只要拿着银行卡,在各区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布放的印有“国家开发银行”标识的POS机上轻轻一刷,就能方便、安全、快捷地还款。预计2015年上半年将完成全国范围近2000个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终端安装。试点以来,已有4510名学生通过POS终端刷卡还款2766万元,刷卡手续费也由国开行来承担。

  如果说助学贷款是把贫困学子“扶上马”,那帮助学成的大学生就业则可谓“送一程”。国开行还与有关方面通力合作,不但让广大贫困家庭学生上得起学,还帮助受国开行助学贷款资助的学成大学生更好地解决就业。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开行联合企业客户举行专场招聘会、开办青年创业贷款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2014年,国开行分别联合河南、湖北、广东、湖南、安徽、吉林等六省就业指导中心、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当地举办了“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当地1300余家企业参会,提供工作岗位超过3.4万个,7.5万名受助学贷款资助的毕业生参加应聘,约9000人达成就业意向。近3年来,该行通过这种形式,累计在11省召开助学贷款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500家企业参加,15万学生参加应聘,达成就业意向5.8万个,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的国开行将继续秉承“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的理念,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并帮助他们就业创业,以金融的力量,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进步。

  金融扶贫:从“输血”到“造血”

  秋冬之际,湘西的天气逐渐变冷,但是来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旅游的游客却依然络绎不绝,这也给当地的农民增收开拓了一条“快行道”。“原来在本地只能卖5块钱一斤的猕猴桃,现在旅游发展起来,游客来了,农产品就变成旅游产品,一斤猕猴桃能卖到15块钱,老百姓的收入一下就提高了不少。”花垣县副县长曾春梅高兴地说,“旅游产业是富民产业,对老百姓脱贫很有帮助。”

  花垣县地处武陵山片区,这是一片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11个地市州的山区,是中央确定重点支持的11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开门就是山,出门就爬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这是武陵山片区早些年的真实写照。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地区,武陵山片区近年来在国开行金融扶贫的支持下,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在参与武陵山片区扶贫的多年探索中,国开行始终坚持金融扶贫就是要激发贫困地区的优势资源,改变过去“撒胡椒面”式的投入方式,引导贫困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在山清水秀的湘西,打造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旅游村镇,串起旅游珍珠链,自然就成为精准扶贫的切入点。不过,对于贫困山区而言,因为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旅游市场的成熟并不容易,前期需要大量资金长期投入进行基础设施的改善。

  找准症结,精准“点穴”。国开行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当地旅游产业发展这一现实情况,先后为武陵山片区内15条高速公路、近3000公里县域干线和农村公路提供融资,建设片区“外通内达”的交通体系。同时,国开行累计发放8.35亿元支持了湘西芙蓉镇、湘西武陵山文化产业园、湘西边城、凤凰等地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国开行湖南分行有关人士说,有针对性地投入使得旅游项目能够顺利启动,再通过门票收益、服务收益等确保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收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实现良性发展,促进百姓增收。

  国开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郑之杰表示,在财政扶贫资金增幅有限、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较重的情况下,国开行将融资与融智相结合,推进各地编制扶贫开发规划和系统性融资规划,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国开行对于扶贫并不是简单投钱,而是秉持“顶层设计、银政合作、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的理念,顶层设计就是从规划开始。2011年,国开行联合湘鄂渝黔四省、市分行编制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系统性融资规划》,作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顶层设计。结合片区各省的具体情况,国开行再系统地设计各省的融资规划,着眼当地优势,提出差异化发展思路和融资方案。

  在贵州,国开行与省扶贫办、当地政府合作,采取“四台一会”贷款模式和“公司+农户”等方式,支持当地农业产业扶贫。所谓“四台一会”,即管理平台、统贷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在这种模式中,国开行向有借款资格和承贷能力的借款主体提供授信,该主体就是统贷平台,形式包括政府投融资公司、农业龙头企业、金融租赁公司等,然后再以委托贷款等方式,向信用协会的小企业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国开行采取的这种模式,解决了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缺少抵押担保、资金成本高的问题,同时通过政府和信用协会的组织优势,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降低风险。近年来,国开行通过这些形式,累计向贵州贫困地区发放产业贷款65亿元,扶植了一批创业致富的农户和产业合作社,有力支持了当地脱贫致富。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力推进金融扶贫是党和国家对扶贫开发的新要求,也是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责任和使命所在。截至2014年底,国开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2万亿元,范围覆盖了714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贷款余额7082亿元,重点支持了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安全饮水、教育医疗、特色产业等薄弱领域发展。仅在上文提到的武陵山片区,截至2014年底,国开行已累计发放贷款1479亿元,贷款余额1109亿元。

  国开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市场与政府之间探索出一条支持扶贫事业发展的金融道路,让金融扶贫资金良性循环,长期持续地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种“造血式”的扶贫,才是开发性金融对于扶贫工作的重要价值所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