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2014年:保持定力 统筹增长

  • 发布时间:2015-02-24 20:29:59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过去的一年,营口市人,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方面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预计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0亿元,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1160亿元,下降8.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0.4亿元,下降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亿元,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25元,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00元,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2.4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1.7%。

  全力以赴稳增长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营口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振兴东北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和稳增长的各项措施,新一轮振兴政策的带动效应开始显现。积极配合省政府“6+4”重大课题和重要专项工作调研,摸清底数,找准问题,采取措施,促进全市经济稳步增长。

  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增加值完成115亿元,增长5%。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农产品出口增长20%。精品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狠抓以企业为核心的经济运行,工业经济实力持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38亿元,增长7%。

  坚持围绕转型升级扩增量,全年开(复)工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6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9个。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全市17个工业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镁产品及深加工、钢铁及深加工和石化产业集群分别达到890亿、570亿和530亿元。产业集群的集聚度和丰厚度进一步提高。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0个,淘汰落后印染产能900万米、电熔镁产能6.6万吨。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步伐,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普遍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技术。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创新驱动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力量。

  全面实施加快发展服务业“四年行动计划”,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得到提升。全年开(复)工投资千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591个,服务业增加值实现66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

  城市中央商务区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9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560.3亿元,增长20%;万达广场已经封顶,万隆广场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投入运营。

  海滨、温泉、沟域等特色旅游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北海国家海洋公园向游人开放,河海龙湾温泉度假酒店、亲和源温泉康复医院等一批项目投入运营。全年旅游总收入260亿元,增长20%。营口市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营口汽保产品、大宗商品等电子交易平台运行平稳,阿里巴巴(营口)产业带上线运行,营口兴隆等商贸企业网上商城加快建设。电子商务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营口市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简政放权全面推进,取消行政审批等事项148项,下放271项。通过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直接减税6亿元,受益企业2016户。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扎实推进,实施综合治税,财税管理不断加强。

  港城联动实现新突破。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辽鲁陆海货运大通道开航,营满欧国际货运直达班列开通,营口在亚欧大陆桥东线的“桥头堡”地位凸显。综合保税区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论证,中韩自贸示范区申办工作正式启动,鲅鱼圈港口物流贸易园区获评“全国优秀物流贸易园区”。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3亿吨,增长3%;集装箱运量560万标箱,增长5.6%。港城联动、互联互通的大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果。全面实施招商选资,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增长5.3%;引进内资422亿元,增长20%。全年开(复)工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17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02个。德国“萨固密”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外贸出口44亿美元,增长0.7%,出口对经济发展继续发挥支撑作用。同时,园区建设和发展取得新成效。

  加强城乡建设和管理城乡面貌不断改观

  城市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以“一带三轴”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兰旗机场各项设施全面建成,通航在即;华能营口仙人岛热电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垃圾处理厂主体建设完工;新华路、建设街等12条街路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大旱河、大清河区段清淤防洪工程完成;大辽河主城区段防洪治理主体工程完工,防洪能力达到百年一遇标准。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为营口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青山、碧水、蓝天”三大工程深入实施。义务植树650万株,营造经济林2.9万亩,“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通过验收。治理生产矿45处、面积973.6亩,闭坑矿5处、面积856亩。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日处理污水能力达40万吨;气化营口、区域一体高效供热、大气监控预警等六项工程有序推进,蓝天工程项目全部完成,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