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宽裕已成趋势
- 发布时间:2015-10-15 00:30:37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张恒
分析人士指出,流动性季节性波动减弱,本身是银行体系流动性宽裕的反应,正是因为流动性足够充裕,才能够抵御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保持稳定。
今年初以来,流动性持续宽裕,货币市场利率下行明显。这首先是因为银行体系资金总量充裕。央行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和6月末,金融机构超储率为2.3%、2.5%,处于2011年以来较高水平。当然,由于居民本外币资产负债调整、跨境资本流动等,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出现了较明显的减少,央行因提供外汇流动性、进行外汇市场操作等吞吐基础货币,造成了基础货币的持续被动回笼,尤其是三季度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导致7、8月央行外汇占款余额连续出现创纪录的下滑,加上超储自然消耗,有机构预计到三季度末超储率已降至2.1%左右,回归2011年以来均值水平。
但即便资金总量有所变化,当遇上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低迷,流动性也没有了大幅收紧之忧。国内某券商报告指出,当前实际利率的偏高叠加过剩的产能抑制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意愿,去库存压力使得房地产企业新开工意愿较弱,行政纪律整肃抑制相关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热情,地方举债规范化和存量债务压力又限制了政府投资空间;总体看,实体经济缺乏加杠杆的主体,导致信贷等融资需求低迷。与此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因顾忌信用风险而产生惜贷情绪,配置中长期信贷资产的意愿不强,导致大量资金淤积在银行间市场。衰退性宽松成为今年以来流动性的一个鲜明特征。
更重要的是,货币当局保持充裕流动性的态度明确。市场普遍认为,货币政策是影响货币市场流动性及预期的最关键变量。当前经济增速下行过程中,货币政策积极扮演逆周期调控角色,事实践行着相对宽松的调控方向,呵护流动性的态度明确,相当于为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划定了红线。今年春节、年中以及8月中下旬,在货币市场出现波动时,央行适时动用多种手段增加流动性供给具有示范效应。想必未来流动性若偏离合意水平,央行对冲政策将不会缺席。这也使得市场的流动性预期一致乐观,降低了预防性的资金需求,有助于流动性在超储率不高的情况也能够保持基本稳定。
除了资金总量充裕、货币政策呵护、市场预期乐观之外,今年以来相关部门调整优化金融监管考核,如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银监会拟删除存贷比考核“红线”,也均有利于平滑流动性的时点性波动。
而在季节性因素影响减弱的同时,近期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外汇市场波动趋缓,进一步降低了流动性的潜在风险。市场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权益放杠杆和年中汇率市场波动,或多或少对银行体系流动性造成影响。市场风险偏好整体低迷,资金愈发向银行间债券市场等领域集中,而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人民币贬值预期下降,新兴市场资金外流压力有所减轻,也打消了市场对本币流动性的一大顾虑。总体来看,四季度流动性没有太大风险,维持平稳宽裕可期。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