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证券 > 证券要闻 > 正文

字号:  

8月份机构搭伙行动 组团调研次数环比增35%

  • 发布时间:2015-08-31 07:52: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杨菲

  8月18日,沪指下跌6.05%,而后几乎进入“跌跌不休”的境地,8月24日沪指暴跌8.49%,创近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英达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继钻石底、地球顶后,近日又命名2850点为婴儿底,认为本周大盘将强势震荡,整体向上,亦于上周末发微博表示:“婴儿底要抱紧婴儿。”提醒投资者在杀跌时不要把好的股票杀掉。

  实地调研是机构投资者甄选“好股票”的重要途径。通过整理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披露信息,《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官方微博微信:证券日报微基金)记者发现,近日机构调研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此外,10家以上机构“组团”调研部分个股也“见怪不怪”。

  WIND资讯数据显示,6月份机构共调研753次,10家机构以上参与的调研有66次。7月份机构共调研630次,10家以上机构参与的调研有65次。然而,8月份以来截至上周末,机构调研上市公司合计355次,其中参与机构超过10家的调研有88次,可见,8月份以来机构调研在次数上减少,但组团调研次数环比增加35.38%。

  组团调研提升调研深度

  每次机构“组团”调研的消息传出,都能引起部分股民狂欢,甚至部分明星机构的调研可以成为利好消息拉升股价。然而,组团调研真的这么“厉害”吗?

  约调研是近日兴起的投研人员相约共同调研上市公司的平台,平台创立至今不足2个月,但每周约组织30次至40次调研活动。近日《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采访了该平台创始人曾学成,向这位组团调研组织者和深度参与者了解了目前投研人员调研的部分特征和趋势。

  机构调研就会买股票吗,投研人员的调研目的是什么呢?作为一个站在相对旁观角度的参与者,曾学成向记者表示,不同的投研人员,到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时目的都是不同的。

  “首先,投研人员到达上市公司,肯定会准备一些问题,并解决一些疑问,这些疑问主要集中在基本面相关的问题上,这是最底层的目的。部分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会在投资者关系中披露调研的具体情况,投研人员的问题便会具体在提问环节中体现。”曾学成表示。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整理,这些问题主要包含了上市公司营收状况、公司近日具体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情况,上市公司的收并购情况,甚至包括上市公司的人才招募计划。

  “第二个层面就比较深一些,部分经验丰富的投研人员,会带着眼睛、耳朵、脑子去,在实地调研现场了解管理层风格、交流时候的反应、思维、战略,形成对公司管理层全面的认识,亦实地看一看公司的厂区、研发中心、产品。以此,从公司高层的精神面貌等方面多角度地了解一个公司。”曾学成补充道。

  曾学成坦言,不排除有投研人员和上市公司有勾兑的情况存在,但这并不是投研人员现场调研的主要目的,投研人员最主要都是带着研究的心态前往的。基本面的问题、具体的产品,作为一个投研人员是必须要看到的。曾学成对记者说:“没有见过管理层,没有实地看看生产线厂房的不叫机构投资者,那只是‘大散户’而已。”

  据曾学成介绍,投资者调研之前会花一段时间准备问题,组团调研者之间也会相互讨论,比如讨论部分产品的看点等。但有些负责人的会花时间看好几天的资料,有些则是胡乱看一看就去了。有的人会问一些大家都有同感的问题,而有些人则是在角落里默默无声,这些都是实地调研中常常出现的情况。在这一层面,组团调研很好地提升了个体的调研深度。

  理性看待组团调研

  投研人员会选择什么样的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呢?曾学成向记者表示,机构调研某家上市公司,一定是因为有投资意图,或是至少是极感兴趣的。而在一家机构中,投研人员会有自己的研究分片和必须关注的股票池,当机构的兴趣与投研人员关注的方向重叠,就产生了调研意图。

  由于公募基金公司和大型券商的机构建立比较完善,有自己的分析机构,一般联系大型券商的分析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而对于小型公司和私募公司来说,会通过约调研这样的平台,或是如约调研平台的原型——一个微信群进行联系相约。这也是通过约调研平台相约调研的主要买方投研人员所属公司是私募基金公司,约占70%左右,其次是券商和保险,公募占极少数的主要原因。

  在约调研平台上,投研人员可以提出想调研的上市公司,平台上的分析师会应要求联系上市公司,也可以在平台上对未进行的调研进行报名。类似的平台还有一款名为投研宝的APP,亦是投研人员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