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天

财经 > 证券 > 证券评论 > 正文

字号:  

“保壳”走老套路亟待退市制度纠偏

  • 发布时间:2014-11-01 00:31:06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恒

  长期以来,A股市场一直存在一些公司或因经营业绩多年不见增长,靠缝缝补补、拆东墙补西墙过日子,或上市以来不分红不融资,身在资本市场,却仿佛是市场看客,或新东家入主多年,经营不见改善,资产不见注入,空耗时光等,这几类公司的主业已近乎停摆,被人戏称为“僵尸”公司。业内人士称,在保壳压力、IPO遇阻分道制审核影响下,以ST公司为主的“壳资源”仍是资本追捧热点。特别是债务压力小、股本规模低、股权结构简单的“净壳”公司仍显紧俏。

  临近年底,对于一些上市公司来说,保壳战任务艰巨。随着A股进入业绩发布密集期,一批上市公司正面临“保壳”关口。对于2013年亏损的上市公司来说,今年前三季度累计继续亏损的财务表现令这些公司在四季度的保壳压力陡增,*ST昌九10月24日披露控股股东筹划公司最新保壳方案,囊括政府补贴和债务重组等多重手段,而重庆钢铁等公司也已开始未雨绸缪,在剩下的两个月时间内开始运作保壳,其中运用较多的手段当属变卖资产,2014年度的保壳战已提前打响。

  自从有A股市场以来,壳资源价值得以体现,政府的补贴款就成为上市公司的扶贫款。为了在最后一年期限内扭亏净利润或者转正净资产,这些公司使出浑身解数,有的是债权人免除债务,有的则是变卖公司资产,但更多的靠政府输血补贴。重庆钢铁历年公告显示,近两年来,重庆钢铁获得政府补贴近24亿元。虽然近24亿元财政补贴都计入当年损益,但此举仍无法撼动重庆钢铁巨亏的现状。其2013年年报称,因铁矿石价格高位、下游需求回落、产量增长过快、钢材价格大降,导致公司净亏损24.99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公司扭亏的可能性不大,为了保壳只能另想它途,争抢财政补贴、“土地换政府资金”等已成为一些上市公司的“扭亏”手法。如此违背补贴原则的财政“乱贴”现象并不罕见,甚至对于一些常年亏损、处于国家过剩产能类目的企业,地方政府也对其不离不弃。此类“保壳”现象凸显制度困境:一方面,财务手段保壳只是一时之计,主营业务状况不能扭转,引入重组方是上市公司不多的选择之一。就像维持高关税会使贸易失衡一样,对上市企业进行补贴也使市场失衡;另一方面,地方财政的“乱贴”不仅会扭曲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也会间接误导企业投资的合理方向,成为市场调节机制失效的主要因素。

  无论是财政补贴、卖地卖资产或者是会计估计变更,似乎都只是保壳的权益之计,重组或借壳仍然是绕不过去的坎儿。长期以来,主板的退市制度只考察上市公司“净利润”指标。专家认为,制度性漏洞的存在是地方政府财政“乱贴”源源不断的根本原因。完善退市制度可以有效遏制财政资金冒充净利润干预市场。财政补贴主要操纵的是净利润指标,但不可以改变净资产值。新的退市制度以2012年为起点,并于2014年年底全面生效,上市公司净资产连续两年为负即可启动退市程序。届时,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或失去“保壳”的功效。

  中国证券市场对执行退市制度期盼已久,从呼吁到政策雏形再到今天的基本成型花费十多年时间。2001年12月4日公布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到2005年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股票交易暂行办法》和2012年12月深交所《退市整理期业务特别规定》,再到证监会10月17日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这意味着中国股市将开启新的退出通道,对于退市制度的认真落实,提高退市效率,具有极好的制度保障作用。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认为,尽管政府产业引导性补贴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单纯为了不“戴帽”、不退市的补贴现象加剧,干扰了正常市场机制。众所周知,上市公司只进不出的“不死鸟”局面一直被各界认为是A股市场的一种怪状,而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市场的退市机制极其不完善。面对已出台的退市制度,绩差公司是该继续垂死挣扎争取保壳,还是选择黯然退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