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证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号:  

中技控股86亿元买三公司 核心标的系"不良资产"?

  • 发布时间:2014-08-21 07: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陈娟娟

  86亿元,两个游戏公司和一个影视公司。身处建筑行业的中技控股这一次玩得是跨界收购的游戏。

  8月19日,停牌逾5个月的中技控股复牌,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将以定增方式募集86.71亿元,主要用于收购点点互动控股、点点互动科技、儒意影业三家公司。复牌后的两个交易日,中技控股接连涨停,截至8月20日,中技股份已累计上涨21.03%。

  值得注意的是,中技控股2013年才完成借壳上市。截至停牌前,其市值才42.43亿元,此番募资总额无异于再造两个中技控股。而此次收购的三家公司,市盈率也普遍高于十倍。高收益往往也意味着高风险。

  从高达59.2亿元的收购金额上来看,此次收购的核心标的非点点互动控股莫属。点点互动控股的控股股东为趣加控股,此次数十亿的收购对价已经远高于趣加控股当初的估值。据《21世纪经济报道》引述一位深圳私募机构负责人的话称,中技控股此次天价收购更像是买到了一个被趣加控股打包丢弃的“不良资产”,它买下的只是点点互动里面的产品,而研发、运营的精英人才却仍留在了趣加控股。

  天价买来“不良资产”?

  8月16日,中技控股筹谋已久的重组事项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超过80亿元的募资金额,从建筑行业跨界影视、游戏,这些已足矣令资本市场瞩目。

  在收购预案中,中技控股表示,拟以6.52元/股的发行底价向包括实控人颜静刚控制的上海环指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在内的不超过10名的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13.3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86.72亿元。其中,上海环指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拟认购5亿元~10亿元。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本次中技控股募资收购的主体涵盖游戏、影视领域的三家公司。其中,约9.6亿美元(约为59.2亿元人民币)用于收购DianDian Interactive Holding(点点互动控股)100%股权,9300万元收购点点互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15亿元收购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剩余约11.5亿元募资将用于归还银行贷款或收购其他优质资产。

  从以上收购金额上看,点点互动控股无疑是此次收购最为核心的标的。据披露,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10月,由趣加控股100%控股,钟英武为点点互动控股的实际控制人。

  点点互动主营业务为网页网络游戏和移动网络游戏的研发、发行和运营,是国际领先的集研发、发行及运营于一体的游戏公司,产品面对全球游戏用户。在此次收购中,中技控股给出了三家标的公司的估值市盈率,其中点点互动控股、点点北京、儒意影业的市盈率分别达到了14.78倍、15.15倍和11.54倍。与上市公司给出的相关参考并购案例相比,属于较高水平。而市盈率越高,则意味着风险越大。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一位深圳私募机构负责人直言,在游戏、影视业天价并购背后,无异于在上演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显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高位套现的一众原始股东。”

  该负责人称:“据我们了解,点点互动控股控股股东趣加控股在2012年2月A轮融资拿了1200万美元,由金沙江领投;今年3月,B轮增发800万股再度引资7400万美元,由兰馨亚洲领投。彼时,趣加控股估值才5.5亿美元。如今,中技控股却一下给出了高达10亿美元的估值。半年时间不到,估值溢价高达81.82%。”

  显然,这无论对于趣加创始人钟英武还是PE金沙江都算是一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值得一提的是,中技控股此次天价收购更像是买到了一个被趣加控股打包丢弃的“不良资产”。上述深圳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此次中技控股收购的是趣加游戏的点点互动,而不是点点互动的趣加游戏。虽仅是顺序之差,却是天壤之别:作为一个接盘者,中技控股天价买下的只是点点控股或点点互动里面的产品,而研发、运营的精英人才却仍留在了趣加控股。”该负责人称。

  对于这种说法,中国经济网记者多次致电中技控股董秘,但始终无法接通。此后,又发去采访邮件,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豪门游戏幕后机构潜伏?

  与此次动辄几十亿的收购相比,中技控股并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豪门”。截止到停牌之前,中技控股市值才42.43亿元,此番募资总额大致等于再造两个中技控股。纵观中技控股从借壳上市到如今跨界并购,在这些豪门游戏背后,似乎都潜伏着众多机构投资者。

  中技控股前身是中技桩业,在其公司官网上,该公司自诩是中国领先的建筑构件科技创新及资源整合者,致力于预制桩等多种新型建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开信息显示,中技桩业早在2011年便筹谋IPO,但却以失败告终。随即于2012年再次递交上市申请,不幸遭遇IPO暂停长达半年之久。2013年4月,中技桩业出现在了终止IPO申请的名单中。

  两次失败并没有让中技桩业放弃上市,而是寻求借壳上市。2013年1月7日,ST澄海宣布公司停牌,筹划重大事项,3个月后,公告宣布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重组对象即为中技桩业。这次借壳还算顺利,在借壳上市成功后的2014年4月3日,ST澄海正式更名为中技控股。

  中技控股上市之路的坎坷,与其自身问题有很大关系。据报道,中技控股身处建筑业,伤亡事故频发,而专利纷争也不断,且核心“专利”被判无效,丧失核心竞争力。

  而中技桩业急于谋求上市,与其背后的众多急于“脱身”的机构投资者不无关联。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在中技桩业在与壳公司ST澄海重组时,背后站着一干机构投资者,包括明基置业、上海嘉信、首创创投、士兰创投、银湖投资、建银城投、复星创富、中比基金 8 个机构。

  据悉,2008年和2011年,中技桩业先后通过两轮融资,引进了复星、建银城投和中比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融资额高达4.26亿元。而这三家创投进入的成本高达每股24元,对应16.8倍市盈率。

  不过,经过2011年5月29日的10股转增25股以及此次重组的1.2股换1股,上述PE的进场成本变为了8.23元/股,略高于ST澄海停牌前20日的均价8.12元/股。

  这意味着,即使是成功借壳上市,PE的持有成本也与二级市场的持有成本大致相同。 如果中技桩业在借壳上市后业绩下滑,那么,PE难免会出现浮亏。

  因此,公司实际控制人颜静刚也对业绩进行了承诺,中技桩业2013年、2014年、2015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现的净利润小于中技桩业评估报告中相应年度的利润预测值,则由颜静刚按照实际盈利数与利润预测值差额的92.99%向公司进行补偿。

  “显然,没有核心专利、事故频发的主业难以刺激资本市场,许诺的盈利预期也让颜静刚压力山大。在这种情况下,颜静刚只有想办法与当红热点概念擦出火花”,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称。

  这种尝试早在2014年初就已开始了。3月13日,中技控股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随后,在4月11日、5月10日、6月13日经公司分别申请股票继续停牌。这一次,中技控股看重的重组对象是移动互联领域的千尺无限,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令此次收购未能成行。

  显然,中技控股并不死心。在7月12停牌,8月19日复牌后,中技控股又揭开了豪掷80亿的疯狂收购大戏。

  这一次,当翻开中技控股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时,中技控股背后仍然潜伏着大量的机构投资者,有新面孔也有老面孔,包括上海东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虢实投资合伙企业、建银城投(上海)绿色环保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创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西藏凤凰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北京首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上述业内人士称:“从借壳上市到跨界并购,中技控股似乎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规划。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必须上市,必须在资本市场攫取暴利,让机构投资者尽快解套。这次跨界收购,中技控股将面临几个全新的行业,整合之路也难言轻松”。

富控互动(600634) 详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