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港股 > 港股要闻 > 正文

字号:  

沪港通香港调查:大机构积极入市小券商止步高成本

  • 发布时间:2015-01-16 07:0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恒

  开通首日,沪股通130亿元额度被抢光,着实让沪港通火了一把。但随后,香港市场资金流入明显放缓。从净买入额来看(买入成交额-卖出成交额),据港交所披露的数据,2014年11月份日平均净买入额为40.55亿元,但到了12月8日已经只有14.16亿元;随后的交易日多维持在10亿元以下,有4个交易日甚至出现净卖出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从2014年12月8日到2015年1月15日,上证指数累计涨幅13.6%。

  港股通方面,2014年12月以来,单日净买入额多维持在10亿港元以下,金额也一直不大。

  在A股大涨的背景下,为何沪港通却渐渐冷却下来?日前,记者来到香港中环,对这里的券商、股民进行了探访。

  沪港通广告在中环随处可见

  中国香港,无疑是亚洲的金融中心,而中环,更是中心的中心。为了方便此次在香港地区的实地采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住宿的酒店就安排在了离中环不远的上环。

  只要走出酒店,就像来到了北京的金融街、上海的陆家嘴。放眼望去,汇丰、UBS、恒生银行这些大牌金融机构,就在身边,而相邻一两个街口,就是华侨银行、中银香港、或是建行等金融机构。

  证券公司,更是随处可见。记者从上环出发来到皇后大道,步行时间不到半个小时,在这并不算长的一段路上,聚集着众多的香港本地券商,如耀才证券、第一上海、华富嘉洛、汇业证券等。而内地券商的香港分公司,也密布这一带,如广发、海通、安信等。只要你身处中环,要想开个户炒股,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记者注意到,沪港通已成为各家券商招揽生意的一大法宝。在道路两旁建筑物的灯箱广告上,你随处都可以看到券商的广告牌,而广告语多与沪港通有关。比如某香港本地券商就打出了“沪港通开户,A股三年0佣金,港股半年0佣金”的招牌;另外一家公司,则以“沪港通开户,融资利率降到最低”来应对同行的竞争;海通国际更是包下了一个公交车站的广告位,“把握沪港通投资新机遇”几个大字相当醒目。

  在记者眼里,沪港通似乎已成为香港券商十分重视的一项新兴业务,大家都想在沪港通中分一杯羹,并且为开发新的业务提供更多机会。那么,香港券商的真实想法是否是这样?随后,记者实地走进了一家证券公司,近距离了解香港的券商。

  部分小券商并没开通沪港通

  沪港通正式启动后,沪指从2500点一线暴涨至近期的3300点附近。与此同时,恒生指数却一直在盘整中,直到2015年1月14日才摸到沪港通启动时的高点24313点。

  这样的差异,也说明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沪港通是北热南冷。那么,沪港通在香港究竟又冷到什么程度?

  “沪港通,可能只是香港券商在推广宣传,以及竞争中的一个噱头而已。”华富嘉洛业务总裁陈倪麟告诉记者,“表面上看,大家可能很重视沪港通这块业务,但实际上,很多券商并不看好,尤其是香港的中小券商。”

  陈倪麟表示,参与沪港通的投资者,还是以机构为主,香港本地中小券商的客户,多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而内地券商的分公司,则以内地客户为主。因此,这些香港个人投资者对通过沪港通买卖A股的兴趣并不大。

  陈倪麟表示,现在来看,沪港通还没有为香港券商带来太多的增量业务。所以,不少公司即便是申请了沪港通资格,也没有真正花太多的人力、物力投在A股市场的研究上。

  记者了解到,与陈倪麟有相似观点的券商并不少,另外一家规模较小的香港券商人士称,“我们公司根本就没有申请沪港通资格。”据其介绍,香港证券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本地的中小型券商生存压力非常大。前两年收入都不理想,直到最近几个月才有改观。就证券从业人员的薪酬来看,外资大券商的新入职人员可能月薪达到4万~5万港元,但本地小券商,一些资深员工可能也拿不到这个工资。

  “正因为是小券商,所以在参与沪港通这项业务上,就会显得比较谨慎。”上述券商人士称,“如果要申请获得沪港通资格,券商会付出一笔不小的成本,这对于本身就经营艰难的中小券商来说,存在不小的压力。因此,除非客户有了非常强的需求,小券商不会轻易参与。”

  据记者了解,小券商的客户主要是中小客户,他们了解A股公司的机会和渠道很少,因此,多数客户都不会参与沪股通的交易,现在参与的还是以在大券商开户的机构为主。

  惠理集团:一直看重A股 配置占比大幅提升

  通过对香港券商的采访,记者发现,沪港通推出两个多月来,似乎很多中小券商对此并不感冒。那么,沪港通对香港机构投资者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1月14日,记者走进了惠理集团(00806,HK)。惠理集团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独立资产管理集团之一,截至2014年底管理资产约人民币780亿元 (126亿美元)。惠理集团于1993年由人称“亚洲巴菲特”的谢清海以及叶维义共同创办,一直坚持采用价值投资策略。那么,惠理集团对目前的沪港通,以及火爆的A股市场有何看法?

  “惠理一直非常看重A股市场的投资。”惠理集团市场拓展及传讯副总监余翠珊告诉记者,“而且对A股市场的投资比重去年以来一直在增长。”据介绍,去年初惠理集团配置A股的比重在10%左右,但到去年末已提升到30%,而A股的大幅上涨,对公司业绩提升很大。不过,当前A股市场大幅暴涨之后,或许惠理集团会考虑兑现利润。

  对于沪港通,惠理集团的看法与其他券商有所不同。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惠理集团认为,沪港通对机构有十分积极的推动,对机构投资者参与A股市场意义重大。而惠理也是通过沪股通买入A股最为积极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师叶尚志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认为,“现在的沪港通其实已实现了它的一个功能,就是向海外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通过香港进入A股的机会。”

  针对很多券商以及中小投资者对沪港通并不看好的现象,余翠珊认为,由于沪股通在交收环节的规则与港股市场存在差异,因此,对中小投资者而言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港交所:个人投资者占比小 沪港通主要服务机构

  沪港通推出以来,不论是南下炒港股的,还是北上炒A股的投资者,实际交易都比较清淡,每天的资金额度都会剩下很多。对于沪港通遇冷、香港本地券商参与不积极这一系列现实问题,港交所又是怎样看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了港交所。

  港交所就在中环的最核心区域,由三栋摩天大厦组成了交易广场。在港交所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进入了港交所的工作区域,距离大门口不远的地方,就是上市公司挂牌仪式敲锣的地方。新龙移动、泰加保险和雅仕维三家公司刚在这个地方举行了挂牌仪式。

  随后,记者参观了港交所的交易大厅。不过,与记者想象中人头涌动的场景并不太一样,在交易时间内,整个交易大厅内大部分席位都是空着的,只有个别位置上有交易员在下单。据港交所人士介绍,随着网上下单普及之后,交易所场内的交易基本上就很少被使用了,目前还在场内交易的,仅剩下个别券商,而且这样的交易额所占比重很低。

  对于沪港通遇冷的问题,港交所人士并不避讳,“我们也并不是说希望一推出后,沪港通就能大红大紫,初期阶段交易额不高也应该是能够预期到的。”该人士介绍,实际上从目前来看,沪港通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机构投资者,本身香港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占比很小。现在,机构投资者对沪港通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

  对于部分香港本土小券商不愿申请沪港通资格,上述港交所人士表示,香港目前有500多家券商,不同券商的规模差别很大,既有全球知名的超级大券商,也有部分规模极小的袖珍券商,因此,也很能理解这些券商为何不愿意参与沪港通。

  据介绍,券商要申请沪港通资格,投入的成本并不算太大,券商最低需要申请一个接口,大概是十多万港元的费用。如果券商规模大,客户多,可能会申请多个接口。

  尽管这个费用不算太高,但如果申请沪港通资格,需要对券商的IT技术系统进行改造,这个可能就会涉及更多成本。“如果是一家设备本身就比较先进的大券商,这个改造可能并不会太大,大券商也不会在乎这点成本。但如果是些小券商,本身系统设施较为陈旧,可能连计算机网线都要重新布线,对他们而言,成本就比较高了。”上述港交所人士表示。

  此外,上述港交所人士表示,市场较为关心的深港通问题,目前情况是港交所已和深交所方面有过接触和沟通,不过,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香港股民:热衷指数ETF追踪A股

  在香港当地有名的翡翠台,上午时间有一档证券投资节目是用普通话进行的,主题是关于沪港通。记者观察发现,不少香港散户拨打电视台热线,用粤语向坐在女主持身旁的分析人士咨询某只股票是否可以长期持有,有趣的是,这些被问询的标的几乎都是香港的内资蓝筹股,如中国联通中国人寿等,还有被认为最能反映A股市场的A50指数。

  在记者最近几日与香港本地机构的交流中,不少本地策略研究人士就表示,“因为香港存款利息比较低,所以他们(香港散户)就喜欢派息高的票,比如银行股,而且这类蓝筹安全边际相对高一些,收益比较稳定。”

  和A股散户投资者众多相比,香港市场70%都是机构投资者,散户其实并不多。在中环一家香港本地券商营业部,记者以投资港股为由入内咨询业务,在这个面积约30平方米的营业部大厅里,约有10余个股民坐在大厅中央的电脑前观察行情。听说记者是从内地过来的,很多在场股民都投来羡慕的目光,“A股真的那么好赚吗?”“A股涨得太厉害了,还是港股便宜,不过港股很难炒啊,劝你们还是别炒了。”

  杰叔炒股已有数十年,是比较典型的香港本地散户,他向记者介绍道,“你看,我现在就买这些股票。”杰叔非常熟练地在行情软件上敲出了几个代码,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等内地蓝筹很快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也买过,这种就比较有把握,内银股我们香港投资者很喜欢的。”杰叔表示。

  记者发现,香港股民比较偏好买内资股,但因为对内地公司不熟悉,所以即便对一些股票感兴趣,但真正要买时又有些缩手缩脚,听闻记者来自内地,芬婶十分兴奋,她拍着记者肩膀问,“呃,听说这个02202(万科企业)在内地到处都是它建的房子?是真的吗?”“我还有这个股票啦,你是内地来的,应该知道这家公司,讲一讲公司怎么样?”周围的老股民也激动起来,都想听个究竟。

  不过,当记者问他们,“沪港通通车了,你们买A股吗?”杰叔闭眼摇头,“我们都不看的,A股已经涨了那么多了,不敢追,这样看港股还是要便宜不少。”他边说边指着附近的几位股民说道,“A股的话,我们一般买这个咯!”在一串键盘声响起后,记者看到,杰叔的行情软件上出现了两只证券:安硕A50中国(02823,HK)和南方A50(02822,HK),这两只皆为在港交所上市的指数ETF,追踪富时中国A50指数,后者成分股为A股最大市值的50家公司。“涨得还可以啦,我们就通过这个买A股!”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