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推进内河航运船舶新能源化 相关概念股受益
- 发布时间:2015-01-09 07:36: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刘小菲
1月6日,上海瑞华集团展示了自主设计研发的500吨级纯电动驱动内河航运货船,试水内河航运船舶“新能源化”。目前已有多地将船舶“新能源化”改造作为重要探索方向,浙江省湖州市新能源纯电动船舶科技项目已经立项,上海市将新能源双电船等作为重要研究方向。
内河航运船舶“新能源化”改造与内河环境保护、航运船舶升级等密切相关。《关于加快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将“促进船舶节能减排、安全营运”。
内河航运船舶亟需改造
据上海瑞华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帅鸿元介绍,传统柴油机船舶在行驶过程中造成的大气污染及水污染都十分惊人。研究显示,一吨柴油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量都非常惊人。在强调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的大环境下,内河航运船舶亟需改造。
此次,上海瑞华集团展示的500吨级货船以超级电容加动力锂电池(简称“双电”)为储能系统,航速可达8-10公里/小时,充满电之后航行时间长达50小时。据介绍,与传统柴油驱动船舶相比,在每天行驶100公里以上的情况下,纯电动船的使用成本可以降低10%左右。
不过,新能源船舶仍需要更多的探索。据帅鸿元介绍,内河航运船舶仍存在改造成本高、配套设施少等问题,这些方面或有望得到相关政策支持。去年4月,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内河船型标准化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对LNG动力示范船的补贴标准制定了明确规定,这样的补贴政策有望在纯电动驱动等形式新能源内河船舶上落地。在充电设施建设上,在纯电动船舶形成一定规模后,通过各方的技术、资金协作加以解决。
多地积极推进
事实上,纯电动驱动内河航运船舶等已得到多地政策层面的关注,其中浙江等地对船舶的“新能源化”改造兴趣浓厚。
据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网站消息,由浙江省湖州市港航局申报的新能源纯电动船舶科技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项目已立项研究。该项目全称为“新能源纯电动(超级电容+锂电池)推进系统在千吨级以下内河船舶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拟解决内河大吨位船舶采用纯电动推进系统所需求的长航程、大动力、高寿命等技术难题,在货船、客船、管理用艇上采用超级电容加动力锂电池的储能技术,研究应用电容与电池的智能耦合技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超级电容的功率优势和动力锂电池的容量优势。此外,有消息称,上海市相关行业部门也已经成立了有关新能源双电船在内河运用的相关工作小组。
上市公司方面,上海佳豪(300008,股吧)将涉足上海市苏州河纯电动观光船舶等的设计业务。而游艇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太阳鸟(300123,股吧)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明确表示,已有电力驱动游艇类产品投入市场,公司具备为客户提供纯电力、油电混合驱动等系列有成熟应用的船艇产品能力。不过,在动力电池选择上,行业并未形成共识。在帅鸿元看来,电力驱动新能源船舶需要在电池上有前瞻性,在吨级不断提高、续航里程不断提升等的情况下,传统的铅蓄电池将难以支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超级电容、动力锂电池等将是行业未来选择。
编者按:受益于造船业触底反弹,今年上半年的造船业整体向好。与此同时,为了解决造船业产能过剩问题,近日,工信部下发第一批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公示名单(业界称之为“白名单”)。船舶股船舶股
船舶股延续近日强势,早盘低开高走,截至发稿,太阳鸟涨停,中国船舶(600150,股吧)、*ST钢构涨近4%,舜天船舶(002608,股吧)涨近2%。
分析指出,近期军工集团资产整合呈加速迹象,两大船舶集团动作频繁。两大船舶集团借助证券市场加速资产整合,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提供坚实支撑。机构预计,海工装备升级和信息化建设推进,航海电子、雷达等军工细分产业,迎来市场扩容机遇,潜在规模达数百亿元。
工信部称,“白名单”将为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提供依据,引导社会资源向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集中,重点是银行信贷和政府扶持。
此前,有工信部相关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这种政策出台可以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严把控制新增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同时,将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企业集团。
业内人士表示,制定“白名单”的目的是引导资源配置流向优质企业,银行信贷和政府补贴,都将向入围船厂倾斜,而未入围的中小企业将面临融资枯竭和得不到政府扶持的困境。
造船业整合拉开序幕
据了解,在工信部下发的第一批《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公示名单51家企业中,辽宁1席,江苏13席,浙江7席,福建2席,江西2席,山东4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10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5席,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下属子公司4席,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下属子公司1席,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2席。
此外,有报道称,交通运输部日前就《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修正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交通运输部运用经济、行政、技术政策等措施,支持和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水路运输船舶和技术,对正在使用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船舶、不符合安全环保新规范的船舶和小吨位过闸船舶,引导和鼓励进行更新、改造;需要采取禁止过闸、禁止在特定通航水域航行、限期淘汰等限制性措施的,应当对船舶所有人给予补偿。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新建、改建水泥质船舶、总长5米以上的木质船舶从事内河运输。新建、改建内河运输船舶,应当符合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包含船舶主尺度系列标准、燃料消耗指标、船舶排放指标等指标的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的强制性要求。
对于上述两项政策的出台,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造船业来说是两大利好,“淘旧换新”有助于消化我国目前过剩的产能,而“白名单”的出炉,有助于具有优势的造船企业获得更多的优势资源,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事实上,近期,继兵器集团之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以下简称:中船重工)成为十大军工集团中又一个推出全面改革的军工集团。而中国重工(601989,股吧)作为中船重工主要上市平台,将成为此次“混改”的最大受益者。
虽然中船重工向中国重工注入资产仍需一段时间的整合程序,但这同时也释放了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信号。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预测中国船舶集团将注入资产的可能。
安信证券研究员王书伟认为,中船工业集团的资产整合的路径较大可能将以“先南后北,多个平台、属地化整合”为原则,即将中船黄埔文冲注入广船国际,将江南造船(集团)、沪东中华、上海船厂等资产注入中国船舶。
王书伟推算,2013年沪东中华(集团)和江南造船(集团)的收入约235亿元,预计军品收入占比超过一半,约130亿元,净利润约4亿元。如果将部分盈利性较差的资产剥离,预计注入资产净利润规模接近10亿元,相关资产的注入将拓展军品核心业务,提升未来的成长空间。
中国船舶领涨8.67%
不论是《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修正案)》和《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两政策的出台,还是中国重工和中国船舶的资产注入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了造船业即将迎来一场行业整合大潮。而这场整合的最后受益者无疑是如中国重工和中国船舶这类大型造船业上市公司。
受到种种利好消息出台的影响,船舶上市公司近期的市场表现颇为突出。根据目前市场表现来看,继此前中国重工的军工概念领涨船舶板块之后,中国船舶再次于10月9日带头引领船舶板块的上涨。
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收盘时,板块平均上涨2.81%。个股方面,中国船舶上涨8.67%;太阳鸟上涨4.96%;舜天船舶上涨2.33%;亚星锚链(601890,股吧)上涨1.59%。
在这次的船舶板块整体大涨中,中国船舶涨幅最高,而从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来看,公司的此次大涨并无超出预期。安信证券研究员王书伟预计,如果预估公司注入军工资产的合理价值为400亿元,公司6个月后的目标价预测为30元/股。
据中国船舶2014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23亿元,同比增长26.52%,完成全年计划的51.1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143%。
王书伟表示,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与海洋工程业务实现突破,新接订单快速增长有关。“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洋工程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完工交付自升式钻井平台1座,海洋工程业务收入26.4亿元,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的收入规模,同比增长 220.6%。同时,公司承接海工业务合同金额为24.98亿元,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2座,维修项目2座,而去年全年新承接自升式钻井平台6座。”
公司表示,因2014年1月份至9月份完成工作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使得收入总额增加、毛利增加以及去年1月份至9月份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数较低等原因,预计公司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末的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除中国船舶业绩大幅增长外,今年上半年,造船业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实现盈利,仅*ST钢构和广船国际报亏。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优质资源向大型造船企业的集中,造船业将出现两极分化,如上“白名单”的骨干造船企业将会得到更多的订单,而其它一些产能落后、没有竞争力的造船企业则将面临无单可接最后倒闭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