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衍生品工具仍待丰富

  • 发布时间:2015-08-10 00:31:10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叶斯琦

  由于在大波动中助涨助跌的原因,近期市场对衍生品褒贬不一。其实,衍生品只是一个中性工具,其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投机,而在于提高市场效率,帮助市场趋向成熟。

  以期货这一衍生品为例,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是期货的两大基本功能。例如,通过基差定价进行交易的风险管理方式在英美等成熟市场国家已经得到广泛运用。所谓基差交易,是指按“某月份期货价格+基差”的模式为销售合同进行定价,贸易双方把价格波动转为更容易判断和操作的基差波动,运用期货将风险转移。

  据悉,较普遍的基差定价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最早在新奥尔良港口订价中使用,后来逐渐推广到内陆各地。在发达国家,现货市场已形成一个完全套期保值的市场,包括农民、产地收购商、国内贸易商、出口商和进口商在内的所有现货市场参与者,都在期货市场参与套期保值。由于基差有明显的季节性,易于判断,通过转卖基差,贸易商的主要风险转变为对手信用风险,而不再直接承担价格风险,利润因此得到锁定。与国内期货的小众市场不同,在国外成熟市场中,几乎每个农场主都将运用期货当成家常便饭。

  在风险对冲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之时,在铜这个国际化程度相当高的期货品种上,有不少的生产商和贸易商进行了套期保值操作,避免了严重的后果。

  因此,继续发展衍生品有很强的必要性。从基础驱动力来看,金融衍生品的诞生都是源于市场的需求和基础产品不能满足规避风险的市场参与主体的需求。如果只有现货市场,当风险来临时,市场情绪将无处宣泄,市场也没有其他工具可以对冲风险,此时现货市场的波动只会变得更加惨烈。而有了衍生品,市场可以有更多的投资渠道,可以有对冲风险的工具,将有利于金融市场整体稳定和发展。在这波股市下跌中,不少投资者便体会到用股指期货来对冲风险的重要性。

  从金融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并不发达,尚未能满足实体经济不断增长的金融支出需求,甚至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不存在过度投机的问题。

  当然,对于投资者而言,使用衍生品时,也要意识到其“双刃剑”的特点。如果使用好,衍生品可以充分服务实体经济,但如果用不好,则可能带来很大风险。如何使用好衍生品呢?首先,需要根据自身条件需要。衍生品一般带有一定杠杆,而杠杆要因需使用,与现金流做好高度匹配,选择合适的衍生品工具,特别是控制好杠杆倍数。其次,要注重工具之间的平衡,当金融工具丰富均衡时,如果某一工具发挥单向作用,有其他工具能够与之对冲制衡,市场就不会极端波动,例如股指期货的大合约和MINI合约、个股期权和股指期权相互均衡,有助于保障流动性的有效释放。

  展望未来,期权这类重要的衍生品工具,可能取得重大发展。目前,期权市场尚且只有股票期权,没有股指期权和商品期权,未来有望逐步推出。此外,场外的互换类的衍生品工具推出需求也较为迫切。而随着资产证券化发展,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之类的衍生品同样值得期待。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