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料提前结束
- 发布时间:2015-05-25 01:34:37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程小勇分析认为,从价格变动因素来看,“一带一路”在很大程度上将转嫁部分的产能过剩压力,不管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规划的城市带,基建和交通都会受益,从而扶持原本因结构调整而导致的内需减速。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西部地区、南亚地区和中亚地区丰富的铜矿、煤炭和石油等资源保障因交通改善和国家间合作和顺畅,因此并不一定会导致大宗商品出现新一轮强劲牛市,只是会使得商品的下跌周期缩短。
相比之下,黑色金属、钢铁板块还受制于国内地产形势,“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驱动力,将更明显地表现在有色金属尤其是铜的走势之中。
根据铜市场权威研究观点,GDP数据每增长1万亿美元,铜的消费需求将增加18.67万吨。
2009年日本亚开行研究预计,2010年-2020年亚洲基础建设投资规模为8万亿美元。这一数据常常被拿来引用。这一数据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之前公布。
金瑞期货资深研究员陈楷颐表示,“一带一路”规划公布后,亚投行成立的示范效应下,日本及世界银行均加大了对这一领域机会的关注力度。近期,继世界银行宣布向印尼提供110亿美元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后,日本也表示将扩大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未来5年内将通过亚开行为亚洲提供1110亿美元资金。
陈楷颐据此研究表示,对应来看,如果“‘一带一路’+别的项目”未来十年的投资规模为8万亿美元,若其中30%来自铜的消费需求,那么将消耗铜18.673万吨;如果比例提高至40%,则消耗铜37.05万吨;如果消费比例为50%,则需要铜46.31万吨;如果这一比例提升至60%,则将消耗的铜数量为55.57万吨。(上述数据计算考虑了汇率因素。)
“目前来看,消耗30%-40%的概率更大一些。”陈楷颐说。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目前国际知名投行的铜价预测的最新公开数据中,还没有关注“一带一路”因素带来的影响。
今年4月下旬,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发表研究观点表示,2015年-2016年,中国铜产能过剩的数量将分别为36.4万吨,22.8万吨。“如果铜消费需求占上述亚洲基建项目投资的40%,则可以完全覆盖这部分过剩产能。”陈楷颐说,铜市有可能在此支撑下迎来第二春。
陈楷颐表示,通常大宗商品走势中存在这样的规律:当大宗商品整体下跌时,铜往往是最后一个下跌;而当大宗商品走牛时,铜则是第一个上涨。他认为,“一带一路”对铜过剩产能的消化将提前结束铜市熊市,有色板块由于不同品种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区别。
分析人士认为,铜市熊市的提前结束或为大宗商品的走牛提供支持,而铜引导下的有色板块作为大宗商品的重要部分,其阶段性反弹也将缩短整个大宗商品熊市周期。
此外,大宗贸易企业如何在“一带一路”的投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是相关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
就贸易深度较好、国际化程度较高、定价体系较为清晰的有色行业而言,陈楷颐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一带一路”投资建设的新形势下,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可主动介入,比如在新疆地区设立区域研究定价中心,探索集生产销售、大型仓储(包括交易所交割库)、矿产开放于一体,集跨国贸易融资于一身的经营形式,寻找自身新的定位。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