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对未来既有悲观也有乐观

  • 发布时间:2014-12-15 00:33:39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周志超刚刚步入金融行业时,从事的是周期和宏观研究,因此对于未来宏观经济方向的研判,是他投研的重要起点之一。对于未来的经济形势,周志超悲观与乐观并存,这样的观点未来也将体现在他的投资操作上。

  有几个宏观经济数据,周志超至今记忆犹深。一是1990年初我国的M2余额大约1.2万亿元,而截至今年10月,M2余额120万亿元,同期美国的M2余额只有70万亿人民币;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GDP的比率,1990年这个数字约为24%,2013年达到了78%,而近30年来,美国的这一比率一直维持在20%上下,2013年为18.8%。此外,因为调研的关系,周志超跑过国内很多一、二、三线城市,他发现几乎全国所有的城市,都处于一种大干快上的建设状态。因此无论是基于数据分析,还是我们平常的切身感受,都能推导出一个结论:目前中国经济存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两大泡沫。

  遗憾的是,这两大泡沫正处于破灭期。但考虑到我国的具体情况,他认为泡沫破灭不会像国外那样以经济危机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会以一种长期、下台阶的方式呈现。

  从数据上来看,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顶峰已经过去:2012年之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23%以上,而经过近三年的下台阶之后,2014年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降至15.9%。考虑到这几年为了稳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批复和开工了大量基建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增速还在不断地下台阶,更加凸显固定资产投资的难以为继。

  更为严峻的是,投资从顶峰的下滑仅仅是开始。地产和基础设施不是消费品,需要不断地补充,这些设施一旦建成,使用年限很长。因此当这些设施的投入达到饱和之后,建筑需求会大幅萎缩,只剩下稳定的更新和维护需求。长期来看,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理应维持在美国的20%左右的正常水平。经过周志超的测算,假设未来我国GDP年均增速4%,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零,大约在2048年,这一比率可以降至20%(如果按照美国GDP年均增速1.5%,届时中国GDP将比美国高29%)。如果将假设条件定的稍微保守一点:GDP长期增速3%,宏观经济达到再平衡的期限在20年左右,则意味着203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为2013年的1/2,年均增速为负的3.3%。

  但周志超也有乐观的一面。他认为,首先,我国劳动力的价格红利还会长期存在,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以研发、设计工程师为代表的脑力劳动价格红利;其次,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开放的政策环境也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无法比拟的;第三,按照经济学理论,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和质量提升方面具备后发优势。未来,中国企业在参与经济全球化方面依然具备很强的竞争力,而且参与竞争的舞台会越来越偏向高端化。周志超相信,未来我国会诞生越来越多具备高精尖技术和过硬质量的全球化企业。此外,我国具有全世界最大的单体消费市场,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年轻人消费能力的提高,未来我国的消费市场依然会保持稳定增长,在某些细分市场还会有加速甚至爆炸性的增长。

  总的来说,周志超对于未来的宏观经济既悲观也乐观。他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历史规律驱动的必然结果。他表示,坚定看好转型经济中受益的行业和上市公司,这正是他对股票投资充满热情和信心的基石。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