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人民币及内地业务将推动香港金融创新

  • 发布时间:2014-11-24 00:31:30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基金互认安排的问题不是“是否会推出”,而是“何时推出”。沪港通推出后,基金互认安排也会为时不远。

  ●目前,进一步扩大香港的RQFII总额度工作仍在进行中,但业界应放眼其他仍拥有大量额度的市场,着手研究如何与这些市场的参与者合作。

  □香港证监会副行政总裁 张灼华

  创新是香港金融市场的基石,也是香港资产管理业参与者的强项。近年来,在市场业界和监管机构协同配合下,人民币业务及内地相关业务发展,成为刺激本港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重要元素。我们乐见各类型的人民币产品不断在市场上推陈出新,当中有部分更属全球首创。

  香港资产管理业及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时至今日,香港资产管理业已极具规模。据香港证监会年度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香港的基金管理业务合计资产录得27%的按年增长,达到破纪录的16万亿港元。对海外投资者来说,香港是极具吸引力的投资平台。2013年,香港基金管理业务总值超过70%来自海外投资者,较过去14年当中任何一年所录得的百分比都要高。

  香港早在2004年就成为首个推出人民币业务的离岸市场。时至今日,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人民币客户存款及存款证金额由2013年底的1.05万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14年8月底的1.1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

  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向来非常激烈。现今,不少金融中心都希望能复制香港的成功经验,复制香港的解决方案和方法。作为监管机构,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与时俱进,保持其变革及创新的势头,把握新机遇,致力创新和改进各项产品、流程和基础建设。这样才能确保香港的资产管理平台继续保持稳健和吸引力,并能拥有足够专业知识,以支持金融、基础建设及产品方面的不断创新发展。

  两地基金互认安排为时不远

  我认为,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基金互认安排)会成为香港资产管理业的下一个突破,因为它将是内地与海外市场之间的首个基金互认安排。香港金融市场一直翘首以待这个即将改变整个行业游戏规则的重大突破。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香港证监会会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举办了不下10多次的会谈,并邀请了业界机构参与,从法律到技术层面,从政策到操作层面,逐条、逐句、逐字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方案。事实上,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一直促请业界着手为基金互认安排做好准备。基金互认安排的问题不是“是否会推出”,而是“何时推出”。我相信,沪港通推出后,基金互认安排也会为时不远。

  至于基金互认安排具体要求,我们已在不同场合多次解释过,要成为这项措施下的合资格基金,该基金必须在香港注册成立,经香港证监会认可,且由持有证监会牌照的基金经理在香港管理。这些要求的目的是要确保对合资格基金及其管理者进行有效监管,以达到保障投资者权益的目标。此外,基金互认安排在初始阶段只会包括简单的基金产品。

  事实是,自从我们首次向公众披露我们与内地监管机构就基金互认安排展开讨论以来,在香港注册的证监会认可基金的数目不断上升。我们也接获多名基金经理的申请,要求将其基金改为在香港注册。过去两年,共有48只证监会认可基金改为在香港注册。显然,这些基金希望明确自己的定位,为基金互认安排的推出做好准备。

  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长远成功不能只倚靠政府的新政策,如果没有业界的配合和努力,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一方面,监管机构要有战略眼光,从宏观上把握发展方向,给业界和市场提供发展新机遇,并配套以完善、稳健的监管框架和监管规则。同样重要的是,业界应积极开拓,创新与政策相配套的业务基建、专业知识及产品。只有监管和业界所有参与各方的协作,才能取得成功。

  作为监管机构,香港证监会将继续以审慎的态度来认可公开要约投资产品及其销售文件。无论有关产品是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还是透过不同认可计划进入本港的海外基金(在基金互认安排推出后会包括内地基金),这些基金都需要得到我们认可。为了保障投资者,我们要求基金作出适当的披露及设立合适的管治架构。然而,我们的认可并不等同于保证投资产品必然成功或有好的表现,分销商及投资者也应承担各自的责任。分销商必须执行适当的产品尽职审查及认识客户的程序,确保所推介的产品适合客户。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定前,应按本身的需要和风险承受能力,检视产品的主要特点和所涉风险。我们必须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建立投资者信心这一共同目标。

  加强RQFII市场合作

  RQFII这个概念是由香港原创的,此举不仅让众多资产管理公司得以利用香港作为平台,创造新的人民币产品,使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均能在内地市场投资人民币资产;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香港RQFII成功经验,才使得RQFII试点不断拓展至新加坡、英国、韩国、法国、德国、卡塔尔、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今后还会继续扩大。作为RQFII试点的发源地,香港有理由对此感到自豪。

  RQFII计划自2011年推出以来,在香港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14年9月底,共有70项证监会认可的RQFII产品,包括53只RQFII非上市基金、15只RQFII A股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和两只RQFII内地国债ETF,管理资产合共达152亿美元。RQFII ETF是香港最受欢迎的其中一类人民币产品,享有可观的市场份额。截至2014年9月30日,这些RQFII ETF的合计市值为106亿美元,占香港所有ETF总市值的24%(不包括SPDR黄金信托),而这些RQFII ETF的每日平均成交额亦已增至3.041亿美元,约占香港ETF市场每日平均成交额的39%。现时在香港上市的五只交投最活跃的ETF当中,有两只是RQFII A股ETF。RQFII计划的成功,不但突显出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殷切需求及内地市场对他们的吸引力,亦印证了本地市场参与者的专业技能和创造力。

  目前,香港2700亿元人民币RQFII额度已全数用尽。需要说明的是,在RQFII试点之初,香港证监会就抱着非常开放的心态,欢迎全球各地资金、产品、机构参与RQFII计划。因此,在香港RQFII计划中,有相当部分额度是由香港资产管理公司用来在其他市场(主要为纽约及伦敦)开发和推出人民币产品。对于这些公司以如此创新的方式运用香港的RQFII额度,香港证监会表示支持,且此决定也得到了内地相关监管机构的全面认同和赞赏。毕竟,离岸人民币中心的作用,是推动全球人民币交易的健康发展。离岸人民币中心势必要将离岸人民币业务及资产推广至全世界。这意味着,各地离岸人民币中心应携手合作,充分利用内地授予各市场的RQFII额度。换言之,一家机构在某司法管辖区域内获取的RQFII额度,并非仅限于该区域内产品使用。跨境使用配额将有助业界汇聚专业知识及额度,把人民币产品推广至全球投资者。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令RQFII通行全球,并让投资者有更大机会得益于这一全新的国际货币所带来的投资机遇。

  目前,进一步扩大香港的RQFII总额度工作仍在进行中,但业界应放眼其他仍拥有大量额度的市场,着手研究如何与这些市场的参与者合作。据相关报道统计,目前除香港地区外,获得RQFII试点地区包括新加坡(500亿元额度)、英国(800亿元)、韩国(800亿元)、法国(800亿元)、德国(800亿元)、卡塔尔(300亿元)、加拿大(500亿元)和澳大利亚(500亿元)等,这些地区RQFII总额度已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尽管大部分地区已启动这项业务,据了解目前获批额度仅244亿元,占总额度5.4%。

  因此,香港业界应开动脑筋,考虑如何与其他RQFII市场加强合作,把人民币产品的专业知识及尚未动用的RQFII额度结合起来,为香港以至海外市场引进全新产品。对此,香港证监会会全力支持这类创新,我相信内地有关监管机构也会支持,也希望RQFII的总额度可以得到充分运用。

  创新是永恒的,只有不断创新,香港金融市场才能永葆活力,国际金融地位才能不断稳固。创新不仅在于政府和监管,更需要业界参与者不断努力和突破。作为市场监管机构,香港证监会乐于与市场各方共同努力,推动香港人民币投资产品的发展,开创香港作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地位新局面。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