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小农困境”突围

  • 发布时间:2014-11-18 00:43:34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这简直是一场革命!(中粮屯河)北疆种植区亩产9吨,南疆种植区亩产9.5吨,全疆平均亩产7.5吨,当时把我都吓了一跳。”中粮屯河董秘蒋学工这样描述他在今年番茄成熟期考察种植基地时的所见所闻,“要知道,此前全疆平均亩产只有3.5吨。”

  亩产翻番的背后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种子、土地整修、起垄、育苗移栽、水、肥、农药、种植模式、种植方法、采摘等等,中粮屯河董事长夏令和把这个系统工程定义为“农业”,且位居农业企业必须关注的四大环节之首。

  “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农产品价格都比国外高,不光是番茄酱,大米、小麦、棉花、糖、大豆都是如此。”夏令和对此忧心忡忡,千百年来中国农业一直都是小农分散种植,且农民只拥有承包经营权,根本不敢对土地做长期规划。而在国外,一个农场种几万亩地很常见,农场经营权在祖祖辈辈间代代交接,技术得到了充分积累和延续;同时,由于土地私有化,农场主愿意在土地、技术上进行大量投资。

  作为大农业里的一个子行业,加工番茄种植产业自然也是深陷“小农困境”。新中基工作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小农种植模式使得原料品质不一。番茄品种较为单一,退化严重,栽培模式落后,一些番茄原料中水溶性固形物和红色素含量下降,单产不高,品质优势逐步丧失。同时,正是小农种植模式容易导致原料收购的无序竞争,加剧番茄原料品质滑坡,企业平均原料消耗大幅增长。

  事实上,小农种植模式是当前农业无法在短期内扭转的国情。为了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国内加工番茄产业选择了“订单农业”。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开始,中粮屯河以全产业链为依托,积极开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民结成合作社,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在“订单农业”模式中,中粮屯河扮演了服务者、收购者、生产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合作机采大户”等多种灵活的模式,有效推进农业的规模经营,推动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同时,由于对原料的依存度较高,“订单农业”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原料质量提供了保障。昌吉州一跟中粮屯河签约的番茄种植农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会考虑不同品种的内在品质及其稳定性、持续性,根据农户土地的情况推荐种子,并在种植过程中,为农民提供科学播种、科学栽培、科学指导等全方位服务。

  不过,“订单农业”在保障原料质量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每到采收季,新疆几大番茄制酱企业便会开始一场原料抢夺战。本来属于一家企业的订单,有可能会被别的企业高价抢走。

  “这是个两难问题。”夏令和认为,“目前的纷争,大家都有自己的道理。但作为企业来说,我要思考我的农业模式,我们来年能不能再多租一些地?如果还要跟农民签合同,我们是不是可以只跟大户签,或比如只跟兵团这个层级的签,不是以前那种挨家挨户的签?”

  疆内专家的建议跟夏令和想的如出一辙,他们认为,企业可多发展自种农业,这样可以避免农民违约,又可保障产品品质。实力较强的企业要走差异化经营路线,与高端客户合作,从而拉开经营价位。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加强研发,解决番茄生长周期短、成熟太集中的问题,减少企业与农户之间违约的情况发生。

  不过,夏令和坚信农民和企业之间是可以实现真正共赢的,而且只有实现真正的共赢的模式才是持久科学的模式。

  “也许,中国农业很快就会有转机。”新疆昌吉州农业局局长贾文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为了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各市县成立了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土地流转后,规模化经营,风险可控,从源头上保证了番茄等农产品的品质。全州从未出现过番茄农残超标案例。番茄产业是昌吉州一项重要的产业,目前昌吉州每年种植番茄达20万亩。中粮屯河在昌吉州便有生产和加工基地。

  中粮屯河公司顾问周永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土地流转之后,农业有望形成规模化经营,企业才愿意加大对土地的长期投入,比如改良土壤,才能更好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机械化。只有这样,成本才能降低,农业现代化才有可能实现。土地流转之后,大规模农场就有可能形成。大的番茄农场主收益远高于一般农民,前者亩产能到7-9吨,后者只有4-5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