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改革“破冰”广东先行
- 发布时间:2014-11-12 00:43:18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戴小河
广东省卫计委10日发布《关于征求对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交易规则相关办法修改意见通知》,拟对该省基药与非基药交易办法、药品采购与配送、药品结算、交易监督管理及交易机构管理6方面进行修订。通知明确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药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行政权力干预。这也是未来药价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较于绝大多数药品而言,血制品和麻醉药不受地方招标价限制。若药价制度调整,这两类企业可以率先受益。对于其他药品而言,业内人士建议,由医保部门负责招标,在医保支付总额确定的前提下,药企可以依据市场供求自由定价。这样,既可以绕开地方招标价的限制,又可以避免放开后药价暴涨。
价格主管部门将淡出
根据征求意见,广东拟调整入市价数据源的采集机构、入市价计算机构和最高临时零售价计算机构3个机构。目前这三个机构均归属于广东省价格主管部门。未来这三项行政职能将分别由省卫计委、省药品交易机构、医疗机构取代。调整的结果是促使价格主管部门淡出价格制定体系。
具体的修改细则为:同一药品不同厂家的全国各省中标价格和广东现行采购价等数据由原“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卫生主管部门采集”修订为由“省卫生计生主管部门采集”;入市价由原“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卫生主管部门制定”修改为“由省药品交易机构计算,由省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卫生计生主管部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最高临时零售价由原“省价格主管部门”按规定的差率计算出每一交易价格的最高临时零售价修订为由“医疗机构”根据每宗交易成交价格计算出成交品种的临时零售价格。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淡化了物价部门在价格制定体系中的作用,初衷应是遵循国务院提出的简政放权的思路,减少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力干预,发挥市场机制在药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广东此次对于低价药交易规则的调整同样让市场振奋。意见稿表示,低价药将由原“议价交易”修订为“直接挂网”。也就是说,在日均费用标准西药≤3元,中成药≤5元内,由生产企业自主报价,交易机构直接挂网,医疗机构自行选定。
据了解,广东省发改委此前已取消省级以及国家发改委的定价范围内低价药的最高零售价格,近7000个品种剂型的低价药品已经放开价格。此外,药品交易周期由原来的每个月竞价改为每个季度竞价,无疑减轻了企业压力。
血制品与麻醉药先受益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发改委将在2014年底前最先放开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和避孕药具、一类精神和麻醉药品及专利药四项药品价格。此外,医保目录内药品价格拟改由相关部门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实际价格由市场决定。
“从投资角度,这项政策对两类企业构成重大利好。首先是当前供不应求的血制品企业,其次是麻醉药企业。这两类企业将显著受益于药价管理制度的调整。”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称,发改委的药价改革思路在放开零售价的制定。不过,药品当中处方药是大头,处方药要进入医院销售,须先经过地方基药与非基药招标。换言之,最高零售价虽然被放开了,但招标价岿然不动,实际上对药品在医院端的销售价格丝毫没有影响。
按照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管理规定,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分为三种: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药品零售价的定价权由国家价格管理部门和省级价格管理部门分别行使,并各自制定定价目录。而地方招标价需要招标部门制定入市价,再由药企在这一价格范围内竞价,择价低者中标,竞争惨烈。
“唯独血制品与麻醉药不需经过地方招标直接进入医院销售。如果国家放开药品的最高零售价管制,则这两类企业可以依据成本和市场供需自由定价,这两类企业将最先受益于药品价格制度的调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血制品刚需市场明确,但行业长期高景气度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产品未能依靠供求关系进行市场化定价,令行业内的公司在巨大的市场面前十分被动。”
在此背景下,血制品企业估值长期承压,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博雅生物的动态市盈率长期低于30倍。目前国内血制品企业的产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人血白蛋白和静注免疫球蛋白(静丙),大部分企业都有能力生产;另一类是以凝血因子等为代表的小制品。
血制品基本都被纳入基药目录,受最高零售价管制。在过去两年,发改委曾两次上调部分血液制品的最高零售价,10g/瓶人血白蛋白从360元提到378元,提价幅度为5%。但相对血浆源的采集难度和成本提升,价格涨幅可谓“凤毛麟角”。静丙的常规剂2.5g/瓶原定价412元,目前提到561元,提价幅度较高。
“血浆的采集难度和成本在逐年提升,多数血液制品企业对献浆员的营养补助为200元/人至300元/人之间,比2010年前150元/人的水平有显著提高。”博雅生物高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尽管成本压力与日俱增,但售价却被管得死死的,此次价格松绑有望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
与医保制度衔接是关键
“有关部门拟放开血液制品、一类精神和麻醉药品、专利药等四种药品的价格,这将对整个医疗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促使医药行业发生一些结构性的改变。”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表示,虽然放开药品价格可能会使药价上涨,但是价格放开了之后,价格会趋于合理,能够确保药品供应,不会出现缺医少药的情况。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做法,可以减少过去一味地通过行政手段去压低药价的现象,使药品价格回到正路。
国家卫计委药政司一位官员则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药价松绑看起来很美,但远远没有料想得那么容易那么快。
“发改委放开最高零售价管理后,如何与医保报销制度衔接,如何与卫生部门的招标制度衔接是大问题。”上述官员称,医保支付价是难点所在。药品自由定价的配套制度是医保支付价的制定。“放开药价管制没有问题,但不可能药企想卖多少,医保就给报销多少,国家财政承担不了,这才是难点。”该官员透露,药品招标制度短期内不会消失。
如何绕开招标价,使得药企可以真正依据市场供求自由定价?廖新波给出的方案是,“谁买单谁招标,既然是医保买单,那么就由医保部门负责招标。在医保支付总额确定的前提下,各个药品实行市场化定价。”
“目前,我们的药品招标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招标。”廖新波说,“如果是真正的市场招标,是要在众多品种里面挑最合适的药品,即重在疗效与价格的最佳性价比,而不是挑最便宜的。我们现在老是强调价格,不是一招就死,就是越招越高。”
廖新波表示,政府既不供应药品,也不消费药品,由政府负责统一招标显得有点奇怪。政府不应该作为主体进行药品招标,而应该直接由医保部门招标,医保部门按照医生处方提供药品给投保者。“由医保部门负责招标,既可以绕开地方招标价的限制,使市场发挥定价作用,还可以避免药价放开后药品价格疯涨。”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