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期交所竞争规范有望出炉

  • 发布时间:2014-11-10 01:22:23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实习记者 张利静

  期货市场内外竞争不断加剧,其背景是国内经济趋于活跃开放,实体需求多样化;人民币也正在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而欧美期货市场竞争已经较为充分,面对发展尚不完善的中国市场,虽然面临多种阻力,但仍挡不住“中国份额”的美味诱惑;规范中国期货市场竞争秩序,提高以期货交易所为主导的期货经营机构对外竞争力和对内服务能力,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期货市场发展新形势之下,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四家期货交易所内外竞争秩序问题,年底附近或将有相关举措出台,内容或涉及在传统领域规范竞争秩序,以及在集中清算方面的竞争及合作问题。

  品种竞争“余额不足”

  在传统领域,期交所之间的竞争正趋于白热化。

  一位期货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商品期货交易所在传统的上市品种竞争方面正在进入“争无可争”的境地,交易所以抢占品种为手段进行产业客户争夺的同时,对金融投资机构客户的争夺也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交易所越过期货公司会员,直接“开发”投资机构的现象。“毕竟,成交量及成交额是期货交易所生命线和业绩直接衡量指标,交易所在品种资源和客户资源的争夺上可谓不遗余力。”

  近两年商品期货交易所公布的筹备上市品种清单中出现重叠现象,尤其期交所“自留地”的区域特色面临打破、交易所跨区域上市期货品种,是期交所在传统领域竞争激烈的最明显注脚。其背后,是监管部门对品种上市条件要求严格,其中仅“须符合一定产业规模”的限制就将许多潜在上市品种卡在门外,造成期货品种成为一种有限的稀缺资源,伴随着品种上市速度加快,期交所逐渐进入品种“余额不足”的窘境。

  同时,伴随着期货市场财富管理功能的凸显,金融机构加速入市,对金融投资机构客户资源的占领成为期交所的必争“高地”。据了解,去年以来,在产业调研及研讨会议中,投资机构身影频频出现。以优化手续费收取方式为代表的,针对这部分客户交易特点的专门讨论研究及服务措施也密集进行及出台。2012年以来,各家期交所均多次下调保证金及手续费水平,不少品种降幅在50%以上。

  这些举措在优化交易所服务的同时,却给会员期货公司带来不少困扰。华东一位期货公司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交易所手续费降低后返还空间缩小甚至取消返还,对整个公司而言压力或许不是很明显,但对依靠经纪业务的营业部来说,带来的结果是本不宽裕的“口粮”显得更加可怜。而部分交易所对投资机构客户单方面优惠甚至变相直接开发,则被部分期货公司人士斥为“嫌贫爱富”、逾越底线。

  部分投资人士则表示,这是期交所优化费率结构,提升服务能力的表现。“这些竞争促使了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更加多元化,符合市场实际发展需求。”

  今年的相关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1693百万手,成交金额183万亿元。其中,上期所、郑商所、大商所、中金所成交量占比分别为31.66%、27.52%、32.9%、7.91%,成交金额比例分别为24.65%、8.88%、17.32%、49.15%。“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仍基本处于势力均衡状态,各家交易所多一分少一分的争夺都将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地位。”上述市场人士称。

  场外高地不可错失

  以品种及投资机构客户资源的争夺为代表,国内期货交易所进入了全面竞争及深度竞争阶段。一位市场研究人士指出,伴随着实体需求多样化及衍生品工具丰富,国内衍生品市场环境正在悄然变化,现货交易所、OTC市场的发展以及境外市场主体的深度参与,正将期交所推向更加广阔的竞争领域。

  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统计的2013年全年成交量数据,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成交量全球排名中分别录得第11位、第12位、第13位和第19位的好成绩,豆粕、豆油、菜粕、螺纹钢、铜、白银等多个品种在全球名列前三。

  部分市场研究人士认为,上述成绩并不能说明中国期货交易所的竞争力有多强,毕竟中国在多个工业、农业链条具有庞大的基础市场资源优势,反而显示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金融期货等高级产品的匮乏,在服务、技术等软实力方面,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期交所也有很大提升空间;欧美市场竞争充分、空间狭小与中国市场庞大、发展初级的对比,不可避免地将使一部分国际玩家“闻香而来”,这些交易者身经百战、策略成熟,市场有其逐利性,如果国内交易所之间没有形成规范的竞争秩序,尤其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当下,有可能出现一些不当的套利行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商品期货交易所内部冲突形成解决机制之前,衍生品工具需求的市场发现促使一些具备实力现货交易所不断完善功能,提升客户吸引力,场外清算“头筹”也花落别家,本来在衍生品结算领域有先天优势的期交所似乎略显仓促和被动。

  在央行的批准下,上海清算所于今年8月4日正式启动国内首批场外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清算业务——人民币铁矿石掉期和人民币动力煤掉期中央对手清算业务。虽然在标的选择上,这和商品期货交易所存在较大区别,且交易机制采取做市商报价的场外交易模式,但部分市场人士反映,这对期货市场已经形成一定客户分流效应。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场外清算领域,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牌照放行之初,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在一次会议中提出,凭借期货市场在衍生品风控及结算方面的优势,可考虑建立以期交所为主导、期货公司参股形式的场外清算平台即中央对手方。“交易所的数据全面性和处理能力,以及与产业结合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场外市场,期交所是不可避免要充当着探路者角色。”民生期货市场发展部副总经理说。

  而一些行业人士认为,在此方面,上海清算所已经领先一步,期交所若不及时绸缪或错失“高地”。

  另有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部分经济前沿的地方政府也在场外清算领域有所谋划。对此,上海一位资深市场研究人士表示,场外市场空间巨大、主体多元、方式灵活,但这些优点的背后是监管空白、竞争无序、违约风险,因此,在场外清算等核心环节的监管及竞争规范的统一尤为重要和迫切。

  留住期货“阿里巴巴”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知情人向记者透露出,目前香港地区代理国内外盘期货交易的机构已达30余家,其中包括2006年前后走出去的六家期货公司分公司。而伴随着交易平台信息技术的进步,部分机构凭借便利的网络平台甚至展开互联网揽客、网上服务模式推广外盘代理业务。

  外盘交易走俏的背后,国内期货市场保证金规模近年来一直徘徊在2000亿元水平。有市场人士指出,类似阿里巴巴出逃现象在期货市场早已有之,2000亿元规模难以突破,有很多值得市场反思的地方,国内缺乏足量沉淀资金,巨型企业选择在国外市场保值,背后不乏各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因素,往更深追究,是国内外市场的包容程度和吸引力的区别。

  而国际市场在发展成熟、竞争充分的情况下,以中国为交割地的离岸期货合约的接连开发,以及纸原油、纸黄金等曲线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期货品种”,表明国际力量已经深度参与进来。

  上述资深市场研究人士指出,国内期交所的竞争规范不应该为了规范而规范,而应该与释放市场活力同步进行,否则规范将最终带领市场主体走向“死路”。他表示,比如我们奉行的“单一品种标的”原则,品种虽大却容易顾此失彼,造成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不健全,“大品种”不一定意味定价权,定价权是由产业链条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一个品种固然好管理,但我国资源分布有地域特色,不是现有的交割制度能够完全解决的,必要情况下,一个期货品种可以根据市场实际设两个标的。另外,同一个期货品种在两家期交所上市交易也不能理解为乱象,这样反而是将选择权利交给市场,倒逼交易所提高服务能力。”

  竞争与合作是无法隔离的两个问题。屈晓宁表示,对于期货交易所而言,合作更大于竞争,特别是在国家战略意义和海外金融市场的冲击下,交易所在带领期货公司向外走、向上走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最近几年上市品种的越来越国际化和拟上市的期权、外汇期货,无不体现出这点。交易所之间的沟通程度和相互学习将直接决定中国期货市场在面对国外金融机构时的地位。”

  对于期交所的竞争途径,有市场研究人士建议,交易所在产品竞争之外,还可以在费率结构等专业服务能力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同时珍惜品种资源,做精做细,盘活“僵尸”品种;此外,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须引起足够重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